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图与地球     
庞传 《中学文科》2005,(7):47-48
一、选择题根据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的经纬度位置,判断1~2题。1.若甲、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2.2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A.11000万B.5000万C.1500万D.15000万2.图中四地()A.乙、丁两地地方时相同B.甲、丙两地昼夜长短相同C.乙、丁两地正午太阳高度相同D.甲、丙两地日出、日落时间相同170°180°170°50°60°丙丁甲乙(图1)3.下面四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距相同,水平比例尺不同,请判断坡度最缓的是()6005004003001:500000A6005004003001:150000B6005004003001:350000D6005004003001:200000C(图2)读中心点地球北极示意图(图3),判断…  相似文献   

2.
1992年沈阳市“育才环”初中数学邀请赛有这样一道试题:在四边形ABCD中,着∠B=∠=90°,∠=120°,则这是一道四边形问题,解此题的指导思想是:通过作适当的辅助线,把四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辅助线的作法有如下10种:1.作DE⊥AB于E,CF⊥DE于F(如图1),则FEBC为矩形,∠ADE=30°,∠DCF=30°.若没AE=a,HF=b,则AH=2a,DE=,CD=2b,所以AB=2.作CE∥BA交AD于E,EF⊥AB于F(如图2),则EFBC为矩形,∠AEF=30°,∠DCE=30°.若设AF=a,DE=b,则AE=2a,CE=BF=2b,CD=所以AB=…  相似文献   

3.
题目如图1△ABC中,;∠B=100°,CE为角C的平分线,点D为AC上一点,且∠DBC=20°,连结DE,则∠DEC的度数是____. (1993年北京市初二数学竞赛题)  相似文献   

4.
1.等值线的判读集中在以下方面(以等高线为例)(1)等值线的延伸方向:等高线延伸方向为地形走向,与等高线垂直方向为坡度最陡方向,是水流方向。(2)等值线密度:在等高距一定时,等高线愈密则坡度愈陡,水流愈急;若某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则为凹坡,反之为凸坡。(3)极值:表示某区域海拔最大值与最小值情况,进而显示该区域地势起伏的大小。(4)等值线弯曲处:一组等高线向地势低的方向凸,则为山脊;相反则为山谷。(5)局部小范围闭合等值线:表示其高度不在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5.
一、选择题 (每小题 5分 ,共 5 0分 )1.16点整时 ,钟面上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 .(A) 15°   (B) 4 5°   (C) 6 0°   (D) 12 0°2 .两个数的和为 6 ,差为 8,以这两个数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 .(A)x2 - 6x +7=0 (B)x2 - 6x - 7=0(C)x2 +6x - 8=0 (D)x2 - 6x +8=03.如果a +1b=1,b +2c =1,那么 ,c +2a等于(   ) .(A) 1   (B) 2   (C) 3   (D) 44 .如图 1,A在DE上 ,F在AB上 ,且AC =CE ,∠ 1=∠ 2 =∠ 3.则DE的长等于 (   ) .(A)DC  (B)BC  (C)AB  (D)AE +AC图 1图 25 .如图 2 ,P为 ABCD…  相似文献   

6.
构造法是解题的一种工具,也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课本中30°、45°、60°的正切值就是通过构造特殊的直角三角形而求得,tan15°同样可构造合适的图形求出,而且有多条构造途径,下面介绍几例:途径1:从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直接分出一个15°角如图1,在Rt△ABC中,∠C=90°,∠A=30°,设BC=1,则AB=2,由勾股定理,得AC=#3.作∠CBD=15°交AC于D,则∠DBA=45°,再作DE⊥AB于E,则DE=BE.设DE=BE=k,则AD=2k,AE=%3k,由AB=2得#3k+k=2.∴k=#3-1.故CD=AC-AD=#3-2k=#3-2(#3-1)=2-#3.∴tan15°=tan∠DBC=CBDC=2-#13=2-#3.(还可作∠…  相似文献   

7.
【知识拓展】一、等高线地形图1.等高线的性质①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相同②等高距全图一致③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能相交、也不重合因为同一点不会有两个高度,重合的地方则为悬崖峭壁  相似文献   

8.
李虎 《新高考》2006,(12):61-64
【知识拓展】 一、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的性质①同一条等高线上的海拔高度相同②等高距全图一致③一般情况下等高线不能相交、也不重合因为同一点不会有两个高度,重合的地方则为悬崖峭壁  相似文献   

