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复习课到底怎么上?这个问题常常困扰老师:上什么需要自己选材.怎样上又没有固定的套路.如何上得出彩更是煞费苦心……即便如此,复习课还得上,并且常常上、年年上。为了破解这个难题,我们需要回到“为什么要上复习课”这个本原性的问题上来思考。客观地看,复习课在学习内容、组织形式、课堂形态等方面和新授课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凸显学科特点、发展数学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现有效教学成了当前课改的重要目标和广大教师努力的方向。近几年来,在各级的教育培训、教学研讨,或教学评比活动中,总能听到“有效教学”这一话题,但在实际教学中,特别是在农村基层小学,高耗低效的课还是大量存在的。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教学目标意识不强,忽视教学策略的选择运用,学生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等等。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要实现有效教学,必须真正做到心中有“标”,手中有“法”,目中有“人”。  相似文献   

3.
追问语文的本原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可谓“五彩缤纷”,各种学说或流派粉墨登场,大有“风起云涌”之势。但,浮华荡尽见真知,拨开这纷纷扬扬的学说、流派或改革,我们真应该好好地研究一下语文的本原性问题。因为“为学须有本原,须从本原上用力。”(王阳明)在语文教学与改革中,我们要抓住哪些本原性的问题?如何理解这些问题?限于篇幅,这里只谈谈每个语文教师都“绕不开”的四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4.
爱迪生是美国著名的“发明大王”,小学一年级时,在一堂课上要提几十个“怪题”,使得教师无法正常上课。现今教学中人们把提问过多、扰乱了正常的课堂教学秩序,造成教师无法正常教学的学生,称作“爱迪生式后进生”。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堂上每天都有错误出现,但是教师比较关注学生的闪亮点,对于他们正确的回答津津乐道,却忽视了课堂上的错误。课堂是不可预测的,错误也是难免的。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学生不出错的的教学不是真正的教学,学生不出“意外”的课堂不是好的课堂。课堂中学生出现错误是美丽的,错误是孩子最朴实的思想、经验最真实的暴露。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并能正确、巧妙地加以利用错误资源,为学生和教学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6.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思考,“经验+反思=成长”,恰如其分地表达和彰显了“教学需要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学反思是以当前的视点对过去的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7.
从“大纲”到“课标”应该说是中国教育改革的一大进步。从中我们也真切地感受到“以人为本”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过分地强调“标准化”。  相似文献   

8.
“因学而教,顺学而导”是当下众多教学模式的理念之一。这里所说的“学”,指的是了解学情的含义,简言之,就是要求教师读懂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读懂”学生,我想从上学期的两次听课谈起。  相似文献   

9.
新课改以来,语文课程的教学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但也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我通过听别的老师的课,反思自己的教学,发现在不经意间,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多地把研究重点聚焦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上,强化了“人文的感悟”,淡化了“语文的感悟”;强化了“文本的解读”,忽视了“语言的学习”。有人尖锐地说,语文教师是“独眼龙”,睁大的是言语内容的眼睛,所提的是言语内容的问题,很少从“形式”人手。所以,在阅读教学中要关注语言表达,力求文意兼得。  相似文献   

10.
教师在导入环节“故作不知”——激起“兴奋点”;在新授环节“装着不会”——引发“探索点”;在练习环节“有意出错”——制造“辨析点”;在小结环节“似懂非懂”——推出“升华点”。这种“装作糊涂”的教学契机使“湖涂教学法”既能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可是我们的课堂,老师们常在抱怨,课堂上孩子们一个个无精打采的,一个问题下去举手者寥寥无几,可一下课就淘气地找不到影了。原本该是课堂上的那股机灵劲上哪去了?课堂上要么气氛沉闷,学生很少主动举手,要么和老师“抢嘴”。因此,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教师积极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改善、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说说自己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前不久,听了本校一位教师执教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公开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对比父母对孩子写的第一首诗的不同评价后,有了这样的对话——  相似文献   

13.
李令东 《教师》2013,(36):37-37
语文课堂上.教师偶尔会出现错误,但处理得好,往往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故意设“错”,引发师生共同深入探究,让课堂互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4.
朱学尧  陈国娇 《新疆教育》2012,(18):160-162
当前不少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都把精力放在教材中的例题的使用上,来进行二次打造和开发,而冷漠了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常把“课后习题”当成巩固新知的一种“附属品”,从而不能很好的发挥“课后习题”的价值功能。“课后习题”都是一线专家经过实践后精心选编的,编者也不便在教材中来明晰“课后习题”使用的有效性,但作为教材的使用者,要很好地挖掘“课后习题”的潜在的元素,要结合教材新知的内容,适当地进行“放大”,让它伴随着新课的教学“同生同长”,让它闪亮起来。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应用题教学在数学教育新理念的宏观指导下进行了一次从目标、内容到教法和学法的全方住的改革。“解决问题”和用数学取代了传统应用题的名称。课程改革的变化。迫使教师在教学中潜心研究,在教学实践中准确把握。笔者就小学数学如何有效提高“解决问题”的课堂教学作了一些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教学中,“导学案”颇为盛行。可从编制和使用上看,“导学案”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导学案”的研制及其使用主要南教师“操控”,学生在课堂上并未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其次,“导学案”研制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对。课堂进行“预设”的过程,这种预设往往使课堂模式化,使课堂缺少了应有的生成。再次,出于“学生考试成绩”的考虑,“导学案”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演变成了“练习卷”,与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理念不符。  相似文献   

17.
如果说“读进”是一种“扫描”、“存盘”,那么“悟出”仿佛电脑的输出。悟,在整体上把握,在评价、读写中拓展。悟的过程,更多的是分析、比较、综合、联想,从中发现新问题、开拓新思路、产生新认识。阅读让生命吸收了精神的养料,感悟是对生命高度的提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只有“读”具匠心,学生才能恍然大“悟”。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拓展”为语文课堂带来了一片生机,俨然成了当前教学的主旋律。但是,纵观时下的语文课堂,一些教师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学生思维,过多地追求教法的花样翻新、内容的广博……于是,课堂上无效的拓展随处可见,学生也因此不堪重负,一片迷惘,从而严重地挫伤了学习的积极胜。显然,这样是违背“拓展”教学初衷的。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试着就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拓展教学的对策,聊陈浅见。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教学中的“空白”艺术,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注重学生的自我体验和感受,给学生营造一个想象和创新的时空。本文从课前导学中、内容设计上、语言品读上给学生留下“空白”入手,浅析了“空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相似文献   

20.
走进一些公开课课堂,总可以看到这样的状况:师生间配合默契,过程近乎完美。教学中,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学生的回答或板演不出一点差错,也总有高招使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对答如流”、“滴水不漏”、“天衣无缝”等美妙的词语。总之一句话,错误“少之又少”。但不容置疑的是,错误真真切切地存在。这是一个谁也改变不了的基本事实。课堂上没出现,不等于作业、测试中不出现。“课堂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地方。”是杜绝错误?限制?压抑?还是先释放进而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