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常峰 《传媒观察》2014,(8):43-44
正●2013年7月,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全国百强报刊",是入选的全国唯一一家县级报。●2013年10月,获评中国县市报研究会"2012年度全国县市区域报最具实力媒体奖"。●在全国县市报中率先出版双面彩印对开大报,发行量多年保持5万份,位居江苏省县市报第一。●以建设全媒体为目标,做好"三报一网"互动融合,搭建常熟新闻网、手机报、"民情在线"论坛、"常熟在线"手机客户端等多个新媒体平台。●依托主流媒体资源优势,大力拓展壮大文化产业,多元化经营稳步迈进,会展经济、文化培训、出版等各项事业发展形势喜人,2013年报社综合营业额超5000万元,其中全媒体广告收入超3000万元。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促进了各项事业的发展,也使新闻事业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目前我国持有全国统一刊号的县市报约达150多家,从业人员4000多人,总发行量超过350万份,对党和政府加强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促进两个文明建设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尽管如此,目前,社会上仍然对县市报存在着种种不同的看法. 其一:认为县市报周期长、时效差,新闻多为旧闻。其二:认为县市报不是“正规军”,没有在全国形成自己的体系.持这种观点的人说:全国2100多个县市中,办报的只有150多个,仅占7%左右,成不了大气候。其三:认为县市报条件差、资金缺,难以发展。其四:认为县市报受领导的制约性强,有时因领导的变更,会影响到报社的生存。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县市报有了很大发展.经过多年探索,其中一部分县市报已经走出了传统的办报模式,形成"党报性质、晚报风格"的县市报办报思路,两个效益并重,成为最受当地百姓欢迎的报纸.特别是在2003年全国县市区域报整顿改革后,至今已近7年,目前全国县市区域报发展总体趋势如何?面对新形势,作为县市区域报又应该如何寻求突破口?日前,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新闻报刊司司长王国庆.  相似文献   

4.
县市报的“生存、市场、办报”问题是新形势下县市报迎接挑战、夹缝求生的基本问题。 一、充分认识县市报存在的重要意义,真正把县市报办成党和人民的“传声筒”,成为党和人民联系的纽带和桥梁。 目前,全国公开发行的县市报已达到500多家。县市报为深入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法律法规,宣传科学文明知识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在重大政策出台、在大是大非面前,县市报都能发挥自  相似文献   

5.
目前,全国县市报有700余家,湖北一省就有50余家.湖北省县市报虽然近年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水平有待提高.本文拟对湖北省县市报的现状作些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一) 中国县市报可以说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益者.60年代初一度停刊的县市报,在80年代如雨后春笋纷纷复刊.截至1999年底,湖北省已有县市报54家,其中21家有统一刊号.这段时间县市报得到了较快发展,其优势主要体现为: 政治优势:县市报由同级党委主办,作为当地党委的机关报,是地方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地方新闻舆论的主要阵地,具有权威性、指导性. 地域优势:县市报处在中国报业的…  相似文献   

6.
2003年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后, 被保留下来的县市报,生存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既有机遇, 又有挑战,更有困惑和压力。目前,县市报正处于转型期,创新对于县市报显得尤为重要。没有创新,就没有县市报的立足之地, 就没有县市报报业的发展。两年来的实践也充分证明:创新是县市报报业的发展之魂。  相似文献   

7.
在县市报这支充满活力、富有朝气的生力军中,萧山日报的综合实力和经营总收入、总利润等指标位列全国县市区域报首位,成为县市报改革创新进程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之一,也为县市报创新发展的路径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在众多新闻媒体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一个幼小分支的县市报,以什么样的姿态跨入新世纪,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 面对新世纪挑战,县市报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我是1997年底接任侯马报总编辑的。1998年10月有幸参加了无锡全国县市报研究会14届年会,结识了100多位县市报老总,通过交流办报经验,深感我们山西县市报与沿海南方发达地区的县市报差距之大,着实令人震惊,如同属县市报的  相似文献   

