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学校应与教研部门、高等院校等建立联系,形成有力推动课程发展的专业咨询、指导和教师进修网络。  相似文献   

2.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提出: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只有充分意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感受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力,才能正视校本研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开展校本研究,将是解决教师面临的诸多问题的根本途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由此可见,开展校本研究,必须牢牢地抓住“校本”二字。从这个根本着眼点出发,笔者对校本研究作如下一些理性思考。一、创设一个以校为本的良好环境校本研究是以校为本的研究,是从  相似文献   

4.
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近些年,我国的校本教研发展也非常迅速,主要依托教育行政部门,通过工作规划、部门协调、经费保障、教师培训、过程监控及资源统筹和督导评估等  相似文献   

5.
建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制度的基本思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迫切需要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的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和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因此,我们有必要在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方面形成一些基本的认识。一、确立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基本理念以校为本教学研究的理论基点是,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进一步讲,以校为本教学研究强调三个基本理念:第一,学校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第二,教师应该是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学校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是一项着眼于“科研兴校”,能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指的是,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的,以解决学校教学实践和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为选题范围,研究成果直接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发展服务为根本目的的教学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7.
教学研究活动是以校为本的实践性教育教学研究活动,通常是以本校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有时辐射区域学科教研组,研究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中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有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能够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切实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从教育教学实际出发,研究学校如何有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可以因地制宜,实施一系列措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普通高中实施新课改,《方案》要求,“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这是一项着眼于“科研兴校”,能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举措。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指的是,以学校教师为研究主体的,以解决学校教学实践和学校发展中的问题为选题范围,研究成果直接为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促进学校发展服务为根本目的的教学研究活动。当前,应怎样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活动呢?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9.
以江西省抚州市12所高中38名高中数学教师为研究对象,从课改意识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过程、课程评价、教学手段、教学研究等方面对这些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发现:高中数学教师在课程观念革新、课程实施、信息技术的使用和科研等方面适应度较差。基于此,进行了原因分析,并从国家、学校、教师和社会的角度提出了提高教师对新课程适应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凸现出学校在课程开发与实施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学研究回归学校,回归教师,回归教学实践,营造相互关爱、相互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学校化,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