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关于中国历史上三次教育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学校教育曾发生过三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春秋末年私学的创设,随之而起的是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第二次是北宋时期书院的创设,随之而起的是理学的广泛传播;第三次是清末民初新学制系统的厘定,而这正是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端始。因为这三次教育变革都对当时的社会政治进步、文化案荣、经济发展产生过广泛影响,因此应视其为三次教育创新。考察中国历史上的三次教育创新,不难发现,教育创新往往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或变革的需要;教育创新必须有所继承和借鉴。当今,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必将促使教育发生根本性的变革,这都将预示新一次教育创新的到来。实现教育创新,必须深化教育改革,使教育更密切地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必须与世界教育接轨,融入世界教育改革大潮。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充满豪情迎接新的一年,全力承担“教育为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服务“的新历史使命之际,经德祥厅长批准,召开“辽宁省第四届教育科研大会“。这是一次“十五“前半段全省教育科研成果的检阅与表奖大会;是一次获奖优秀成果的推广、宣传大会;是一次先进集体、优秀个人事迹交流、弘扬大会;是一次全省教育科研和科研组织工作的经验交流大会;是一次新形势、新使命下辽宁教育科研再攀新高峰的动员大会。  相似文献   

3.
关于中国历史上三次教育创新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学校教育曾发生过三次大的变革。第一次是春秋末年私学的创设,随之而起的是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第二次是北宋时期书院的创设,随之而起的是理学的广泛传播;第三次是清末民初新学制系统的厘定,而这正是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端始。这三次教育变革都对当时的社会政治进步、文化繁荣、经济发展产生过广泛影响,因此应视其为三次教育创新。考察这三次教育创新,不难发现,教育创新总是在旧有的教育体制不能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要求的时期发生,往往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变革紧密联系;教育创新并非“无中生有”、“标新立异”,…  相似文献   

4.
伴随社会进步,历史上教育方式有过三次革命:专业教师的出现是第一次革命;第二次革命是文字的出现;印刷术和教科书的普遍应用则是教育方式的第三次革命。今天,电化教育形式的出现,被称为是教育史上的第四次革命。①人们不仅向教师和书本学习,而且通过多种教育媒体进行学习,使教育向着更适应社会和人们学习需要的方向发展。卫星电视教育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质量责任转嫁与管理制度弱化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等教育产品由于多方面不同于普通商品,导致其质量责任存在三次转嫁:第一次是预付费性质教育产品形成中的两次交换;第二次是相同科目设置下的非标准化教育产品;第三次是过程产品的教育服务需要融入学生的创造。产品质量责任归属的纷争使得教育管理存在问题就不可避免:教育产品的受益时序错位导致高校管理漏出;垄断竞争的就业层级下压导致教育管理“狐假虎威”;差异化校园文化整体建设导致“走下坡”的教育管理;博弈机制下的师生互动导致学校管理制度弱化。  相似文献   

6.
所谓“教育最佳时机”,也就是学生最容易接受教育,印象最深,教育效果最为明显的时机。抓住了教育最佳时机,也就是抓住了“牛鼻子”,工作起来,就能做到恰到好处,游刃有余。那末,怎样才能捕捉到教育的最佳时机呢? 一、抓开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班主任在开学或接班时应重视与学生第一次见面或谈话;上好第一堂课;搞好第一次活动;处理好第一次偶发事件;做好第一次家庭访问等。这不仅因为“第一次”往往在学生的心目中能留下深刻的印象,而且是由于“第一次”往往是教育学生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7.
陈文飞 《江西教育》2010,(10):47-47
不仅是一次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技巧的传授,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不仅是一次教育新闻业务的培训。更是一次智慧的升华。  相似文献   

8.
不仅是一次教育教学论文写作技巧的传授,更是一次思想的启迪;不仅是一次教育新闻业务的培训,更是一次智慧的升华.这,就是我参加完今年暑期<江西教育>第三届全省通讯员、作者培训班的深切体会.  相似文献   

9.
一、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千秋大计,人才为本;教育救国、教育兴国、教育强国,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人的愿望和梦想。  相似文献   

