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采写现场短新闻过程中,如何端正记者的采访作风,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在首届“现场短新闻”竞赛颁奖会上说过:“要当一个好记者,不能象现在一些人那样,坐在办公  相似文献   

2.
1990年陕西省好新闻评选将把“现场短新闻”作为一个新增设项目。为了使新闻改革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也为了配合全国第二届现场短新闻的评选,陕西省好新闻评选办做出了这一决定的。在最近发出的评选通知中提到,关于“现场短新闻”评选拟分两段进行,第一段评选1990年7月——12月的新闻作品,即加入1990年度省评活动;第二段评选1991年1月——  相似文献   

3.
开春话头条     
每到春来,万象更新。时代掀开新页,报纸也扩大了几版。多版面、多篇幅是我国今年报业一个比较广泛的特征。预示着新闻改革从普遍关心时期已转向务实发展时期。有新形式就要有新内容。首先要让头条新闻活起来,也算是新年里加大新闻改革的祝愿和企盼。中宣部副部长徐惟诚在第二届现场短新闻研讨会上,曾建议今年开展头条现场短新闻的竞赛。为搞活头条新闻拓宽了视野,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理解是: 抓头条好新闻首先要有宏观意识。事关全局、影响全局的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大方针政策,以及国内外重  相似文献   

4.
书讯     
由第二届全国“现场短新闻”评奖办公室推荐、中国记协国内部和人民铁道报社共同编辑的《现场短新闻研讨集萃》,即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本书是在大同联合召开的现场短新闻研讨会成果的荟萃,其中有专家、学者的精辟论述和分析,也有首届获奖作者的心得结晶。徐惟诚为本书写了前言,邵华泽为本书写了专文。(宗)  相似文献   

5.
据新华社武汉9月16日电“让现场短新闻上头条”、“让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接近群众.”这是今天结束的全国现场短新闻研讨会上代表们的共识。中宣部副部长徐惟诚在会上建议,明年开展一个上头条的现场短新闻专项竞赛评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12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指出:“新闻宣传首先要真,第二要新,同时要活,要短……这次现场短新闻评选就是一种好形式。”什么是现场短新闻?我的看法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  相似文献   

7.
今年6月12日,由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出席会议并讲了话。他指出:“新闻宣传首先要真,第二要新,同时要活,要短……这次现场短新闻评选就是一种好形式。”什么是现场短新闻?我的看法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的现场,采写制作的一种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作品。  相似文献   

8.
中国记协国内部和《人民铁道》报社联合举办的“现场短新闻”研讨会于1990年11月15日至18日在山西大同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首都、山西省、大同市等新闻界的专家、学者,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的部分获奖作者和评委共40余人。此次研讨会是在第一届现场短新闻评选取得丰硕成果和广泛影响,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选工作在全国铺开的时候进行的;是在有一定新闻实践和理论探索的情况下召开的。大家围绕现场短新闻的特征、要素、功能,提倡现场短新闻的背景,开展评选活动的意义,采写制作的技巧等各方面的问题,交流了看法和经验,并进行  相似文献   

9.
全国的现场短新闻评选已经过两届,它有力地推动了新闻改革,改进了新闻写作,还促使许多新闻工作者改变采访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去采摘带露的鲜花,去捕捉含金量较高的新闻。前不久,笔者赴中原参加了全国企业报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选,加上平时对这种特写式新闻的采写、编辑和研读,觉得现场短新闻在兴起的过程中,尚有一些不足,需要引起新闻界同行们的重视。现场短新闻的内涵界定,望文生义应该具备这样三个要素:第一,是作者亲赴新闻发生地采写的耳闻目睹的“脚板新闻”;第二,篇幅短小,超过千字恐怕就不能进入此列;第三,必须是真正的新闻,不仅时效新,而且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较大的信息量,一般说来,必须是突出的事件性新闻。这三个要素并  相似文献   

10.
11月中旬在大同闭幕的“现场短新闻”研讨会总结了实践中的新闻经验,回答了一些理论疑难问题,还就如何把握编辑评选标准,如何进行现场短新闻采写实践等,提出了有益的建议。由中国记协国内部和人民铁道报联办的这次学术  相似文献   

11.
全国现场短新闻研修班,于1月11日到22日在北京举办。这期研修班,由中国记协新闻学院和第二届现场短新闻评选办公室联合举办,目的在于推动新闻改革,为各地新闻单位采编人员  相似文献   

