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河西汉简中出现大量的谷物名称,河西地区的考古中也发现了大量的谷物实物,这都是研究古代河西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料,也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料。本文对这些谷物的种属做了考证和辨析,并说明它们在农史上的重要地位,以期丰富河西史的研究,也丰富中国农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名称。这一名称一形成 ,其含义就在不断地演变、扩大。本文认为 ,“中国”这一名称在先秦的发展演变与西周成王“分封建藩”这一政治体制的建立密切相关 ,也与华夏民族意识的形成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3.
论西周"分封建藩"与"中国"先秦含义之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名称。这一名称一形成,其含义就在不断地演变、扩大。本认为,“中国”这一名称在先秦的发展演变与西周成王“分析建藩”这一政治体制的建立密切相关,也与华夏民族意识的形成紧密相联。  相似文献   

4.
隐喻主要指将一种事物的名称用来代指另外一种事物,属于修辞学范畴,即附属于语言之上的修辞情况。本文以先秦诗文为例,阐述了研究先秦诗文中隐喻修辞的重要意义,并对先秦诗文隐喻中蕴含的文学功能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冯涛 《语文知识》2015,(2):38-40
至今为止,我国对先秦时期中国诗学的研究尚未达到应有的水平。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以下简称《孔子诗论》)的问世,将会扩充我们对先秦理论的研究,增加中国先秦诗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论研究的深度,这对于中国学术史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一、《孔子诗论》简介《孔子诗论》是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理论著作,它在说《诗》方法上勇于探索,突破了此前断章取义的方法。《孔子诗论》按其内容可分为诗之综论、诗之题旨、  相似文献   

6.
新近出版的《中国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史》(先秦至隋唐卷),是迄今为止研究中国先秦至隋唐道家道教教育思想最系统、最全面、最深入的一部专著。该书的编著出版加强了先秦至隋唐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史研究这一薄弱环节、甚至填补某些方面的研究空白。这对于人们全面了解先秦至隋唐道家道教教育思想,弘扬道家道教教育思想有重要价值,同时对人们研究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并从中吸取其思想精华,提升教育思想境界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先秦儒家的道德修养论是先秦儒家道德学说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之一,本文主要从道德修养的内容,道德修养的目的以及道德修养的方法这三方面阐述了儒家的道德修养论,并简要阐述了先秦儒家道德修养论对于当今“以德治国”思想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使用情况来看,《楚辞》的情态副词、语气副词、否定副词、指代性副词及谦敬副词,绝大多数都能代表其在先秦时的主要意义与用法,其中还有一些词为先秦所不常用、少有或罕见。《楚辞》的副词研究不仅对于先秦常用副词的研究有重要价值,而且对于先秦非常用副词的研究也具有较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诸子与史学的关系,是史学史研究方面的一个重要命题,而长期以来,这方面的研究显然不足。 林晓平教授的《先秦诸子与史学》集中论说先秦诸子与史学的关系,从这样的角度讨论史学,丰富了史学研究的内容,对于认识诸子学同样是有价值的。从这样思维出发,这也为研究秦汉以后的史学,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先秦语言哲学包含着丰厚的语文教育思想和人生智慧。从语言哲学的角度解读先秦语文教育,阐释其文化意蕴和哲学精神,是语文教育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旦我们把语文教育纳入先秦诸子语言哲学论争的宏阔视域来观照和审视,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哲学品位和文化性格就会凸现出来,这一研究对于开阔当前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学术视野,提升其思想境界,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儒家历来尊师重教,这可以上溯到儒家学派形成的先秦时期。先秦儒家在政治活动与治学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尊师重教对于治国平天下的必要性,而孔子、孟子、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本身就是一代宗师,而设教授徒又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因此,尊师重教就自然而然地贯串于先秦儒家学派的学说之中了。  相似文献   

