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我的祖籍是浙江湖州,1924年4月出生在苏州.我小的时候,苏州的环境整个是比较宁静的,但事实上我们的祖国已经是内忧外患.我小时候留下的印象,到现在还在眼前似的.有一次在街上,看到东北流亡学生在作演讲,他们讲话时的激情,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非常深.这是从"国"的方面来说,给我留下的最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2.
新年之际,我才从苏州回来,导师就授我以两厚本介绍苏州的新书,一本是苏州市地方志编撰委员会办公室徐刚毅编著的《苏州旧街巷图录》(扬州广陵书社2005年9月版),一本是苏州市工商业联合会与苏州市档案馆联合编选的《百年商会》画册(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05年11月版)。两书以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形式,展现了苏州市民生活的历史风貌。  相似文献   

3.
元旦后,我接受《旧书业的郁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版)编者晓雨、安然委托,前往苏州给作者送样书和稿费,我走访了苏州文育山房旧书店的主人江澄波先生。出发前,徐雁老师拿来一篇沈延国先生所写的《苏州文学山房记》,以及美国哈佛大学图书馆善本部主任沈津写的《发潜彰幽君独秀蜚声卓越在书林——说苏州文学山房》让我阅读,我对江澄波先生祖上开设的苏州文学山房有了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元旦--钟声,这个记忆中的情结,我是在1981年开始留下的.那时带了一批学生在苏、锡、常报社实习,元旦刚巧在苏州,与几个学生一起去了寒山寺、北寺塔.  相似文献   

5.
2007年5月28日,笔者应邀到苏州出席“纪念柳亚子先生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到了苏州,来接站的苏州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一位工作人员一见面就对我说:“你是金建陵吧?你写的汪家兄弟的文章在苏州反响很大。”他提到的拙文便是《档案与建设》2006年12期刊载的《汪氏两兄弟的生命足迹》。  相似文献   

6.
夏熔静 《档案时空》2017,(12):34-36
1苏州历史建筑修缮改造的时代背景 苏州是一座承载了2500年历史的古城.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以及人文历史,形成了它水陆双棋盘的独特城市格局.苏州在明清时期进入发展的鼎盛期,成为全国的经济和文化中心,并留下了一批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建筑.历史建筑是古城的肌肤血肉,反映了真实的历史和文化状态,也是构建苏州古城空间肌理的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7.
我的回忆录(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愿望的实现 1946年7月我满怀抗日胜利的喜悦只身回到上海,不论碰到哪个故朋老友,大家都是悲喜交集。胜利后,四川璧山社教学院东还苏州,该院图书博物系主任汪长炳是我的老同学,他邀约我到该系任教。于是在八月中旬我便到苏州去,没想到徐  相似文献   

8.
赴美留学,成就世界一流核物理权威 吴健雄1912年出生在江苏省苏州太仓浏河镇.1923年,11岁的她到离家50里的苏州去读书.吴健雄就读的苏州第二女子师范是当时一所相当有名的学校. 1929年,吴健雄以优异成绩从苏州女师毕业,并被保送到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吴健雄念的是师范,按规定要先教书服务一年,才能继续升学,但由于当时规定并没有那么严格,因此吴健雄在这一年当中,并没有去教书,反倒是进了上海的中国公学再读一年书,因而也有机会成为胡适的得意门生.吴健雄曾说过,在一生中影响她最大的两个人,一个是她父亲,另一个则是胡适先生.  相似文献   

9.
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亚太国家女领导人、亚太国家领导人女配偶着装采用了苏州漳缎面料,引起漳州与苏州关于漳缎“籍贯”之争.以“漳”字命名的面料,自然与漳州有着密切的关系,就如当年在苏州从事生产经营的杭绸、湖绉与杭州、湖州的关系一样.但漳绒华丽转身为漳缎,虽有“漳”字标签,却与漳州关系不大,是漳绒在苏州的改良升级版,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丝织产品.漳缎不仅凝聚了苏州人的聪明才智,更代表了清代苏州丝绸生产的工艺水平.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1月30日,"你的关心我的关注.苏州广播电视总台2013电视广告推介会"在金鸡湖凯宾斯基大酒店盛大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企业界、广告界的450多位嘉宾和苏州广电人欢聚一堂,一起分享赢在苏州的喜悦,共同展望深化合作的美好前景。在开场视频《非凡苏州领袖江南》之后,苏州广电总台党委书记、总台长瞿长林致欢迎辞,代表总台党委和全体员工对出席盛会的嘉宾们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对大家多年来给予的大力支持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1.
2000年1月8日,第13届全国 电视文艺“星光奖”颁奖暨研讨会在北京首都大酒店隆重举行。苏州电视台选送的音乐电视《月之枫桥》获得“星光奖”三等奖,这是我们苏州电视台1982年建台以来首次获此殊荣。在此之前,1999年苏州电视台选送全国的五部(件)电视文艺作品全部获奖:音乐电视《月之枫桥》、评弹MTV《莺莺操琴》获得中国广播电视学会金奖;评弹戏歌《小巷情思》、音乐电视《水乡寻梦》获银奖;电视散文《父亲与车》获铜奖。 许多朋友问我:“一个小小的苏州电视台,为什么能在全国获得这么多奖项?”我的回答是:…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2月27日,女作家罗洪(1910—2017)以108岁的高龄离世,至此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曾闪耀并震撼中国文坛的女作家全部作别世界。我和罗洪有过一段交往,她和蔼可亲的大家风范令我终身难忘。罗洪是松江人,但与苏州颇有渊源,在苏州求学成长,第一篇作品发表在苏州人创办的刊物上,与苏州的关联自然离不开"档案"两字,苏州市档案馆馆藏教育档案里有着罗洪和她的先生朱雯的"青春留痕"。  相似文献   

