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人们常说,写文章要文质兼美。质美,指的是内容之美;文美,即文辞之美,也就是有文采。中学生作文怎样做到有文采呢?我们应该明白,"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思想感情之美才是文采动人的根源;或者说,思想感情是根,文辞是叶,根深才能叶茂——对文采,我们应有这样的认识。下面请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唐惠忠老师谈谈让语言有文采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
武汉大学:武大之美,当有惊世骇俗之质,其状其貌,国内高校鲜有比肩者。而湖光山色之间,古楼树影当中,氤氲的是沉酿了百年的学术底蕴和由此生出的革新创造之勇气。高考改革之始,武大即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实行学分制、导师制、主辅修制、双学位制和插班生制等开时代之先河而富有成效的教学制度。  相似文献   

3.
技术美是自然科学在机械化大生产下与美的规律紧密联系的产物 ,与传统手工技术之美有质的区别。只有对功能、形式和工艺材料等要素方面进行一系列规定其自身特点才能被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文言短文     
礼为情貌者也,文为质饰者也。夫君(a)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哀也。何以论之?和氏之璧,不饰以五彩;(b)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c)夫物之待饰而后行者,其质不美也。一、本段文字,抽出了两句话:“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也,”这两句应插入(a处,b处,c处,(c)。二、“夫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须饰而论质者,其质哀也。”有如下四种译文,选出正确的:a、抛开外貌而谈内心,那么内心一定是不好的;去掉装饰来论内情的,那么  相似文献   

5.
[考点阐释]   文采,又叫辞采.人们常说.写文章要力求"文质兼美".质美,指的是内容之美;文美,即文辞之美,也就是"有文采".中学生作文怎样做到"有文采"呢?首先应明确的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思想感情之美才是文采动人的根源;或者说,思想感情是根,文辞是叶,根深才能叶茂--对文采,我们应有这样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玄德是《道德经》的重要概念之一,体现了老子思想的精髓,闪烁着熠熠的美学光辉,对中国传统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玄德思想的深层阐析,剥落表层,从宇宙生命、本真存在、虚静内蕴、政治理想几个方面揭櫫其内质的深邃之美、超越之美、淡然之美、和谐之美等几个维度。  相似文献   

7.
《我的空中楼阁》抒情主人公以淡泊坦然的态度对待人生和社会,用充满情趣的慧眼审视天地自然,人格超然,蕴含善美之气;质彬彬,透露灵秀之光。章丰厚而隽永,精巧而雅致,如一朵鲜艳夺目的散之花盛开在高中语的沃土之上!  相似文献   

8.
语课本中的章质兼美、内容丰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好教材,教学时要善于发掘课中的丰富心育内容.在语教学的同时不忘心育辅导,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让心育之花在语课堂中绽放。  相似文献   

9.
在作文个性化教学过程的探索中,要始终以生活为写作之源,个性为写作之魂的原则,只有牢牢抓住这两点。让写作这一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精神享受,学生才能抒真情、说真话。写出支质兼美的文章来。  相似文献   

10.
王震亚 《初中生》2006,(6):12-15
《观舞记》是当代名作家冰心在欣赏印度舞蹈家卡托玛姐妹优荚的舞姿后写的一篇质兼美的散。章以对卡托玛姐妹的赞美之情为感情线索,运用排比和比喻等修辞手法,将美好的视觉形象转化为美好的语言形象,用充满魅力的语言情真意切地描摹、赞扬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美。  相似文献   

11.
美在心态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美。重峦叠嶂是美,一望无垠也是美;波涛起伏是美,风平浪静同样充满了美。惊涛骇浪,美的充满力量;碧波荡漾,美的充满神话。陡峭是惊险之美,平坦是坦荡之美;浑厚是韵味之美,单纯则是清新之美。刚强美在有力,温柔美在魅力,浓艳美在色彩,清淡美在不着色彩不饰雕饰。平凡是美,特殊也是美。  相似文献   

12.
浓郁的东方情调是《一千零一夜》的艺术魅力所在,具体表现在丰赡之美,跌宕之美,神秘之美,淳朴之美,音韵之美。  相似文献   

13.
魏源游山诗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启蒙思想家魏源是名山水诗人。其游山诗重在表现名山独特个性风貌,勾勒山石与其它自然之物共同构成的意境美,以及深入峡谷探求山之生命活力;间亦表达哲理;鸦片战争后更寄寓忧患之思,开近代山水诗由审美型向政治寄托型转化之先河。其游山诗风格则以雄深、奔放、奇峭、质实为特征。  相似文献   

14.
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关于“文言词的一些用法”有所谓“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例句为: (1)项伯杀人,臣活之……(“活之”就是“使之活”) (2)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走”就是“使之走”) (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归之”就是“使之归”)此之谓“使动用法”。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我”就是“以我为美”) (5)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质其首”就是“以其首为质”)  相似文献   

15.
钱芳 《学语文》2008,(3):45-46
广告语言的世界是一个广阔、绚丽、神奇的世界,它展现给人们不同形式的语言美,如朴素之美,华丽之美,简练之美,含蓄之美,雄浑之美,幽默之美等,展现了广告用语的不同魅力。  相似文献   

16.
荷花香     
顾晓蕊 《中文自修》2022,(Z1):112-113
<正>荷花生在淤泥中,却质本洁来,纤尘不染,自有一种超然遗世之美。荷花生在淤泥中,却质本洁来,纤尘不染,自有一种超然遗世之美。年少时,父亲教我读《诗经》,印象最深的一句:彼泽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硕大且俨。因而,后来有很多年间,我一直觉得,荷花之所以空灵幽美、芳香四溢,那是从《诗经》中飘逸出的风韵。  相似文献   

17.
《蒹葭》是上古诗歌,其中的“美”感染了无数人。《蒹葭》是美的,她把众多的美融和到了一起——音乐之美、表达之美、意境之美,还有爱情之美等。通过对其的赏析,我们获得了心灵的净化和生命的超越。  相似文献   

18.
美是客观事物引起人在情感上或精神上的愉悦感受。朦胧美就是朦朦胧胧的美,是因事物的朦胧不清而产生的一种情感上或精神上的愉悦感受。午夜的万家灯火之美,雾气缭绕的黄山之美。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绘画之美,贵在空灵含蓄的诗歌之美,重在气韵神采的书法之美……这些都是朦胧美。古诗《蒹葭》也饱含着这种美。  相似文献   

19.
书籍之美在于语言之美、意境之美、文化之美,如果邀游在书籍的海洋中,用心去体会这种美,将会是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20.
王晓霞 《学科教育》2003,(12):12-15
本研究通过纵向梳理的方式,就解放后我国语教材选标准在历史演变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阶段性特点以及历次语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关于“质兼美”选标准的一贯制进行了反思,得出不能唯“质兼美”而“质兼美”的选标准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