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主要对2002年以来,围绕遵义会议研究有争议的一些代表性问题,作了一次简要梳理。提出了关于历史事件的研究应有历史事实、历史意义和历史事件包含的精神文化三个不同研究角度的观点,重点对遵义会议精神研究、遵义会议的界定及过程(三个阶段),乃至研究态度和方法等作了较全面的概括和阐述,使人们对遵义会议研究有一个全视角的清晰认识,深化了遵义会议及其精神研究。  相似文献   

2.
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不仅解决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而且在政治路线上,实际上也部分地解决了统战工作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以遵义会议为分水岭,之前之后,党的统一战线工作无论从政策的角度,还是具体实践方面都有明显的不同。遵义会议后,党的统战工作逐渐与中国革命的形势和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国革命走向成功。  相似文献   

3.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遵义会议在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周恩来在遵义会议中的贡献主要表现为组织完成了遵义会议召开的准备工作、遵义会议召开中的自我批评反省及支持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遵义会议召开后从大局出发维护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对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最高领导地位是何时确立的,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种说法从时间上来说当具有这样两种含义:第一,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与在全军的领导地位是同步确立的;第二,毛泽东在全党和全军领导地位的确立是在遵义会议上一次性完成的。通过对史料的分析,笔者感到,这种说法稍殊笼统,与历史实际不甚相符。因为要说确立,应理解为“确定(或确实、稳定)地树立”,其标准至少有两个:第一,名义上和实际上均为最高领导人;第二,名义上虽不是最高领导人,但在实际上承担最高领导人的职责。根据这样的标准,我们来分析遵义会议乃至以后一个时期的党的历史,会发现:第一,毛泽东在全党和全军的最高领导地位不是在遵义会议上一蹴而就确立的,而是经历了较长的过程;第二,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与在全军的领导地位不是同步确立的,其中军事领导地位的确立在前,全党领导地位的确立在后。 一、遵义会议是毛泽东走向全党全军领导地位的起点,而非完全确立的标志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其重大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90年代遵义会议研究综述○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馆员杨青遵义会议是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长期以来,这次会议作为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受到专家学者们的重视。进入90年代后,学者们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6.
论遵义系列会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遵义会议是一个系列会议,它是在通道会议、黎平会议、猴场会议的正确背景下召开的,遵义会议具体任务的完成是在扎西会议,其政治路线的转变是由瓦窑堡会议完成的。  相似文献   

7.
遵义会议作为我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有着伟大的历史贡献,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极为重要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速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阶段,始终继承遵义会议精神,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认真实践遵义会议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安宝凤 《历史学习》2003,(11):42-44
一、单项选择题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据此回答1.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是指A.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B.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C.中国革命转危为安D.从受共产国际支配到独立解决党内问题2.遵义会议后,红军继续长征面临的首要任务是A.重新建立革命根据地B.在思想上消除左倾思想影响C.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D.克服恶劣的自然条件土地问题是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不同时期、不同政权实行的土地政策各不相同,据此回答3.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地主土地所有权的态度是A.承认B.否定C.限制D.剥夺4.1947年…  相似文献   

9.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术界对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成果繁富,结论昭然。近些年来,学者们在原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遵义会议的若干问题又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本文试就这一领域近二十年来的若干问题研究作一回顾与总结。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遵义会议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而遵义会议精神的提出在时间上比并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古田会议精神等提出的时间都晚,这与遵义会议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地位很不相称,迄今为止关于遵义会议精神的表述尚无一个得到所有人认可的定论。应该从遵义会议召开的前后过程入手,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遵义会议精神的实质。结论为:勇于探索、循序渐进地追求真理的精神;由放弃对共产国际的盲目崇拜,到实现马克恩主义理论”中国化”的精神;坚持民主集中制、倡导民主团结的精神;建立强有力的领导集体,实现独立自主、务求必胜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遵义会议结束了历史上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危害最大的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统治,于生死存亡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遵义会议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它与毛泽东同志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影响及贯彻起码有以下三方面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2.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教学的重点。现就两个重点难点问题解析如下:1.遵义会议召开之前,我党已经发现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可是在遵义会议上,我党只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而没有解决政治路线...  相似文献   

13.
193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主义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因为遵义会议,遵义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毛泽东主席亲自为遵义会议会址题名。如今遵义已经是一座现代化的都市,但遵义人的热情淳朴丝毫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4.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张闻天在遵义会议前从“左”倾路线中分离出来,在促成遵义会议的如开,确立毛泽东思想地位,配合毛泽东完成遵义会议后军事战略转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到展开提供了宝贵的内容,探讨其转变的内在因素,学习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以高尚的精神塑造自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5.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各级党政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遵义会议会址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重点文物单位。半个多世纪以来,经过了确定、维修、复原的漫长过程,已成为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10个红色经典景区。  相似文献   

16.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的又一次“遵义会议”,是征途上又一座耸入云天的丰碑。  相似文献   

17.
论黎平会议的历史作用汪舒黎平会议是中共中央于1934年12月18日在贵州东南部的黎平城召开的一支政治局会议。这次会议前承通道会议、后启遵义会议,对扭转红军长征初期错误的战略思想、对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和确立毛泽乐同志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有着不容忽视的历...  相似文献   

18.
科学的民族理论与政策对中国革命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不仅解决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而且在政治路线上,实际上也部分地解决了民族理论与政策中的一些重要问题.以遵义会议为契机,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表现出明显的提高和进步.遵义会议后,党的民族理论和政策与中国革命的形势和社会实际日趋结合,推动中国革命走向成功.在某种意义上,这对于处理当前民族问题也提供了理论与政策的借鉴.  相似文献   

19.
1935年1月,在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是我党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点.它使党和红军绝处逢生,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是我党走向成熟的标志.同时也是划分我党与共产国际关系的两个不同时期的分界线.遵义会议也是一次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的会议.重温这一历史事件,对于我们学习、掌握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遵义会议是我党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这种标志性的转折主要有三个方面。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确立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标志着毛泽东的组织权威开始确立;组织路线:遵义会议确立了正确的组织路线,标志着我们党从幼年走向成熟;军事路线:遵义会议确立了新的战略方针,标志着红军作战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