12.
最近,笔者拜读了获首都“现场短新闻”评选一等奖的五篇作品,颇有所感,便记录下来,成了“偶思”若干篇。眼与腿现场新闻,又称目击新闻、视觉新闻。由此看来,,写现场新闻,关键是记者要到现场去"目击"、去"观察"。正如一位老新闻工作者说的那样:采写现场新闻,要"多用眼睛来写,少用耳朵来写。"既然采写现场新  相似文献   

13.
(一)为什么要提倡写现场短新闻 新闻改革中呼声最高的是写“现场短新闻”,回想起来,这个呼声是非常合理合情的,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读者的要求。那么,“现场短新闻”究竟有何好处呢?笔者以为它突出表现在以下两点,一是短:它符合新闻改革的方向,短是新闻本身应有之义,只因文革中新闻都越写越长,粉碎四人帮后人们拨乱反正,呼吁还新闻本身就有的属性——短,这是情理之中的事。二是“现”,即“现场”,这倒是应强调一下的。“现场短新闻”更难做到的是“现场”,要“现场”,这就要求记者事事时时要深入下去,到现场抓新闻,到现场去写新闻。新闻只有“现场”了,才会形象化,富有感染力。记者写稿能触景生情,富有激情,写出来的稿  相似文献   

14.
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获得成功,使我想起了一个思考已久的问题——好新闻评选也应该设“编辑奖”。“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确实是提高记者素质的好办法之一。但提高新闻队伍的素质,不光是提高记者的业务能力,也要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如果在新闻评奖活动中设立“编辑奖”,无疑会对编辑业务的提高,起一定的作用。一般说来,优秀新闻的产生,离不开编辑的智慧和心血。“现场短新闻”获奖作者孙毅在谈采写  相似文献   

15.
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获得成功,使我想起了一个思考已久的问题——好新闻评选也应该设“编辑奖”。“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确实是提高记者素质的好办法之一。但提高新闻队伍的素质,不光是提高记者的业务能力,也要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如果在新闻评奖活动中设立“编辑奖”,无疑会对编辑业务的提高、起一定的作用。一般说来,优秀新闻的产生,离不开编辑的智慧和心血。“现场短新闻”获奖作者孙毅在谈采写  相似文献   

16.
眼下,现场短新闻成了新闻界的热门话题,并且成了新闻改革的突破口。要写好现场短新闻,最重要的是新闻工作者要发扬深入实际、深  相似文献   

17.
自去年10月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竞赛活动以来,我们写了几篇现场新闻作品。这里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谈点肤浅的体会。去年10月11日,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对经济日报总编辑范敬宜说:“现在报纸现场第一手材料写成的报道太少了,应该多反映  相似文献   

18.
国内新闻界     
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徐惟诚在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党委机关报总编辑研讨班上强调:党报要服务大局,多出精品,把党报办得更有特色。这次研讨班6月21日至30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举办。 徐惟诚说:全国中心城市的党报总的说是办得好的。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大家在工作中勤奋努力,锐意创新,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从目前的情况看,新闻工作也有许多新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办研讨班是研究问题、交流经验、提高认识的好办法。 徐惟诚指出,做好新闻舆论工作,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党的宣传思想战线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近年来,全国新闻单位围绕全党全国工作的大局,紧密配合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的工作,进行  相似文献   

19.
重视新闻性军事短新闻首先要是新闻,短、深、新、活只有建立在新闻性的基础上才能显出其意义,否则就失去广其存在的价值。比如曾在全国现场短新闻评选中获奖的《天兵降南海》。这篇现场军事短新闻之所以能获奖,不仅是因为生动逼真地描写了海岛空降演习的现场,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抓住了这次空降演习中最有价值的新闻;“中国空降兵在先后完成高原、寒区、沙漠、丛林带等复杂地形和气候条件下的空降演习之后,今天将在这里首次实施海岛空降。”所以,海岛空降演习的成功,标志着我空降兵部队已完成我国各种复杂地形上的伞降训练,…  相似文献   

20.
参加全国记协举办的《现场短新闻》评选工作后,深感要写好或拍摄好一篇现场短新闻难度不小,它更需要记者有深厚的基本功。这是因为现场短新闻除了必须具备一切新闻报道的共性外,还必须有它独具的现场感强和写得短这一个性特征。而这种个性特征通常是对现场短新闻思想深度、感情深度的制约。从这次获奖的特别是获得一等奖的优秀现场短新闻来看,都具有三个基本品格: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