9.
证法 5 :如图 5 ,作AC的延长线CE ,则点C处有一周角 ,即∠BCE+∠DCE+∠BCD =36 0° .∵∠BCE =∠ 1+∠B ,∠DCE=∠ 2 +∠D ,∴ (∠ 1+∠B) +(∠ 2 +∠D) +∠BCD =36 0° ,即 ∠BAD +∠B+∠BCD+∠D =36 0° .证法 6 :如图 6 ,若延长BA、CD相交于点E ,则有∠B +∠C =∠ 1+∠ 2 ,∴∠BAD+∠B +∠C+∠CDA=(180°-∠ 1) +∠B +∠C+(180°-∠ 2 )=36 0°- (∠ 1+∠ 2 ) +(∠B+∠C)=36 0°- (∠ 1+∠ 2 ) +(∠ 1+∠ 2 )=36 0° .证法 7:如图 7,若CD∥AB时 ,过点D作DE∥AB交BC于点E ,则∠A =180° -∠ 1,∠B =∠ 2 ,∴…  相似文献   

10.
练习题1 选择题( 1)绝对高程是由(  )起算的地面点高度。 A .任意水准面 B .大地水准面 C .水平面 D .竖直面( 2 )测量工作对精度的要求是(  )。 A .没有误差最好 B .越精确越好 C .根据需要,适当精确 D .仪器能达到什么精度就尽量达到( 3)若将原地形改造成同一坡度的倾斜平面,则该平面上的设计等高线的特点为(  )。 A .等高线平距相等,且互相平行 B .等高线平距不等,且互相平行 C .等高距相等,且互相平行 D .等高距不等,且互相平行( 4 )先在A、B两点中间C安置水准仪,对A、B两水准尺进行读数,然后再将仪器安置于…  相似文献   

11.
等高线地形图知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高考中对其考查较为频繁。从近几年高考对等高线地形图的考查情况来看,主要从地形种类的判断、相对高度的计算、地形剖面图判断等方面进行切入。考生往往因为答题方法不正确导致失分较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以下几种化难为简的解答方法,希望能对同学们解题有所帮助。一、相对高度的计算解答这类试题,必须记住下面这个法则:如果两个地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经过,那么这两个地点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N-1)×等高距≤H<(N+1)×等高距例1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  相似文献   

12.
地理计算题因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很好地体现了高考地理能力考查的原则,成了近年高考地理选题的新宠。鉴于此,笔者特将高考地理中常见的地理计算公式与常用数据总结如下:一、地图类1.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1km=1×100000cm;比例尺为一比值,没有单位,计算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比例尺的缩小或放大只是距离的缩小或放大,并非面积的缩小或放大)等高线地形图:2.坡度tgα=H/L(H表示垂直距离,L表示水平距离)3.相对高度ΔH∈[(x-1)×d,(x+1)×d](x表示两点间间隔的等高线的条数,d表示等高距;适用条件:等高线依次规律排列)二、地…  相似文献   

13.
一、耐心填一填1.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可以确定条直线.2. 已知∠琢=68°,则∠琢的余角等于.3. 如图1,直线c与直线a、b相交,且a∥b,若∠1=40°,则∠2= .4. 如图2,AB、CD相交于O,OB平分∠DOE,若∠DOE=60°,则∠AOC的度数是.5. 如图3,AB∥CD,若∠ABE=120°,∠DCE=35°,则∠BEC=.6. 如图4,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E、F,EG平分∠BEF,若∠1=72°,则∠2= 度.7. 完成下列推理:如图5所示(1)若AB∥DE,则∠1= ,根据;(2)若AE∥DC,则=∠2,根据;(3)∠4=∠B,则∥,根据;(4)若∠5=∠C,则∥,根…  相似文献   

14.
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如图1,AO=BO,AE=BD,P是AD和BE的交点,该图中有对全等三角形.图1图22.如图2,∠A=∠C,AF=CE,若要证明△ABE≌△CDF,还需补充一个条件,(1)若以“SAS”为依据,则补充的条件是.(2)若以“ASA”为依据,则补充的条件是.3.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150°,腰长为a,则腰上的高等于.4.在△ABC中,AB=AC,∠A=50°,A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D,则图3∠BCD=.5.如图3,△ABC中,AB=16,AC的垂直平分线MN交BC于N,若△NBC的周长为26,则BC=.6.如图4,Rt△ABC中,∠C=90°,∠B=60°,BC=3,下列各图所示的三角形…  相似文献   

