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普遍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毕业生就业缺乏竞争力。高职院校应明确办学定位。结合地方经济发展实际来确立专业特色,立足于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培养具有职业特长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当前,针对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分析2018—2022年广西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指出“双创”对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针对广西高职院校对学生“双创”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构建系统化的“双创”课程体系、加强“双创”师资建设、强化学生“双创”能力培养、拓展“双创”实践平台建设等途径,实现对学生“双创”能力的培养,进而促进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为高职院校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目标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如何适应地方医疗的特色需求问题。以广西科技大学医学院高职护理专业为例,在分析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依据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提出高职护理专业特色人才培养途径,以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就业导向、能力发展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最强音,结合行业性高职院校自身的特色以及发展的特殊要求,专业建设过程中更加需要侧重的是学生就业岗位的针对性,注重的是毕业生可持续就业能力的发展,包括岗位晋升的能力以及领域内转岗的能力。本文根据目前行业性高职院校还没有切实将学生的就业能力融入专业建设全过程这一现状,结合能力发展与专业建设之间的契合点,从专业建设的目标、过程以及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其在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中可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递增,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如何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针对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提出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策略,以为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础,是高职教育与社会的契合点,也是高职院校办学特色的关键.一个学校专业建设的完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在我国教育体系中作用的发挥以及毕业生的就业.文章针对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云南热带作物职业学院专业建设为视角,在分析我国人才市场对高职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从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定位、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模式改革的维度,对以就业为导向推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问题作一些思考和探索,提出改革思路及建议,为指导我院专业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龚果  丁世勋 《文教资料》2012,(18):142-143
当前中国高职院校的发展证明,只有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建立以重点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才能有效增强毕业生就业能力。当前我国部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还存在差距,在专业设置、课程设定与课程内容等环节上与毕业生就业关联不大。本文以某国家骨干高职建设院校所属特色专业为例,对分析毕业生就业分布状况,为专业建设提供借鉴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培养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的渠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阶段,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其就业核心竞争力受到知识、实践、心理、环境和方法等方面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应通过以下七个渠道来培养毕业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一是突出办学定位和特色教学;二是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三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强化毕业生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五是注重毕业生关键能力的形成;六是加强毕业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七是切实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行业性高职院校的毕业生面临着新的挑战。以建设行业为例,调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探究其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通过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提升职业素质、加强心理素质教育等途径,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确的就业观是学生能够顺利就业的关键,本文分析了高职毕业生择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毕业生建立正确就业观的具体对策,这对于高职院校的就业教育以及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突显的形势下,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成为衡量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核心指标。在实践中,应同时做好高职院校专业布局规划、课程建设规划、就业指导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四项规划。通过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与就业市场的有效契合,学生专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的对口整合,就业指导工作与学生职业理想的密切配合和学生职业生涯计划与行动的紧密结合,才能有效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用高职毕业生良好的职业发展为高职教育的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办校的目的是在教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因此促进高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就显得十分重要。这就需要高校能够建立与学生专业相符的创新创业能力提升机制,以此提升办学质量,同时增强毕业生就业、创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特别是高职院校涉农专业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培养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成为高校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阐述了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学生创业存在困难的原因,提出了涉农专业大学生提高创业能力的新途径,对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就业质量可以反映一所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水平。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满足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满足高职院校学生职业价值感的需要。通过对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七所“双高”职业院校的2017-2020年就业质量报告中有关就业质量分析部分进行文本分析,发现毕业生就业质量总体在不断提高,但还要选择路径进行优化。毕业生就业质量的提高,需要高职院校、企业、政府三方加强合作。高职院校和企业要搭建协同育人平台,共同培养在校生;国家需要完善资历框架制度建设,为高职毕业生就业提供公平就业环境。  相似文献   

15.
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结构维度构建与培养策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对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学习和培养所获得具有在任何工作场所通用的一般能力或基本能力。通过研究就业能力国内外文献基础上,根据我国高职毕业生的特点,从基础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四个维度构建高职毕业生就业能力,并从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沟通表达、实践技能、创业实践等五个层面给出了提升就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仅是学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而且是学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越来越被更多的人关注,在就业形势并不十分乐观的情况下,高职院校加强就业指导并帮助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把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强化毕业生就业工作,在总结就业工作经验和狠抓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提高就业能力;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和队伍建设,做好服务工作;加强就业指导,提高择业(创业)能力。在实践中摸索一套行之有效且效果显著的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模型。  相似文献   

17.
针对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问题,以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应届毕业生和日语人才用人单位为调研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收集并分析影响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因素,从人才培养目标、综合素质培养、实践课程改革、校企合作、职业资格证书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提出提升高职院校商务日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鼓励大学生创业是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解决毕业生就业难的有效途径之一。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不仅是推动其创业的重要抓手,也是培养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升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能力可持续的重要途径。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能力"三步走"的培养模式,重点阐述了如何在"三步走"的培养模式下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相似文献   

19.
从招生与就业角度谈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瑶祥 《文教资料》2007,(13):36-39
专业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的招生、学生的培养及毕业生的就业。本文论述了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必须与招生、就业紧密结合的客观必然性,并结合目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成为家庭、学校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是高职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通过对2009年和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关于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工作能力等进行分析得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率有了明显的增长,2009届高职毕业生的能力满意度普遍下降,高职毕业生认为最有效的求职服务是高校组织的招聘会等。要提升高职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院校应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能力为中心的现代高职课程体系和完善有效的高职毕业生求职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