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博物馆举办科技类展览不仅要向观众传播科学知识,更要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并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本文在对伦敦设计博物馆“移居火星”特展展览主题、内容策划、形式设计与展览教育活动进行叙述的基础上,分析科学探究类展览以生活化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引导观众像科学家探究科学一样学习科学。展览还体现出“基于问题的学习”与“基于项目的学习”的研究性学习方法,让观众思考人类太空探索活动的目的及设计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
面向儿童群体讲解自然科普展览是许多博物馆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方式。然而,传统讲解无法激发儿童兴趣,难以进行学习迁移和延伸。本文以云南省博物馆“远古云南”展厅为例,从三因素情境性兴趣模型出发,运用“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和“情境教学法”对兴趣和情境进行深度分析,提出“情境化讲解辅导设计三步法”。通过实践,实现多样化情境和趣味性紧密结合,形成融合趣味性、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三位一体”博物馆讲解辅导,鼓励儿童把学习变为实践,逐步建立起自我与自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科技博物馆的展览是否有结构上的要求?需要什么样的结构?本文根据布鲁纳的学习结构理论并结合科技博物馆展览设计的实践,对展览结构和教育过程进行了分析,提出展览结构是关系到展览设计水平、质量和展示教育效果的重大问题,并影响到基于展览的教育活动的设计。因此,展览的基本概念结构是依据展览主题建立起来的,是设计展览的出发点,直接影响展览设计的深度和广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科技博物馆的展览应具有什么样的结构、如何构建展览的基本概念结构以及展览结构与展品、与基于展览的教育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展览讲解或辅导大多为“以视听为主”的说教式教学。本文通过应用多感官学习理论和方法,结合展览辅导开发实践,认为多感官学习可以更好地发挥科技馆展览体验式学习情境、基于实践的探究式学习的特性,可有效提升展览辅导的教育效果。本文还通过多感官学习的展览辅导的实践与反思,提出了开发此类教育活动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终身教育”观念日渐深入人心,广大民众对知识更新和提高自身素质的要求日渐强烈,博物馆在社会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渐突出。当代博物馆认识到这一社会需求的变化,着手组织社会教育色彩更为鲜明的展览,形成了博物馆中独具特色的一道风景:博物馆教育性展览。怎样认识博物馆教育性展览的特点?怎样发挥博物馆教育性展览的作用?怎样满足观众的学习要求和获得积极的教育效果?笔者试图从观众学习的角度,从获取积极的博物馆教育效果出发来讨论这些问题。宣示性、欣赏性和教育性展览依据展览目的、主题展现方式、观众参观行为等条…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作为公众学习的第二课堂,公众休闲旅游的好去处,了解公众对其展览的评价和建议很有必要。因此对参观《饰代风华——江西省博物馆藏明代王妃首饰精品展》展览的观众就其基本信息、参观展览行为、参与"展览+"活动情况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并对其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归纳和建议。调查结果有助于我们了解观众心理和观众需求,为日后的相关展览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也能促进更多的公众参与博物馆"展览+"活动,更好地实现博物馆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前,博物馆业内外通常把观众总人数作为评价一个博物馆或一个展览好坏的主要指标,却普遍忽视或甚少关注观众的"回头率"问题,导致评价指标和结论存在一定偏差。只有将观众总人数与观众回头率相结合,才能对博物馆及其展览得出更为科学准确的评价。通过对南京博物院、江西省博物馆和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进行实地问卷调查,探析观众"回头率"问题,并从博物馆的基础服务设施、展陈教育活动以及发展目标群体等几个方面进一步探讨如何提高观众"回头率"。  相似文献   

8.
观众到博物馆来学习、娱乐、休闲,当然是以其感官(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来获取博物馆的各种信息、感受博物馆的特殊体验。据统计,人类通过眼睛摄取信息约占进入大脑全部信息的90%,所以眼睛是感官之首。既然博物馆是以展览展示作为面向观众进行教育活动的主要途径,那么,观众通过“视觉”从展示中如何获取更多的信息和博物馆设计者如何使用“视觉艺术”设计吸引观众的展示,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博物馆设计中的视觉艺术必须与观众互动  博物馆展览设计必须囊括三方面的需求:观众的需求(学习、娱乐、休闲……)…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观众研究逐渐成为博物馆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作为博物馆运行评估中的重要内容,科学准确地获得观众意见已经成为博物馆的常态化工作。当前,关于家庭观众的行为和特点已经有不少研究成果,但在案例的丰富性、问题意识和研究深度上仍有所欠缺。本研究以常州博物馆所属少儿自然博物馆为案例,采用跟踪观察及个别访谈的研究方法,结合问卷调查数据,对目的地选择(即家庭观众如何选择博物馆或展览)、展项或活动的使用、亲子关系在参观学习中的互动性(行为与表现)以及博物馆空间的影响等四个议题做了分析,所得结论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比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教育是为观众的自主学习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激发和强化观众的学习行为,并使观众的学习结果与博物馆教育目标相结合的过程。在现代博物馆的经营管理中,教育不仅是博物馆对社会的责任,也是首要的任务。儿童博物馆作为一有明确的观众和任务导向的特种博物馆,教育扮演的角色与功能尤显重要。要实现儿童博物馆的教育使命即通过特色的展示规划和教育活动,提供一般  相似文献   

