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大学合作中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大学间的知识转移既是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也是大学科研院所的知识资源实现价值的途径.首先建立了企业--大学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包括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在内的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对理想的知识转移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针对消极因素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蒋永康  梅强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10):169-177
对知识转移粘滞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定量研究.首先提出知识转移三阶段模型,包括发送者知识编码度、接受者知识吸收度和交互情景3个知识转移粘滞直接影响因素和1个间接影响因素社会资本网络,采用鱼骨图法确定各因素及其层次关系,然后导入层次分析模型进行一致性评价,计算各层次因素的权重并进行排序,得到排名前4位的是转移意愿、接受意愿、转移能力和吸收能力,社会资本网络的中心性排名第5位、结构洞排名第9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通过激励机制、市场机制等措施提高知识发送方的知识转移意愿是降低知识转移粘滞的关键,设计和优化知识接受者的激励机制非常重要,同时应注重通过多开展培训、讲座和现场指导等手段来提高双方的知识转移能力;此外,要充分利用知识转移双方、科技中介的社会资本网络来降低知识转移粘滞度.  相似文献   

3.
对知识转移粘滞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定量研究。首先提出知识转移三阶段模型,包括发送者知识编码度、接受者知识吸收度和交互情景3个知识转移粘滞直接影响因素和社会资本网络1个间接影响因素,采用鱼骨图法确定各因素及其层次关系,然后导入层次分析模型进行一致性评价,计算各层次因素的权重并进行排序,得到排名前4位的是转移意愿、接受意愿、转移能力和吸收能力,社会资本网络的中心性排名第5位、结构洞排名第9位。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通过激励机制、市场机制等措施提高知识发送方的知识转移意愿是降低知识转移粘滞的关键,设计和优化知识接受者的激励机制非常重要,同时应注重通过多开展培训、讲座和现场指导等手段来提高双方的转移能力;此外,要充分利用知识转移双方、科技中介的社会资本网络来降低知识转移粘滞度。  相似文献   

4.
知识转移的系统机理探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组织内的知识转移是知识资本增值的重要环节,但随着知识在组织内转移的增多,组织内的知识流动性反而会降低.提出了知识转移的系统概念,在论述知识转移渠道、影响因素、激励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知识转移的系统模型,指出组织内的知识转移是一个"成长上限"系统.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转移过程理论和技术联盟过程中所呈现的特征和相关影响因素,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概念模型.通过实际采集的数据对技术联盟过程中影响知识转移效果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采用简效适配测量与绝对适配测量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模型数据进行整体适配度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移实施过程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效果;对于潜在变量知识转移实施过程来说,知识转移投入、知识转移方式和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对其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作用;联盟双方的信息对称性对组织知识识别能力有正向显著作用,组织的知识识别能力对知识转移实施过程的直接影响不显著,但通过正向显著影响知识转移方式而对知识转移过程有间接的促进作用;知识源的知识转移能力和知识接收方的知识吸收能力对知识转移情境适应性有正向的积极影响.最后本文根据以上研究结果提出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路径以及促进技术联盟知识转移效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组织成员转移知识意向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经典的知识转移模型,从整体概念框架出发,探寻彩响组织成员知识转移行为的因素,提出了个体知识转移意向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对所提出的个体知识转移意向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内在激励、外在激励、组织承诺、人际关系、系统有用性、共享规范对成员知识转移意向有显著影响,而知识感知价值和互惠规范等因素与成员知识转移行为意向并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综述梳理项目间学习的知识转移效率影响因素,建立项目间学习的知识转移效率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探讨了直接影响因素以及网络传播、项目间关系等复杂因素对于知识转移效率的影响,并以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过程为样本,模拟治理项目方案的知识转移效率变化。主要结论有:(1)在项目间学习的知识转移过程中,知识转移效率逐步增长,积极促进作用的因素占据主导地位。(2)在知识转移中后期,正是知识吸收过程的转化能力和开发能力阶段,是网络传播影响知识转移效率的关键时间,增长的知识转移效率会直接提高网络传播强度,形成正向反馈;更加紧密的项目间关系增加了转移情境强度,提高了知识转移效率;业务部门间紧密的直接联系对知识转移起到阻碍作用,代表着过多地干涉这一期间的知识转移过程,对知识转移效率提高有益的状态是业务部门间呈现更加松散的联系。(3)实证研究表明,联防联控机制代表着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项目方案中最好的知识转化水平,转移情境、转移媒介以及项目双方知识增量、社会网络等因素对知识转移的促进作用也最显著。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通过跨国并购获取优势技术的知识转移过程中,可能遇到诸多阻碍因素,不同的并购方式可能降低这些阻碍因素对并购的负向作用。本文选取鸣志电器收购AMP进行案例研究,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分析其并购模式并总结,借鉴渐进式制度变迁理论,提出渐进式跨国并购的概念,对影响知识转移的前置因素进行梳理,逐层介绍各因素之间的影响关系,揭示了渐进式跨国并购对知识转移效果的影响路径。研究发现:基于原有合作基础的渐进式跨国并购通过某种强关系的建立,弱化了制度距离、知识距离对知识转移效果的负面影响,从而增强了双方的人际信任,通过情感信任和认知信任,构筑稳健的信任关系,而稳健的信任关系使得并购双方知识转让意愿和知识接受意愿更为强烈,减少阻碍因素的不利影响,知识吸收能力得以提高,进而提升知识转移效果。  相似文献   

9.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知识获取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元分析法归纳了影响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知识获取的关键因素,建立基于WSR的理论分析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构建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知识可表达性、知识嵌入性、知识的异质性、激励机制、沟通机制、动机与意愿、知识吸收能力、知识转移能力、知识识别能力和知识挖掘能力是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知识获取的关键影响因素,IT能力和知识搜索能力对知识获取的影响不显著.结论将为提炼复杂产品系统创新中的知识获取的关键影响因素、提升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绩效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0.
刘京  周丹  陈兴 《科学学研究》2018,36(2):279-287
加强产学互动是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从微观主体--大学科研人员的视角出发,识别了我国产学知识转移的三类渠道--学术参与、商业化和人才转移,构建了一个包括个体特征、组织氛围和外部环境三类因素的产学知识转移概念框架。根据来自四所行业特色型大学的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我国大学科研人员产学知识转移参与决策的相关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大学层面对产学知识转移制度的供给不足是当前制约我国产学知识转移的瓶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