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杰作,作者以白描的手法极其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否定了应该否定的东西,也肯定了一切应该肯定的东西,然而无论是否定或是肯定,都不是遵循一个简单的公式,而是通过复杂的、具体的描写来暗示人物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特征,给他们恰如其分的评价。焦仲卿和刘兰芝就是作者肯定的、褒扬的两个人物形象。一直以来,因为中国妇女地位的备受关注和刘兰芝果断刚毅的表现,刘兰芝的形象光辉夺目,刘兰芝的绚丽光环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另一位主人公——焦仲卿的美丽形象。那么,焦仲卿是一个什么形象呢?  相似文献   

2.
<正>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千百年来人们总为《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感伤不已,甚至把刘兰芝奉为坚守爱情的烈女典范。唏嘘之余,若再细斟详酌这个故事,笔者觉得刘兰芝之死不单是因爱而死,更是她和焦仲卿的性格所致的悲剧。一、刘兰芝刚硬性格的悲剧刘兰芝是爱焦仲卿的,自知不被婆婆喜爱,不愿夫君夹在婆媳之间为难,主动提出"遣归";夫妻话别时,  相似文献   

3.
<孔雀东南飞>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忠贞不渝的爱情和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反映了人民群众对被迫害者的无限同情和追求婚姻自由、珍惜爱情生活的强烈愿望.本文分析了刘兰芝、焦仲卿婚姻悲剧的必然性是当时封建制度罪恶本质的反映,也是他们的性格使然.  相似文献   

4.
如何分析认识焦仲卿的性格,是评价焦仲卿形象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文学评论中所沿袭的焦仲卿性格软弱论,值得质疑。只要将焦仲卿和刘兰芝在矛盾冲突中所处的不同地位以及由此而采取的不同斗争方式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就可看出在反抗封建专制和恶势力的斗争中,焦仲卿不仅不存在性格软弱问题,而且有着难能可贵的叛逆精神。他是一个生活在封建制度重压下,由孝爱双全最终成为“不孝之子”的不朽典型  相似文献   

5.
对《孔雀东南飞》的另一种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 ,学术界和广大语文教师普遍认为《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自尽是由于殉情。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 ,“殉情说”存在诸多硬伤 ,并不能自圆其说。故事开始 ,刘兰芝先自述婚前所受教育 ,然后说“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下面围绕这句话讲了三层意思。“君既为府吏 ,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 ,相见常日稀”。这几句一般的教材分析都理解为刘兰芝和焦仲卿深厚爱情的体现 ,其实是误解。前两句是说焦仲卿远在府衙做事 ,恪守官府纪律。后两句点出焦仲卿很少回家的事实 ,诉说自己长期独守空房 ,难得与丈夫一聚。刘兰芝不是在表白…  相似文献   

6.
对刘兰芝、焦仲卿悲剧原因,众说不一,出现了“门第说”、“越礼说”、“守旧说”、“情爱说”等不同观点。笔者不揣冒昧,换一个视角,试图对此作一探讨,权以抛砖引玉。 《孔雀东南飞》主要人物有:刘兰芝、焦仲卿、焦母、刘母、刘兄、小姑。根据性格特征,我们可以把他们分成两类:第一类人物是刘兰芝、焦母、刘兄;第二类人物是焦仲卿、刘母、小姑。这两类人物一刚一柔,  相似文献   

7.
刘兰芝和焦仲卿是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的主人公,他们最终以死殉情,表达对封建礼教的彻底反抗。刘兰芝对封建礼教的反抗主要表现在对封建家长婆婆的反抗,对娘家兄长的反抗。焦仲卿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则突出表现在对母亲的反抗,反抗焦母给他设定的人生道路、爱情对象、家庭生活。二人反抗内容虽有不同,但他们共同高举反对封建礼教的大旗,向后人昭示了追求平等自由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令人惋惜,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焦仲卿的母亲当作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来指责,我在这一系列文章中为焦母"平反"。前一篇《道是无情却有情——〈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人物形象解读之一》中,从"事实"与"情理"两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焦母与儿子仲卿深厚真挚的情感。本文从社会客观环境和焦仲卿个人主观条件两个方面详尽的分析了,刘兰芝给焦仲卿带来的潜在危害,揭示了焦母拆散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根本的、合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张四兴 《教学随笔》2016,(5):152-152
《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刘兰芝的爱情悲剧令人惋惜,千百年来人们一直把焦仲卿的母亲当作这一悲剧的罪魁祸首来指责,我在这一系列文章中为焦母“平反”。前一篇《道是无情却有情——〈孔雀东南飞〉中焦母人物形象解读之一》中,从“事实”与“情理”两个方面,深入地分析了焦母与儿子仲卿深厚真挚的情感。本文从社会客观环境和焦仲卿个人主观条件两个方面详尽的分析了,刘兰芝给焦仲卿带来的潜在危害,揭示了焦母拆散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根本的、合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刘兰芝与焦仲卿的爱情悲剧因焦母对刘兰芝的极度不满进而逼迫焦仲卿休妻发端,根据汉代文献和习俗,以刘兰芝的聪明美丽、勤勉能干和知书达礼,显然不能作为正常情形下焦母休掉刘兰芝的理由。从诗中所描绘的情形来看,刘兰芝婚后多年,被休辞别时却无有子女之别,据此,婚后无子可能成为焦母休掉刘兰芝的最大动因。  相似文献   