10.
徐芳 《江苏教育》2014,(9):75-77
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教育更是一种情怀,一种让人感觉无比温馨、无比美好的情怀。流连于教育的烂漫风景中,于我而言,每一个早晨都是一次愉快的邀约,每一个深夜都是一次惬意的回味。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阅读郭教授的著作&lt;教育走向生本&gt;,我的感觉是惊喜,第一次去生本教育实验学校--华阳小学去听课,我的感觉是惊讶.我惊喜于生本教育对诸多教育问题的深刻认识让我茅塞顿开,我惊讶于生本教育的课堂上学生的轻松愉快、自信大方.惊喜与惊讶,是对生本教育真、善、美的直觉反应,而在随后近一年来的学习中,我真真切切认识到了生本教育的真、善、美.……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专业化与教师教育的制度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教师教育是伴随着近代教育制度的产生而发展起来的,期间随着社会的变迁、教育的变革而经过了多次的变化。社会的变迁引起了教育的变革,教育的变革引起了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角色的变化必然导致教师教育的转型。我想沿着这样的思路谈谈教师教育中涉及的教师专业化的时代要求和教师教育的制度建设。一、教师专业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从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变化看,教师角色经历了三次变化:第一次是道德本位阶段,教师是一种教化的形象;第二次是知识本位阶段,教师是教书匠的一种形象;第三次是现在,正进入人本发展阶段,教师是专家形象。也就是…  相似文献   

13.
和过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相比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在五个方面有新亮点:第一次以中共中央、国务院的名义颁布并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第一次用"六个结合"表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第一次创造性地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三支队伍"的概念;第一次提出要建立"五个结合"的社会实践管理体制;第一次用"四以四深入"表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全军第十六次院校会议之后,任职教育院校再一次掀起了教育训练改革的高潮。而教育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先导,是教学实践的认识基础,是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的前提;教育观念不转变,思想认识不提高,军队院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实现教育转型必须转变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15.
<正>《走近最理想的教育——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育精华》朱永新著,漓江出版社2008年版,文中未注明出处的引文均引自此书。近又读《走近最理想的教育——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育精华》,我一次次掩上,又一次次打开,一次次感受到这位教育大师渊博的知识,精深至真的感悟。  相似文献   

16.
中国百年语言教育有两次转向:第一次,从传统的偏重语感教育的语言教育转向追求科学语法的结构主义语言教育;第二次,从偏重语法教学的结构主义语言教育再次回归偏重语感、熏陶和感悟的解构主义语言教育。未来的语言教育应该是"结构—解构"语言观下语法教学和语感教学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语言教育。  相似文献   

17.
<正>教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澎湃的诗;教育是一幅画,一幅色彩斑斓的画;教育是一首歌,一首常唱常新的歌;教育更是一种情怀,一种让人感觉无比温馨、无比美好的情怀。流连于教育的烂漫风景中,于我而言,每一个早晨都是一次愉快的邀约,每一个深夜都是一次惬意的回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1989年,我中考结束。填报师范志愿,是父亲一手  相似文献   

18.
我爱科学     
山西省阳煤集团赛鱼小学始建于1949年10月7日,是共和国的“同龄人”。学校少先队以“科技教育”为抓手,在全校队员中开展了“八个一”活动,即:制作一张科技报;创作一幅科技幻想画;搞一项小发明、小制作;举办一次科技交流会;开展一次科技竞赛;听一次科技讲座;看一本科技书,召开一次科技教育主题队会。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教育史上曾有过两次大的变革是革命性的,是教育发展的两次质的飞跃:一次是学校教育制度的产生。学校教育突破了原教育的时空限制,使教育从生活经验、生产技术在生活和劳动中的随意传递演变为具有固定教育场所、固定教育时间、专业教育人员和系统教育内容的正规的教育,使教育从原始的自发状态转变到文明的自觉状态;另一次飞跃则是班级授课制度的产生。班级授课制度突破了原个别教学的低效率,采用统一的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大批量规范统一的培养人才,彻底改变了教育的生产模式,大幅度提高了教育的生产效率,使教育由家庭作坊式的生产…  相似文献   

20.
5月11日至13日,我院隆重举行了建院以来第一次教学、科研工作会议。来自全院各部、处、系的154名代表肩负着全院师生的重托,认真地听取会议报告,履行代表职责,为学院今后的发展描绘了美好的蓝图。这次大会,代表们聚集一堂,共商学院的教学科研大计,是一次进一步更新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的会议;是开创我院教学、科研工作新局面的会议;也是凝心聚力、鼓舞士气的一次大会。这次会议是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努力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时刻,是在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