15.
1、首先要掌握等高线的基本知识 (1)同线等高。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等高,并以大地水准面作为零米;相邻的两条等高线,其高差也相同。 (2)等高距全图一致。相邻的两条等高线数值差相等或为0。 (3)等高线是封闭的曲线,无论怎样迂回曲折,终必环绕成圈,但在一幅图上不一定全部闭合。  相似文献   

16.
《时代数学学习》2004,(4):46-49
初二年级第2试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56分)以下每题的4个结论中,仅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填在题后圆括号内.1.已知1a+1b+1c=0,a2+b2+c2=1,则a+b+c的值等于().(A)1(B)-1(C)1或-1(D)02.已知整数a,b,c,d满足abcd=25,且a>b>c>d,那么|a+b|+|c+d|等于().(A)0(B)10(C)2(D)123.如图1,∠ABC=31°,又∠BAC的平分线AE与∠FCB的平分线CE相交于E点,则∠AEC等于().(A)14.5°(B)15.5°(C)16.5°(D)20°图1图24.计算机中的堆栈是一些连续的存储单元,在每个堆栈中数据的存入、取出,按照“先进后出”的原则.如图2,堆栈(1)的…  相似文献   

17.
一、填空题1 .sin30°· cos30°=;1tg45° tg60°=。2 .在△ ABC中 ,∠ ACB=Rt∠ ,AC=5,BC=1 2 ,则 sin B= ;tg A=。3.sin2 3 2° cos2 3 2°=;cos2 0°- cos50°填 (>0或 <0 )。4.方程 x2 x=0的解是 ;方程 x2 2 x- 1 =0的解是。5.已知方程 2 x2 1 3x k=0 ,如果一个根是- 3,则另一个根是 ,k=。6.不解方程 ,判断方程 5x2 - 2 x=- 1根的情况 :因为△ ;所以方程。   7.如图 ,△ABC中 ,DE∥BC,若 ADDB=32 ,则△ ADE与△ ABC的周长比为 ;S△ A DE∶ S梯形△ DBCE=。   8.如图 ,M是 AB的中点 ,AB=1 2 ,AC=9,且∠ ANM=…  相似文献   

18.
在锐角三角函数的学习中 ,同学们对于同一个角度不同函数值大小的比较和不同角度不同函数的函数值大小的比较往往感到困难。为了帮助同学们直观地了解锐角正弦余弦函数值随角度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和变化规律 ,能快捷、准确地判断不同角度、不同函数的函数值的大小 ,同时又能记住 30°、45°、60°、90°的正弦值和余弦值 ,我们设计了“锐角正弦余弦函数直线图”如下 :图中横轴为角度 ( 0°~ 90°) ,纵轴为函数值( 0~ 1 ) ,两条相交直线分别表示两种函数的函数值。从图中我们能够很直观地掌握以下事实 :一、从图中箭头所示 ,便能了解正弦余弦…  相似文献   

19.
1设计启发如图1,甲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物体的重量G,乙图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F',甲图弹簧与乙图中弹簧对比,乙图中弹簧缩短了△x,引起变化的原因是由于重物在水中受到了水的浮力的作用,弹簧缩短的量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因此,只要看弹簧变化量的大小,就能判断所受浮力的大小,那么,能不能从弹簧测力计上直接读出浮力的大小呢?2思维过程a.刻度问题。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从上到下刻度值增大,且刻度均匀,当浸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时,弹簧向上收缩,收缩的长度越长,表示受到的浮力越大。如果要从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板上直…  相似文献   

20.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成的封闭曲线,地形图上的等高线是地面等高线按比例缩小后,垂直投影到平面上所成的许多水平曲线。等高线地形图具有突出的优点,它能设想从空中俯视地面,鸟瞰地形全貌;它能准确反映各方坡面变化,给人以立体概念。它在军事上、工程上用处很大。它和分层设色法相结合,用在教学上也很合适。等高线高度的起算,以海平面为标准。两条相邻等高线的高度差称为等高距。等高距的大小,根据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