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提出的关联理论的交际特性、关联理论的语境观和最佳关联等一系列关联理论基本概念的介绍,对关联理论指导译者在翻译时对原语语篇的准确把握做了简要论述。又进一步引出的关联翻译理论,通过对直接、间接翻译;归化和异化翻译的论述,探讨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满静 《华章》2013,(24)
关联翻译理论是由Gutt提出来的,是语用学关联理论在翻译领域的应用。关联理论强调,译者作为翻译过程的说话者,为了传递信息,达到最佳关联,所以要使其尽可能的吻合读者的期望。所以,在关联翻译理论中,译者的主体性作用是值得商榷的,本文集中探讨了关联翻译理论中译者主体性的特点,并对其反思。  相似文献   

3.
关联理论是由认知语用学派提出的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但其对翻译理论及翻译实践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本文主要从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关联理论的翻译观及其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关联理论视角下的翻译活动。  相似文献   

4.
关联理论虽不是翻译理论,却对翻译活动有着极强的解释力。关联理论指出,翻译也是一种交际行为,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也要遵守交际的一般原则即关联原则。因此,翻译过程实际上是寻找最佳关联的推理过程。文章阐释了关联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对该理论对汉语标语翻译的指导作用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关联理论及关联翻译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行了阐释,重点分析了关联理论对翻译实践中出现的归化和异化、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及翻译标准等问题的指导意义。关联理论可以从理论角度较好地解释上述问题,进而开启全新的翻译理念。  相似文献   

6.
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可以为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研究提供科学的语用学分析。本文基于关联理论的主要内涵,并以它为指导,浅析翻译的过程,探讨翻译的本质,对在跨文化翻译中如何利用关联理论正确理解原文并把原文意思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进行阐述,同时分析关联理论对跨文化语境翻译的指导作用,以期在关联理论的视角下,更好地进行跨文化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7.
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要通过语境来寻找关联,要靠推理。作为一种语言交际理论,关联理论对广告翻译具有指导作用,从关联理论看广告翻译能更好地理解原文,寻找关联,解释广告翻译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邓雪玲 《考试周刊》2009,(13):37-38
语用翻译中的等效前提是正确认知和理解源语,而关联理论认为要正确理解语言就是要找关联,靠推理。而在关联理论解释下的交际过程中,交际双方之所以能配合默契,主要在于一个最佳关联模式——关联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关联理论来指导语用翻译。本文从语境关联、文化关联和翻译过程阐释关联理论对语用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析习用性比喻及其翻译问题。文章首先简要回顾了关联理论翻译观,然后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习用性比喻翻译中的关联取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Dan Sperber和Deirdre Wilson的关联理论以及E.A.Gutt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并以张玲和张杨合译的《傲慢与偏见》一书中的反讽话语翻译为个案来分析,试图从关联理论和关联翻译理论的角度来探讨反讽话语的翻译,旨在实现反讽话语的对等翻译。  相似文献   

11.
Gutt在Sperber和Wilson关联原则的基础上提出的关联翻译理论对翻译现象有着极强的解释力。本文以关联翻译理论为指导,对杨宪益和David Hawkes所译《红豆词》的两个版本进行比较,体现关联理论对翻译实践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关联理论家们认为,话语是否具有关联性可由他通过推理所获得的语境效果的大小来判断。关联与推理努力,语境效果有关。语境效果好,推理付出的努力就小,关联性就强。关联理论基础上的关联翻译理论从语境的关联效果来探讨翻译,是指导翻译的一个重要理论。本文从关联翻译理论入手,提出三种文化信息翻译的方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就认知语用学中的关联理论对翻译的启示进行了探讨。首先介绍了关联理论中交际的推理特性、语境与最佳关联等基本概念,然后讨论了关联理论与翻译的关系,阐述了关联理论对翻译过程、标准和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关联理论和关联理论翻译观的主要观点,阐述了文化缺省及其产生的原因,认为关联理论可以为小说中文化缺省的翻译提供较强的解释力。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比较了《红楼梦》两译本在文化缺省方面的翻译,认为虽然译者的翻译方法不同,但都遵循了最佳关联原则,都是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对关联理论进行分析的同时,重点阐述关联理论与翻译语用学的关系,探讨关联理论如何作用于翻译语用学。  相似文献   

16.
关联理论为我们的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野。本文试用隐喻例句从关联理论角度分析隐喻翻译并论述相关的翻译原则和方法。虽然关联理论仍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它还是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门阐释交际的认知语用学理论,关联理论于1986年首先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后来,他们的学生Gutt运用关联理论对翻译进行了专门研究并进一步指出:关联理论对于翻译比其它任何翻译理论有着更强的解释力.文章试图以关联理论为理论基础,对北京大学罗经国教授翻译的<古文观止>英译本进行一次尝试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周亚琳 《文教资料》2009,(21):42-44
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索语用学与翻译的关系.即通过关联理论的角度来分析中国古典诗词中专有名词的翻译.一方面通过关联理论的分析揭示一些译者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另一方面通过对专有名词英译的语用学分析检验关联理论在翻译中的可操作性和可应用性.很多专家学者对关联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作过研究,其研究证明了关联理论在翻译中应用的可行性,但是在如何应用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值得探讨.本文从汉语古诗词中的专有名词的英译入手,研究关联理论在这个领域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9.
文章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探析隐喻的翻译问题。文章回顾了隐喻的基本概念以及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并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分析了隐喻的可译性问题,以及在关联翻译模式指导下的隐喻翻译效度问题。  相似文献   

20.
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属于认知语言学理论范畴,该理论强调在语境中理解语言。这给翻译研究带来了有益启示,我们可以依据关联理论来阐释翻译活动及翻译的本质特征。本文运用语境及关联理论分析翻译中的误译、"对等"与"非对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