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对裘锡圭先生关于汉字性质的两个观点:汉字是语素-音节文字,意符音符记号文字,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并用图表的方式综合两个观点,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汉字是构意文字.  相似文献   

2.
牧原  青鸟 《高中生》2008,(3):59-59
从来文章意为先。清人王夫之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即主旨,是作者写作意图与思想感情在文中的集中体现。"意"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文章的选材、结构、语言等要以"意"为依据。"意"是文章最为核心的价值.文章的高、下、优、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题是不凡还是一般。老舍先生曾说过。文字的力量来自我们的思  相似文献   

3.
汉字性质平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汉字的性质,至今仍有许多歧见。根据汉字的表音性和表意性,证明“语素文字说”和“语素一音节文字说”并没有指明汉字性质问题。实际上,文字类型可以分为标音文字和标意文字,标意文字又分表意、意音、纯粹的标意三种类型。汉字在甲骨文、金文阶段以表意为主,篆书阶段以意音为主,隶变后逐渐向比较纯粹的标意文字发展,现代汉字可以视为带有少量标音成分的标意文字。  相似文献   

4.
汉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字系统,其区别于其他文字系统的根本特征是什么,早在五十年代就引起了文字学家们的注意,自八十年代则已成为汉字研究的热门话题.对于汉字的性质,众说纷纭,迄无定谳。大体说来,时哲们考察问题的着眼点有两个,一是根据汉字所能起的表音、表意等作用来给汉字定性,一是根据汉字所能表示的语言单位来给汉字定性.以汉字的表音、表意作用为着眼点的学者们主要有表意文字说,意音文字说,商代甲骨文为形意文字周代以后汉字为意音文字说,古汉字为意符音符文字隶变以后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说以及  相似文献   

5.
沈兼士先生在《初期意符文字之特性》(1946年发表)一文中提出了"意符字"的设想,认为由文字画蜕化为六书文字,中间应有一过渡时期,逐渐将各直接表示事物之图形,变为间接代表言语之符号,这个过渡期的文字即为"初期意符字"。沈先生的这一理论打破了六书的旧框架和只从形体上着眼的肤浅之论,草拟了汉字发展的全貌,认为汉字产生前曾经历过文字画、意符字这两个阶段。对于文字起源问题也有一定的启示价值,这个学说为越来越多的材料所证明。  相似文献   

6.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5,(Z1):100-101
主持人欣言: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音、形这“三美”统一于汉字,使其散发出无穷的魅力,足以让每一个亲近她的人陶醉其中。让我们打开“耳”“目”“心”,用心去体会这“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沉淀千年的美。  相似文献   

7.
唐兰是第一个试图打破传统"六书说"的学者,其"三书说",即象形、象意、形声是一次关于文字构造的伟大尝试.近四十年来关于唐兰"三书说"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指事的问题;会意的问题;假借的问题;象形和象意界限的问题";三书"和文字的形、意、声相比附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吴明霁 《学周刊C版》2010,(12):120-120
鲁迅先生说过,我国文字具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感目的“形美”,就是书写的文字之美,这种美既能陶冶情操,增强审美能力,又能丰富和调剂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精神愉快。在键盘飞速发展的今天,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不但不能丢,反更显重要。  相似文献   

9.
一、脱字漏句意难通 古今中外,旁征博引,是《管锥编》的一大特色。钱钟书先生的博学,在这一方面,可以说发挥得淋漓尽致。但征引的文献资料太多,如果作者成文以后不再仔细复核一过,审读者和编辑也掉以轻心的话,那么文字词句的脱漏倒错,就往往难以避免了。  相似文献   

10.
黄玉峰 《当代学生》2014,(20):36-37
主持人欣言:鲁迅先生曾说过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意、音、形这"三美"统一于汉字,使其散发出无穷的魅力,足以让每一个亲近她的人陶醉其中。自本期起,我们将一起来聆听黄玉峰先生讲述汉字之美,让我们打开"耳""目""心",用心去体会这"世界上最美的文字"沉淀千年的美。甲骨文的"人"是一个正在劳作的农人的侧面形象,你看他弯着腰,面朝大地背朝天,正认真地在大地上  相似文献   

