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深刻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过程中必然的和崭新的历史阶段,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必由之路,是整个中国革命新的历史特色的集中体现。这些历史特点和历史地位,决定了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方向,也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自身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开始初步探索中国化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通过中国特色道路实践、理论总结、制度建设等途径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过程。对中国特色道路的艰难探索,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经验总结,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党的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4.
刘学智  张振 《教育研究》2021,42(8):4-13
我国的教材建设不仅要从其自身的发展逻辑出发,还要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大格局、大体系和大趋势出发,探索教材建设的特色化道路.百年中国共产党教材建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调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体现中华民族风格,走出了一条特色化发展道路.其建设历程大致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自在阶段、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自觉阶段、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自主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自信阶段.中国共产党教材建设形成了稳定的优势,集中体现在强有力的教材政策制度、持续良好的教材建设效能、不断深化的政党认同以及现代化的教材发展道路.面向未来,实现中国教材的高质量发展,要把握教材建设的根本方向,把牢党对教材建设的领导权,打造人民满意的优质教材,落实教材建设的国家事权,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的教材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纵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深化、创新的必然结果。这一历史进程大体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探索酝酿阶段、初步形成阶段、深入发展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追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总结其历史经验,对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十分有益,这样才能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相似文献   

6.
守正创新,走好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道路实践探索的鲜明特色,也是中国共产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在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文明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历经艰辛、持续奋斗开辟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形成了走自己道路的理论深蕴。走自己的路,既是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历史必然抉择,也是现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面向新征程,从历史、理念、路径三个维度对中国百年奋斗道路加以审视,不断坚定中国道路自信,彰显中国道路特色,进而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从胜利走向胜利。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2002年江泽民第一次提出了"政治发展道路"命题,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科学新概念,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概念的形成。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实践的探索,经过了准备奠基、探索形成和发展创新三个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确立,标志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阶段,政治文明建设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高考导向分析]本专题是中国近代后期历史发展的主线之一,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历年高考无不涉及本专题。各种题型都出过,特别是考查了大量的材料解析题和问答题。命题的重点主要是五四运动、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的生产关系的调整等。本专题的学习重点,主要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的确立、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统一战线的发展等,培养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中国国情等能力。[专题知识体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第一个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代表了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为了民族解放、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中共坚定不移地领导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国后,又积极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性胜利,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包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种实践活动和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第二次飞跃,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开始找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标志着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本文对两次飞跃的理论内容及其关系、飞跃的过程进行比较,以期有助于加深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对资本主义的认识和态度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都产生了直接的重大的影响.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主张发展利用资本主义到建国以后逐渐倾向于限制以至于消灭资本主义,毛泽东资本主义观的变化发展值得我们深思.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探讨,但是大部分人都把重点放在"大众化"上,而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而不了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当前只有正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传播中面临的问题,才能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在党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命题进行了探讨,但是大部分人都把重点放在"大众化"上,而忽视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而不了解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当前只有正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传播中面临的问题,才能找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但并不意味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革命领导权是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国民大革命时期,是国共合作共同领导中国革命的独特的历史时期,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交替时期.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从总体上已转变为反革命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新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至此终结.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恩格斯善于望远登高,他们对“未来社会制度”的设想,是前无古人的。其现实依据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其理论依据是唯物史观。他们设想的“未来社会制度”,是“无阶级社会”“生产资料全社会占有”“实行社会计划调节,无商品、无货币社会”,他们认为“共产主义将按低级、高级两个阶段发展”。现实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未来社会制度”,而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未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注意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区别开来,不可能丢掉公有制、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外开放,在国体上仍将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在政体上仍将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即仍是现实的社会主义,而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与共产主义同义语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财经思想的理论来源中,主源是马克思主义,次源是中国传统财经思想。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经济情况的分析是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财经思想的经济基础。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财经思想的发展和形成过程可分为萌芽阶段、初步发展阶段、进一步发展阶段和形成阶段。文章对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财经思想体系的主要内容、灵魂及特点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四个阶段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发展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以及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达到成熟的时期,是中国人民革命力量从劣势向优势转化的历史转折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人对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认识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其民生主义是新民主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把握其精神实质,对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海西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认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民主主义革命一方面是替资本主义扫清道路,同时又是替社会主义创造前提。在民主革命中团结资产阶级是走向社会主义的桥梁。民主革命阶段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无产阶级,是帮助社会主义的、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是为社会主义奠定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全面、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及其对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指导意义,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新内容和本质要求。从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意义着手,分析了当前高校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困境,提出了积极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