9.
十年前,中央对县市报进行了一次大整顿,全国县市报保留正式刊号只有十分之一,90%的县市报被取消刊号.十年过去了,这些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发展情况如何?未来它们的发展路径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本文根据翔实的一手资料,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随着我省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我省县市报异军突起。目前,全省有全国统一刊号的县市报已达13家,省内刊号的18家,另外还有部分持地市准印证的县市报,约计全省共有县市报在45家以上,县市报在全国(500余家)已成为四级党报的一个方面军,在我省也成为党报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形成了我省报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层次。县市报事业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新  相似文献   

11.
本刊编辑部和全国县市报研究会筹委会联合举办的“怎样办好县市报”有奖征文活动,到6月10日止,已收到全国22个省、区寄来的稿件300多篇。湖北省最多,达90多篇;江苏省次之,达40篇。多数来稿为县市报的同志们所写,其中副总编辑以上写的有76篇。一些县市报通讯员,如辽宁省东沟县于重恩和河北省滦平县袁顺亭等同志所写的来稿中,除对怎样办好县市报提出了许多建议之外,还呼吁:  相似文献   

12.
2003年全国报刊治理整顿,50多家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开始转型。2009年来,县市报的广告增长率一直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其增长性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日报。县市报如何取得收入的快速增长?本文作者介绍了县市报经营大市场类周刊的运作之道。  相似文献   

13.
县市报如何提高办报质量?新闻宣传策划是重要的途径。这是因为:一是县市报作为最基层的党报,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贴得最近,其所产生的影响最直接,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坚持主阵地,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县市报必须注重新闻宣传策划;二是由于县市报办报起步晚,队伍年轻,从锻炼队伍、提高整体采编水平看,必须重视新闻宣传策划,三是由于县市报地域范围相对窄小,新闻资源相对缺乏,“集雨面积小”的现实,迫使县市报“挖井取水”,从广度、深度上挖掘新闻源,因此也必须重视新闻宣传策划,否则,县市报会出现缺稿甚至稿…  相似文献   

14.
本刊编辑部和全国县市报研究会筹委会联合举办的“怎样办好县市报”有奖征文活动,到6月10日止,已收到全国22个省,区寄来的稿件300多篇。湖北省最多,达90多篇,江苏省次之,达40篇。多数来稿为县市报的同志们所写,其中副总编辑以上写的有76篇。一些县市报通讯员,如辽宁省东沟县于重恩和河  相似文献   

15.
浙江萧山日报和义乌商报、广东珠江商报、江苏昆山日报,是在2003年全国范围报刊治理整顿后保留下来的4家县市报.在报业不景气和竞争异常激烈的大环境下,4家报纸面向市场进行了一系列变革,成为县市报中的佼佼者.本文旨在总结这4家报纸在采编经营方面的特色,探讨县市报在市场化转型中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6.
《出版视野》2008,(3):28
4月28日.中国县市报研究会第四届第四次理事(扩大)会议在我市酉阳县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17家县市报社负责人及特邀嘉宾参加了会议。会议以“中国县市报创新发行”为主题,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全国记协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与会代表深入讨论了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中国县市报的发展方向.并就县市报创新发行进行了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单旭 《报刊之友》2013,(7):67-69
10年前,中央对县市报进行了一次大整顿,全国县市报保留正式刊号的只有十分之一,90%的县市报被取消刊号。10年过去了,这些保留下来的县市报发展情况如何?今后它们的发展路径又会出现怎样的变化?本文从翔实的一手资料出发,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由《新闻战线》编辑部和全国县市报研究会筹委会联合举办的“怎样办好县市报”有奖征文,8月中旬在北京评选揭晓。江西省宜春市《赣中报》副总编辑简秋雄写的论文《假如我办县市报……》获得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县市报不仅是地方党委、政府的喉舌,还要应对来自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不仅要与传统的广播电视角逐,还面临着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竞争。近年来,由于受到其他新兴媒体的挤压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县市报业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全媒体时代县市报业经营中,如何寻求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大的发展空间?如何实施县市  相似文献   

20.
2003年,全国县市区域报整顿改革.各地县市报纷纷并归各报业集团.七年来,县市报总体上质量有了质的提高.以浙江省为例,<萧山日报><永康日报><绍兴县报>等数家报纸,广告营收纷纷越过了两千万元大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