11.
非汉字圈学生书写汉字及修正过程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通过一系列定性分析的手段,客观描述了4名非汉字圈学生书写汉字及对这些汉字笔画和结构修正行为的全部过程,发现:(1)他们书写汉字的偏误具有相似性;(2)他们书写汉字已具备一定的监控和修正能力;(3)修正行为只在完成一个汉字的完整书写后发生;(4)笔画偏误的修正显著;(5)监控和修正能力可能跟汉语水平相关。文章从偏误及认知两方面分析了他们修正行为的特点及原因。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素有对汉字敬爱珍惜的情感;封建社会的历朝历代,从官方到民间,都非常注重汉字的规范书写;当今社会,计算机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替代了手写汉字,但规范的书写、运用汉字仍旧是全社会都应该引起重视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13.
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依靠计算机打字,而忽视了手写汉字.学生的汉字书写水平越来越差.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学生思想不重视,对汉字的美感意识淡化,书写技能差.因此,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加强汉字书写练习.首先,要把握好关系,把书法与一般的汉字书写区分开来,要求学生能够写出流畅自然的实用汉字即可;其次是要坚持科学的练习方法,做到课内课外相结合,强化整篇摹写训练.  相似文献   

14.
宋元明时期,关于转注的研究主要有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文字组合说。清代有的学者继承了宋元明时期的声转说或义转说,有的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如互训说、引申说、义转音近说、省文说、多义字加注偏旁说等。现代学者关于转注的解释,从体用的角度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派,即用字法说与造字法说。无论是用字法说还是造字法说,基本上没有超出宋代至清代关于转注的研究范围,只有章太炎先生的转注说可谓独树一帜,但不少学者认为这种学说实际上讲的是语言学上的问题,而不属于六书的范畴。在认为转注是造字之法的学者当中,有的对转注字的产生方式及其类型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认写分开”的识字写字实践中,引以为据的传统蒙学教育、认知心理学规律并不十分可靠;“认写分开”在一定程度上也不是解决学生尽早阅读的唯一有效办法,而在实践中忽视汉字字义的办法亦不可取。“识字”和“写字”在要求上尽管可以不同,不过教者仍须引导学生通过理解字义和书写来巩固对字形的识记。  相似文献   

16.
湖南江永女书是一种书写当地汉语方言土话的音节文字,女性专用.它的特点是非常不规范,出现字和音节的不对称现象,以致人们怀疑它是音节文字.  相似文献   

17.
在科技、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国人一直引以为傲的汉字,正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书写危机"。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和中央电视台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掀起了一股全民关注汉字的热潮,激起了人们对汉字书写的兴趣和热情,也引发了学术界对语言文字现状与未来走势的思考。透过这股热潮,面对这场危机,作为一名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对传统文化、对语文教学进行深刻的反省和剖析,通过各种方式强化汉字书写训练:适量布置抄写字词的作业,将更多的汉字书写题纳入语文考试中,将"汉字听写大赛"纳入学校每学期例行举行的学科技能大赛,开设书法课、重视书写的工整和美观,从而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18.
以韩国留学生的汉字书写偏误为研究对象,将偏误类型分为笔画、部件、整字三个层面。其中部件偏误最多,整字偏误最少;"点、横、提"构成了笔画书写偏误的主体;部件误用的比例高,部件错位偏误率很低;近形误用在整字偏误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偏误形成的原因包括:汉字本身的复杂性、韩文字的负迁移、学习者自身因素和教学失误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开展汉字书写教育,关系到文化传承。由于计算机普及的冲击以及多年来对此缺乏重视,大学生能够把字写好的人已经不多见,并且,对于写字有畏难情绪甚至失去信心的人较多。为改变这种状况,应该明确他们在汉字书写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什么,找出问题,按需施教,从培养自信、选好教材、强调临摹、学用结合等方面入手,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改变不良的书写习惯,把字写得规范、而且美观、快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