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慈善组织是我国社会救助的主体之一,其介入社会救助能够有效弥补政府救助的不足。然而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政社不分、公信力缺失和社会慈善文化淡薄等原因,我国慈善组织在介入社会救助过程中面临着“领军式”组织少、救助效率低、专业人员少、筹资能力不足、彼此缺乏协调互助等现实困境。为完善我国社会救助体系,不仅要优化慈善组织介入社会救助的外部环境,更要加强慈善组织的内部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0,(17)
目的:对慈善组织参与儿童先心病医疗救助的现状进行分析,为儿童先心病医疗救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建议。方法:对A慈善基金会的儿童先心病医疗救助项目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和调查,从救助标准、流程、模式,筹资及支出等角度进行描述性分析。结论:目前,慈善组织以提供医疗费用等经济资助为主,救助模式以定点医院合作模式为主,救助流程有待简化,救助形式上可增加患儿术后康复及心理辅导,政府和慈善组织应完善慈善信息共享和合作平台,加强公信力建设并打造知名度,逐步动员社会个人筹资,扩展筹资渠道。  相似文献   

3.
陆亮 《学会》2014,(8):5-10
慈善组织是非政府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公益组织。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推进慈善组织建设,有助于传播慈善和公正理念、有助于完善农村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体系、有助于推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村民主监督,完善乡村自治。农村慈善组织在发展过程显现出准入难、监管松、制度安排漏洞、发展区域不均衡等问题。农村慈善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可以选择政府主导的路径、社会进入的路径和内生培育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浅谈慈善对科学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慈善是一种社会行为,泛指富人基于仁德、怜悯、博爱之心.对穷人施予关怀、施舍、救助等行为,或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慷慨捐赠。无论在中国还是欧洲,慈善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人类一种普遍的社会行为。慈善与科学,分属不同的领域,看似没有多少干系。但若仔细探究,其实缘分不浅。简言之,慈善乃科学之觞。堪称科学育成和发展的助推器.慈善事业成就了无数优秀的科学家和人类科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5.
我国慈善组织的社会问责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静 《学会》2012,(1):13-17
近年来,随着我国慈善组织的迅速发展,其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大,而慈善行业频频出现的公益腐败事件引起人们对慈善组织社会问责的关注。该文通过对慈善组织问责理论依据的总结和现实必要性的分析,发掘现有慈善组织问责中存在的不足,建议从价值层面、制度层面、环境层面来构建慈善组织的综合问责体系。  相似文献   

6.
刘佳炜 《学会》2006,(8):30-33
西方话语体系中的市民社会,因时期和国家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涵义。从是否具有市场经济的基础、公共领域、社会团体的参与、与国家的关系等四个方面可以来判定市民社会的发育。晚清民间慈善活动在传统慈善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内容,这些慈善活动基于经济的发展而产生,并构成了一定的公共领域,且产生了脱离血缘的参与主体,实现了慈善组织的联合。它不仅体现出了市民社会的发育,也反映了晚清市民社会发育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7.