11.
《孔雀东南飞》被公认为是一首描写焦仲卿和刘兰芝的忠贞爱情的长篇叙事诗,热情歌颂了他们对封建礼教的背叛与反抗。用现在的眼光再去重读此文,我有了与此不同的看法:焦仲卿与刘兰芝的情感是建立在婚姻基础上而不是爱情基础上的。一、从文中人物之间的情感实质来看在中国古代社会里,夫妻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程序结合而成的,婚前没有建立爱情的过程,焦仲卿和刘兰芝分明也是这样一对夫妻。婚后的生活又是怎样呢?兰芝自诉“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在这样一个婚姻中感受到的主要是痛苦和悲哀,“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  相似文献   

12.
在刘兰芝、焦仲卿与封建家长焦母的矛盾斗争中,我们总认为刘、焦,尤其是无辜被遣的刘兰芝是处于弱者的那一边的。但事实上,刘兰芝从求遣到遣归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味被动。  相似文献   

13.
在《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中,大多数人认为主要讲述的是焦仲卿和刘兰芝之间的爱情悲剧,这种悲剧主要是由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压迫下所造成的,而焦母则成为封建卫道士,是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刽子手。  相似文献   

14.
肖慧 《现代语文》2007,(10):13-13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的悲剧其实不仅仅是一个社会悲剧,更是一个性格悲剧,是刘兰芝及焦仲卿的性格所导致的悲剧。尤其是焦仲卿,他以其怯懦与残忍、深情与自私的复杂矛盾的性格,逼死了兰芝,也逼死了他自己。  相似文献   

15.
在《孔雀东南飞》这篇课文中,大多数人认为主要讲述的是焦仲卿和刘兰芝之间的爱情悲剧,这种悲剧主要是由封建家长制度和封建礼教压迫下所造成的,而焦母则成为封建卫道士,是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悲剧的刽子手。  相似文献   

16.
《孔雀东南飞》的末尾,写了刘兰芝、焦仲卿在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下,一个“举身赴清池”,一个“自挂东南枝”,双双以身殉情。这里,焦仲卿为什么要选择“东南枝”而“自挂”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回到诗的头两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上面来。据许总同志考证:刘兰芝与焦仲卿“合葬华山旁”的华山,即是“花山”,在今安徽省安庆和桐城、枞阳之间;“花山”附近土居刘氏,即是刘兰芝母家的后裔;而汉末的庐江府——焦仲卿当小吏的地方,在今安徽  相似文献   

17.
在刘兰芝、焦仲卿与封建家长焦母的矛盾斗争中,我们总认为刘、焦,尤其是无辜被遣的刘兰芝是处于弱者的那一边的。但事实上,刘兰芝从求遣到遣归的过程中,也并非一味被动。  相似文献   

18.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记叙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婚姻悲剧.本文从焦母为什么不能接受刘兰芝和当时的社会环境,浅谈刘兰芝被谴的原因,及这个爱情悲剧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较为明晰地分析了《孔雀东南飞》中的下面人物刘兰芝、焦仲卿从善良温顺到坚定,最后以死来反抗封建礼教迫害的心路历程,并分析了封建礼教的代表人物焦母、刘史的专横暴戾、自私、冷酷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20.
<正>一、课堂语言上:追求优雅,摒弃庸俗一位青年教师正在上《孔雀东南飞》,该教师在分析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生死爱情时,一时心血来潮,讲出了这样一句话:"刘兰芝是一位贤淑、能干、痴情的靓女,焦仲卿作为一个一般的府吏,居然把刘兰芝搞到了手。"话一出口,学生们有的发出嘘声,有的露出诡谲的笑,表情各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