13.
老子真的和我们同在吗?老子真的和我们现代生活有关吗?老子在哪儿呢?这个问题我曾经做过一个小测试.一次我到苏州玄妙观去,看到三个天真活泼的孩子,非常可爱,都是小学生.  相似文献   

14.
1992年5月,在阔别老家数十年后,范敬宜先生回苏州考察工作十余天。6月3日,在《苏州人的性格变了》一文中(刊载于当日《经济日报·扩大版》),范敬宜先生写道:"在历史上,‘空’曾经是苏州人的主要性格弱点。‘苏空头’这个‘雅号’加在苏州人身上,至少已有数百年之久。所谓‘空’,主要指虚多实少,尚清谈而轻实务……这次来到苏州,真想寻找一番‘空’字在当代苏州人身上的表现,而且做好了在社交场合表演‘空对空’的思想准备。遗憾得很,都落空了。"因为,"实,逐渐成为苏州人性格的一部分。"历史上,"苏州人性格的另一特征是:‘文’。这个‘文’,既有斯文、儒雅的一面,又有经济细胞不发达的另一面。"然而,范敬宜先生在文章中说:"在苏州,我接触了许多不同层次、不同  相似文献   

15.
江浙两省唇齿相依,同为丝绸生产的大省,素来和睦共处,文化交流、经济往来十分密切.1916年,江浙丝绸机织联合会成立,杭绸商人们在苏州建立钱江会馆,江苏包括苏州生产丝织品所用生丝也部分依赖浙江.清朝在江宁、苏州、杭州设立的三个织造府也显示了江浙两省的独特地位与三座城市的共性.然而宣统三年(1911),发生了浙江硖石生丝运到南京途中被苏州扣留的事件,此案惊动两江总督和江苏、浙江两省高官,历时三个月才作了断.  相似文献   

16.
元旦——钟声,这个记忆中的情结,我是在1981年开始留下的,那时带了一批学生在苏、锡、常报社实习,元旦刚巧在苏州,与几个学生一起去寒山寺、北寺塔玩,当天给我的印象是成群结队的日本人对苏州寒山寺、北寺塔情有独钟,据说每年元旦、新年都要到这儿来听元旦钟声,几成盛况。后来我每年注意报纸、包括电视新闻,确实不仅日本人,我们中国人也开始习惯元旦听钟声的活动。  相似文献   

17.
苏州图书馆总分馆建设起步于2005年,到今年已有十年的历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苏州模式”.“苏州模式”早期缘于行业自主创新,后期实现制度化,其公共图书馆服务的全覆盖主要通过分馆、轨道交通图书馆、集装箱图书馆、网上借阅社区投递和24小时自助图书馆等方式实现.“苏州模式”的特点在于,以“全委托”和“非联盟”的紧密型总分馆为体系架构,以“全覆盖”与“高效益”为建设目标与价值追求,以持续创新为发展动力,以科学研究发现为制度设计依据.而建设主体与管理单元的非同一性、同城效应的非完全性、分馆员工的不稳定性,则是“苏州模式”发展的制约因素,需要在后期发展过程中逐步解决和完善.表1.参考文献8.  相似文献   

18.
离我与高戬采写《今晨“苏州龙”遨游太空》这篇稿件的那个难忘日夜,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但是今天来回眸采写的过程,所有的一切似乎就在昨天。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安徽省灵璧县档案馆接待一位专程从苏州赶来查阅知青下放档案的陈某,陈某一走进接待室,就高兴地说:"灵璧县档案馆档案信息化工作做得真好啊!我在苏州就从灵璧档案信息网上查到我下放到灵璧的信息"。县档案馆工作人员  相似文献   

20.
回忆的力量     
这些年,读到的传记和回忆录作品不少,也常常有人怂恿我写这样的东西.也许,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回忆往事成为一种习惯、一种生活内容.读了不少回忆录,总不满意,也不知道为什么.前两天闲翻旧影碟,翻出意大利纪录片大师安东尼奥尼的《中国》.好久没看了,又把它重温一遍,看到了熟悉而新鲜的画面.安东尼奥尼在1972年受当时的中国领导人邀请来拍一部关于中国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在有关方面的陪同和安排下,拍摄了北京、河南林县红旗渠、苏州、上海这些接待方认为有代表性的地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