台湾慈济基金会是当今台湾地区最大的民间宗教慈善组织,活跃于全球各地,其组织的运作模式具有长效性,受到学界的一致推崇,因而吸引了众多学者以其作为研究对象。本文从合法性、信任度和资源网三个方面分析了慈济基金会的动员机制。慈济基金会之所以能有效动员慈善资源,主要得益于组织淡化宗教信仰的色彩,主动与政治"绝缘";注重慈善救济方法,吸引社会大众广泛参与;以身作则,提升组织公信力和善于利用媒体拓展组织资源等。台湾慈济基金会的慈善资源动员机制保证了组织资源的有效供给,可以为其他类似的宗教慈善组织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科学与慈善     
在现代社会里,慈善越来越获得了大规模展开的机会,来自社会的资助达到了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的手中。其间出现了慈善捐助、基金会或其它非营利组织的建立、公益项目与组织管理的运行等整个一套现代公益的运作程序。这一方面体现出了社会的爱心,另一方面则实质性地解决了帮助人的问题,在全社会的层面发挥着第三次分配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郭小刚 《学会》2013,(12):23-29
辽宁全省各类公益慈善组织目前已达100多家,公益志愿者逾百万人,并呈逐年增加趋势,公益慈善组织已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但不容忽视,公益慈善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也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本文以辽宁四城市慈善总会为例,实证分析公益慈善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路径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陆春萍  蔡斯敏 《学会》2011,(8):11-17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地理环境、历史发展、传统宗教观念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经济水平整体滞后,社会公共事业发展缓慢,在实现向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与中、东部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差距。作为一种组织化的表达方式,NGO是现代社会公共领域的重要承载体,致力于推动民族地区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甘肃民族NGO的实证调研,发现宗教信仰在组织运作过程中的影响明显,这对于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服务该地区NGO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光芸  李瑞飞 《学会》2014,(9):17-24
慈善组织能够分担部分政府社会职能,对公民社会的发展、有限政府的建立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我国慈善机构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从观念、自身、制度三个角度归纳我国慈善机构发展的困境,提出促进我国慈善机构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孙录宝 《学会》2013,(1):17-23,34
当前,我国社会组织专项基金呈现蓬勃发展之势,同时也存在政策缺失、内部管理混乱等问题。为此,应当借鉴国外专项基金的发展经验,在明确社会组织设立专项基金的标准和依据、规范登记备案流程的基础上,从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强化资金使用与管理以及注重专项基金自身的管理等方面做好社会组织专项基金管理工作。同时,还应从建立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发展公益慈善文化,制定社会组织专项基金的运作规划,强化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增强社会组织及专项基金的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促进社会组织专项基金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月娥  满小欧  李真 《学会》2012,(5):8-12
美国慈善事业历史悠久、发展蓬勃,宗教因素不可或缺。与其他的非营利组织相比,民众对于宗教非营利组织具有较高的认同感和信任。宗教非营利组织一直是美国社会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提供者,在开展慈善事业方面表现出了特殊的优势和强大的活力:宗教信仰是推动宗教非营利组织开展慈善事业的重要动力;宗教非营利组织拥有的雄厚社会资本是其开展慈善事业的重要资源;美国政府对宗教非营利组织的信任与资金资助是其开展慈善事业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谢海峰 《学会》2011,(9):28-33,47
以信任、互惠规范、公民参与网络为特征的社会资本理论与慈善事业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性,文章从这三个方面分析当前我国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不足,发掘与重构慈善事业发展中的社会资本,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唐泽威  范哲  朱庆华 《现代情报》2021,40(11):54-64
[目的/意义] 为明晰公益众筹平台用户体验的影响因素,基于社会资本理论以及公益慈善的相关研究,探求公益众筹平台的技术特征、运营水平和社会网络以用户维度的因素为中介,对于公益众筹平台用户体验的影响。[方法/过程] 以有公益众筹平台使用经验的用户为调查对象,收到有效问卷363份,运用WarpPLS软件对获得的数据开展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同理心、感知信任和互惠规范对公益众筹平台用户体验有正向影响;技术特征对于同理心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影响感知信任;运营水平显著影响同理心和感知信任,但对互惠规范未有显著影响;社会网络显著影响同理心,但对感知信任和互惠规范未有显著影响。根据研究结果,从理论、实践层面展开讨论,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尹增宝 《学会》2010,(8):16-19
社会转型时期,非营利组织在我国迅速发展,其在公益性信息服务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突显。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度发展,非营利组织在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方面陷入了困境。该文在概述非营利组织开展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在公益性信息服务方面遇到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7.
周秀平 《学会》2013,(2):5-10,37
传统社会组织管理制度面临登记入口狭窄、日常管理薄弱和资源分布不均衡等挑战。这些挑战来自于我国公共管理理念的变化以及社会组织管理工作重点的后移。据此,提出变单纯重监管为管理与支持并重,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促进社会组织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加大社会组织公信力建设力度,完善政府职能部门间的协同工作机制,提升社会组织日常管理的力度与水平,完善社会组织专业人才政策,构建社会组织管理改革与我国公共管理创新的良性互动关系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