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春瑜 《考试周刊》2010,(10):55-56
学生作为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本文从“师生互敬互爱,让学生体验师爱之情;学习与生活联系.让学生体验学习之乐;教学与活动结合,让学生体验亲历之趣:教师善于赞赏,让学生体验成功之喜”四个方面来论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感需要,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保护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让他们真正地愿学、乐学。  相似文献   

2.
马美平 《成才之路》2009,(18):38-38
一、激发情感,以情激情 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促使学生实现良好的情感体验。使之有利于语文教学。(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教师必须要结合学习兴趣和动机培养.激发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要上好新生入学的第一节语文课,灵活地自选教学内容,采用“茶馆”“书场”似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传道授业解惑"的认知过程,也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的情感过程。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激情导入,以情激情;二、深情诵读,以情导情;三、教师讲解,以情引情;四、学生体验,以情育情。  相似文献   

4.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语文教学的功能之一,就是通过感性的、感情的交流,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和推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深刻教育。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切忌抽象空洞地进行政治说教,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教师在教学中要"披文以入情",将文章之情,学生之情和自身的情感结合起来,突出情景熏陶、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情感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在语文教学中引入体验有着独特的优势。体验的类型有形象体验、情感体验、意趣体验和返思体验。通过创设情境、诵读吟咏、移情体验、晓理导行等手段,我们要将文章之情、学生之情和教师之情,调成一杯浓浓的鸡尾酒,激发语文教学的张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只有叩击到学生的情感区,学生才容易进入到课文情境中去,也才能够达到作者情、文本情、教师情、学生情四情融通的最佳境界。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使我深深地体会到,语文教师只有先练好情感教学五字功,才能运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手段和激情洋溢的语言开启学生情感的阀门,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门综合学科,不仅提供给学生各种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它还是一块充满丰富情感的天地,无论哪类体裁的作品,无不附著着作者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传道",更要"传情",从一定程度上讲,"传情"是"传道"的基础,只有善于"传情",才能更好地"传道"。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紧紧抓住一个"情"字,在"情"上大做文章,充分把自己之情、文章之情、学生之情完美地结合起来,这样,既能够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又能培养陶冶学生美好的情感素养。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在语文教学中贯穿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更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益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反思现阶段的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具有很强的功利性,太多地注入了语文教师个人的思想与情感,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判断,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本文试图从语文教学的规律与受教育者的心理特点入手,提倡语文教学中教师"无为而教",让学生在教师的"无为"中学有所为。  相似文献   

9.
在情感体验中学语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秀艳 《文教资料》2006,(10):92-93
本文阐述传统语文教学重知轻情,阻碍儿童全面发展的问题,探讨引领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好语文的必要性,提出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要处理好“情感与认知”、“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情感与人格”的关系。并从“在经验激发中——入情、在自读自悟中——动情、在领悟精彩中——移情、在实践活动中——延情”四个方面研究引领学生在情感体验中学好语文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蒙爱华 《广西教育》2014,(21):47-48
初中作文教学应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真正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学习目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一、拓展语文教学,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一)找到情感的切入点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有利于学生与作者、作品进行情感交流的契合点,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引发学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情感体验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教学中的“情感”包括三个方面:一方面是教材内蕴的情;一方面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一方面是学生“潜伏”的情。《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实质上要求教师调动自身的情感,挖掘教材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并形成和谐共鸣的过程。因此这三者的共鸣融洽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中,一个好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把最基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还应注重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运用教学源头,激发学生情感的参与,使学生能凭借自己的阅历敏锐地捕捉和领悟课文的内涵,获得感悟真、善、美的审美能力,使语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审美情感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13.
陈雪芹 《考试周刊》2009,(38):67-68
语文教学要有"语文味"是指语文教学要有"情感,美感,语感"。语文教学能给学生一种"立体的形象",给学生极大的精神享受。这"立体的形象"就是情感、美感、语感完美的和谐与高度的统一。语言文字是表情达意的,蕴涵着情感、美感、语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突出这一特点,上出"语文味"来,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欣赏品评、体验领悟到一种情感、一种美感、一种语感,获得立体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提出的一项重要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形成。教师要在散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想像联想,产生情感体验;品味语言,获得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5.
贺国惠 《教师》2011,(3):46-47
要提高语文教学效益,就必须高度重视互动的作用。这是由教育本身特点决定的,也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特点决定的。要充分发挥互动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就必须高度重视情感的作用,以教师情感调动学生情感;就必须高度重视体验的作用,以适当手段强化学生体验;就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智慧的作用,以高度的教学艺术不断激发"互动"。  相似文献   

16.
由于高考杠杆制衡作用所致,高中语文教学应试能力培养依然是教学关注的重点,教师和学生深深陷进题海之中,教学情感体验被严重忽视。其实,语文教学情感体验传递和高考并不矛盾,学生在语文教学情感体验中,能够获得更多情智的开发,这对提升学生综合语文素质有重要促进作用。语文教学是情感体验的重要课程,实施情感体验传递教学,也是新课改精神的基本要求。一、情感积累,教师情感素质培养语文是由文字、语言和文学等因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富有情感性的,在语文教学中尤甚。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体验情感,使学生细细品味作品。产生联想.学生就能融情入书.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考试周刊》2016,(88):30-31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总的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教师"体验"过的情,二是学生"潜伏"的情,三是教材"内蕴"的情。无论哪一种"情"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循序渐进地加强学生的情感教学,使学生可以多角度、多层面、多元化地理解文章中蕴涵的情感,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感知和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9.
李吉林老师曾说过:“倘若语文教学舍弃了情感,那么就失去了语文教学的灵魂,没有灵魂的教学,必然走进繁琐、机械、无效的死胡同。”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语文教师要善于拨动学生心灵的情弦,让学生深入体验文宣的情感,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幸福地成长。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教育家亨利·詹姆斯认为,教师"要在情感体验的这一过程中把握学生的情感流向,使他们的情感提到一个恰当的高度,这样就牢固地掌握了教学的主动权"。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充分挖掘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元素,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让课堂流溢生命的动感呢?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体验在教学中创设相应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能使学生感受情感的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参与角色转换,产生情感体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优美、形象、富有智慧、情感与情趣的创设,以唤醒学生情感与经验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