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少卿 《新教师》2022,(1):85-86
"生命至上,以人为本"是中华文化的基本底色,"强化生命教育,培养学生的生命理念"已经成为教育者的共识.小学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生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每一位教师都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课堂上,我们应该围绕教材,结合实际,渗透生命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全面地了解自己,更要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  相似文献   

2.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的教育背景之下,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初中语文教学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珍惜与尊重自己的生命,更是让学生积极追求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是小学教学中的重要构成,只有增进对儿童的生命教育,才能让学生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才能为学生的成长保驾护航,让他们的生命绽放出更美丽的花朵。以小学班主任视角,论述了小学班级管理工作中影响小学生生命观建立的因素,并从班主任角度分析应当如何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让小学生鲜活的生命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生命因教育而更美丽,教育因生命的美丽焕发活力。生命的教育旨在培养一种生命意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自己,促进本能生命与价值生命的统一。  相似文献   

5.
杨志洁 《中学文科》2009,(1):135-136
在生命教育的理念下,教师既要关注自身素养的提高,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还要关爱学生的生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被关注,自己的生命价值有无限增值的空间,使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欣赏自然界的一切生命。  相似文献   

6.
在生命教育的理念下,教师既要关注自身素养的提高,不断学习、不断追求.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还要关爱学生的生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生命被关注,自己的生命价值有无限增值的空间,使学生学会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欣赏自然界的一切生命。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的内容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内涵和价值,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能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生命,从而能够好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充实自己的人生,让生命充满光彩,提高生命的质量。另外,通过生命教育还要使学生能够善待其他生命,能够与他人友善相处,能够喜爱动物,不虐待动物;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能够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不随便结束生命,  相似文献   

8.
对生命的关注是学生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当加强生命教育。生命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通过建立科学的生命观,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让学生在生命情境中体验生命的宝贵和力量,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9.
人的生命存在是中学教育的原点与基石,中学教育就是应生命生存与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因而中学教育应该让学生在具有生命理念的教学过程中认识自己生命的意义,体验作为生命的情感,领会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丹 《教学随笔》2013,(10):160
《新课标》提出了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当前,小学语文教育还未充分重视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生命。语文教育的使命在于让学生认识人生的价值,尊重自己和他人,环境及自然,珍爱生命。教师应当重新审视自己关于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让语文课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出发点。对学生进行生命价值的引导和教育,可让他们对自己的生命有一定的认识,对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爱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而语文教育从根本上说关系到人的精神构建,在语文教学中着眼于生命教育,是语文学科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生命人不是一种简单的生命体,其除具备一般意义上的生命特征外,还有自身独特的思想和追求,是集自由、自主、个性以及创新于一身的类生命体.教育,即是让鲜活的生命放歌,让教育者与学习者能从课本知识以及“权力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教育活动中体味生命的意义,将自己的思想情感与知识自觉地融合,在个人头脑中构建新的观念.教育应关注人的存在问题,树立“生命意识“,建构生命型教师和学生,以教师的生命意识唤起学生的生命价值感,以学生自身生命意义的实现促进教师自我生命意识的生成,使他们应具备的自由自主、个性和创新等特征得以发扬和体现.  相似文献   

13.
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教育除了有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有鲜明的生命性。“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叶澜)。人文学科的视觉艺术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充分地唤醒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意识、开发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潜能、增强每一个学生的生命活力,提升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境界,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由地、充分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之光特别是艺术生命之光把世界和人自身照亮中承担真切的意义和使命。  相似文献   

14.
钱军 《文教资料》2010,(17):48-49
语文教育充满着生命的因素,极富弹性和张力,理应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任。本文从分析教育现状入手,对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进行了初步的探索,认为语文教育应结合自身的特点,从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入手,让学生尊重、敬畏生命,同时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真正地享受生命、体验生命。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改教育实施与发展的必然性条件下,生命化教育成为改革发展中一种全新的教学思想。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教学思路的规划,在课堂的教与学过程中,如何将生命化教育渗透到课堂中,让学生对课文有更高层次的认知,这点在课堂教学中举足轻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自己判断问题是非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并使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对各年级不同阶段的所用教材内容进行处境体验,在感受中教育和鼓励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生命的价值以及生命对每个人唯一性和重要性,从而在生活中学会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16.
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珍惜生命,拓展生命,培养自己热爱生命的情感,让生命之花开得更加荚丽——在探索德育新路的实践中,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热爱生命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7.
引导学生感受生命的神奇与伟大,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珍惜生命,拓展生命,培养自己热爱生命的情感,让生命之花开得更加荚丽——在探索德育新路的实践中,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热爱生命的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等知识的教授,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特别是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  相似文献   

19.
邹翠玲 《课外阅读》2011,(7):270-271
近几年,我们时常会听到本是纯真学子的青少年却用暴力、犯罪、自杀来为自己青春涂抹黑色,比如白中杰、药家鑫。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是否应在痛惜之余,思考一下怎样唤起学生对自己、亲人以及他人的生命的尊重与热爱?笔者认为,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开展生命教育工作迫在眉睫。而语文教学,因充满生命元素和极富理性的思考,在落实生命教育中作用重大,是渗透生命教育的主阵地。我们充分挖掘语文课程资源,渗透生命教育,语文应让生命更美,生命也应让语文更深厚!  相似文献   

20.
李海燕 《教育》2012,(24):47-48
"学校生命教育是指通过对中小学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发展知识的教育,让他们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对他人的生命抱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并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对社会及他人,尤其是残疾人的爱心,使中小学生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中山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王学风说。直面现实中的学校生命教育,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事实: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