12.
"经传""经说""经解"三种解经文体均宗经而出,是先秦最为重要的三大解经文体。但是目前学界对三种先秦解经文体并没有足够重视,对于三种解经文体的差异也没有清晰认识,常出现"经说""经解""经传"文体名称混用、误用的现象。文章从文字学和文体学两个角度论述"经说""经解"与"经传"三种解经文体在阐释目的与文体特点上的不同,以此区分三种不同的解经文体。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面食源远流长,种类繁多,虽然对中餐菜肴名称的英译的这类研究的文章已经有很多,但是对于中国面食名称的英译还没有具体的研究。本文是从功能目的论的角度,来探讨中国面食名称的英译问题,并且结合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这一点,来思考怎样翻译中国的面食名称才可以为外国人更好的接受。  相似文献   

14.
论先秦儒家的尊师重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淦 《吉林教育》2005,(5):11-13
儒家历来尊师重教,这可以上溯到儒家学派形成的先秦时期.先秦儒家在政治活动与治学过程中深刻认识到尊师重教对于治国平天下的必要性,而孔子、孟子.荀子作为先秦儒家的代表人物,本身就是一代宗师,设教授徒又是他们的主要工作之一。因此,尊师重教就自然而然地贯穿于先秦儒家学派的学说之中了.  相似文献   

15.
祼礼用玉考     
以对"瓒"之形制的判断为切入点,试图为先秦文献中常见的"玉瓒""圭瓒""璋瓒""玉鬯""鬯圭"等名称作出合理的解释,并对先秦祼礼中玉器的使用方式作出推测。  相似文献   

16.
张东微 《考试周刊》2012,(73):32-33
“乡饮酒礼”和“射礼”是古代考察、选拔人才的方式之一。本文通过“乡饮酒礼”和“射礼”来透视“礼”在先秦人才选拔中的重要地位,这对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先秦人才选拔标准,全面认识先秦社会的发展及对当代人才选拔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由于先秦儒家的教化者定位,视"立言"为人生不朽之业,因此,特别重视语言的应用规范问题。先秦儒家语言应用规范可概括为:道德性规范、适中性规范、对象性规范、分析性规范、庄雅性规范、谨慎性规范、内涵性规范。研究这七种规范,对于指导当代教师在教育生活中科学使用语言非常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义先生近年来的诸子学研究显示出其深厚的学术功力,并已经形成了一批优秀的学术成果:《老子还原》、《庄子还原》、《墨子还原》、《韩非子还原》不久前已经由中华书局出版,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这四部著作新意迭出,论证扎实。四书采用了"全息"、"生命"、"还原"的治学研究方法,从身份确认到思想脉络,从文本考辨到文学特色,杨义先生对于先秦诸子研究中的问题的解决不仅是一个或者几个,而是一连串的综合性学术问题,有的是千百年来聚讼纷纭的疑难命题,有的则是前人很少或者几乎是没有关注过的问题,其中很多问题甚至都可以称之为中华文明的"超级命题"。这些问题不同程度地得到推进与解决,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先秦诸子,破解中华文明源头的文化密码作出了重要学术贡献。在对先秦诸子研究过程中,杨义先生始终坚持"大文学观"的治学思路与学术实践,可以说这四部书是其一贯的治学理念在诸子学研究领域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朱凤瀚、徐勇编著的《先秦史研究概要》一书于1996年7月由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该书分十章,54万字。其中,概括了先秦史的研究沿革,分析、归纳了有关研究成果,评述了不同学术观点,预测了先秦史研究动态及未来发展趋势,介绍了先秦史特有的研究方法和手段。该书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概括全面。先秦距今年代久远,文献资料颇为零散。由于这一时期跨度极长,研究成果又浩如烟海。这一少一多不仅令初学者难寻门径,即使是专门研究人员也往往苦于耗费时力。该书作者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对零散的史料和繁多的研究成果作了大量综合、整理工作,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先秦时期的文献史料和后世研究成果。该书不但列细目分述国内学者的研究状况,而且分十个专题介绍了日本  相似文献   

20.
兵家是我国古代研究军事理论、从事军事活动的学派。作为先秦兵家军事理论的指导思想,先秦兵家义利观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本文从功利原则、权谋之道和仁义之道等方面对先秦兵家义利观进行了历史考察。研究先秦兵家义利观,对于我们批判继承传统文化,推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