11.
博物馆在通过展览传播致力于社会平等的同时,也努力实现通过自身与时俱进的改革构建更加平等的博物馆/观众新型关系。这一进程既有来自收藏活动价值观及其范围拓展的影响,也是博物馆文化演变中的公共化、社会化运动的产物,尤其是进入20世纪中叶,学习化社会建设对博物馆履行社会终身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响应时代的召唤,博物馆在展览建设的各个环节不仅采用了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的传播技术,同时积极引入观众参与机制,在提升观展收益的同时,促进了博物馆与观众平等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科学教育加法不止是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加法,更重要是让更多的群体深度参与到科学中来。如何实现更加包容的STEM教育,让女孩更多地参与到STEM领域的学习、工作中来是博物馆科学教育研究与实践中应关注的问题。科技类博物馆是重要的非正式科学学习场所,肩负着科学教育的“包容性”使命。但校内科学教育中的性别差异现象同样存在于博物馆环境中。本文梳理国外场馆在展陈设计、教学方法和教育项目的实践,分析“促进女孩参与的展览设计方法”“响应女性需求的设计框架”和面向女孩设计的博物馆教育活动,探讨从不同层面促进女孩STEM参与的方法,以期促进我国科技类博物馆为女孩创造更包容、更公平、更具吸引力的非正式STEM学习体验。  相似文献   

13.
论陈列讲解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将陈列讲解效果置于博物馆教育的背景中考察,讲解效果是讲解活动过程的有机成份,是由构成讲解活动的陈列、环境、现众、讲解员等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交流而产生的结果;讲解活动是运动的、发展的、受构成因素制约的和可控制的过程;讲解效果受到博物馆工作宗旨、陈列目的、观众参观期望及参观目的、讲解员工作目的等条件的制约;讲解效果是可测度的,是不同质的,有着不同的程度;积极效果是博物馆工作者和观众所努力追求的,通过博物馆讲解工作者和观众的努力可获得预期的积极效果;积极的讲解效果对实现博物馆工作目的起着保障作用。文中还讨论了获得积极讲解效果的条件和方法,讲解工作者的主现能动性的对积极讲解效果的获得,对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实现、对博物馆教育工作者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是博物馆观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博物馆都将青少年教育活动课程的策划作为重中之重。在博物馆教育项目评价中,项目参与者的学习成果尤为重要。但长期以来,对博物馆青少年教育项目中参与者学习成果的深度研究较为缺乏。通过对山西博物院已经结业的常规小讲解员以回访的形式进行调查显示,参与形式多元、持续的博物馆教育活动对青少年知识、情感、能力、行为、审美、综合素养与人文情怀多个维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如何改变“自上而下”的传统模式,形成“以观众为中心”的展览设计机制,是当前许多科技馆感到困惑、正在探索的命题。厦门科技馆在“问问大海”展览的设计过程中,调研观众所关心的海洋问题,从“观众问题”中提炼展览主题、延伸展览内容、指导展览设计,并采用“基于展品的问题制学习”来设计观众的展览参观过程及教育活动,借助问题引导观众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更好地探索知识、科学思考,发挥展览的科普价值。  相似文献   

16.
展品是科技馆科学教育信息的最主要载体。如何通过辅导不仅将展品的科技知识传递给观众,而且实现更高层次的科学教育效果,是目前我国科技馆提升展览教育能力与水平的重要命题。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和联系,对目前科技馆展览教育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论证了为什么要进行展品辅导、需要什么样的展品辅导等问题,提出了通过串联辅导将分散孤立的展品联系起来的观点,进而探讨进行展品串联辅导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共同创造的视角,对博物馆在观众参与的过程中,如何实现展览教育的创新发展进行探究。在共同创造的视角下,打开观众参与谱系的后三个阶段和参与创造性控制框架三个层次之间的“黑箱”,从而探索利用共同创造实现博物馆展览教育创新发展的过程模型。研究发现在观众参与谱系与参与创造性控制框架的各阶段特点和各层次特点会相互影响,最终形成一个动态的观众参与过程。这些分析细化后的共同创造的过程路径有利于博物馆展览教育的创新发展,也对我国博物馆展览中的观众参与的创新发展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文物类展览是我国博物馆展览的主要类别。博物馆儿童教育的讨论日渐丰富,但以科技自然类展览和儿童博物馆为多,文物类展览一般以设置儿童活动区的形式作为对儿童教育的补充。然而,与文物类展览分离的儿童活动区或许为文物类展览忽略儿童观众的需求提供了有利的借口。据观察,部分博物馆的文物类展览仍将受众定位在文物爱好者和研究者等成人层面,未能为儿童提供有效的学习途径。因此,有必要为文物类展览提高儿童教育意识,设计教育活动等提出实践原则。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讲解中的提问互动,在吸引观众注意力、激发观众兴趣、引起观众思考、加深观众对展览理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课堂教学研究常用的提问框架分析了两位自然博物馆教育人员讲解过程中的提问类型、观众回答情况和教育人员的反馈方式。发现教育人员有比较强烈的提问互动意识,能够围绕展品和讲解主题提问,但还存在问题层次性不明显、对观众认知水平分析不够、各类问题比例不均衡、候答时间过短、提问反馈中有效追问和鼓励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设置核心问题、基于观众认知水平控制问题难度、增加问题多样性、适时调控候答时间、在提问反馈中追问并增加评价性语言等方法提升提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王玉华 《大观周刊》2012,(32):234-234
博物馆讲解是以陈列为基础,运用科学的语言和其它辅助表达方式,将知识传递给观众的一种社会活动。讲解员是沟通博物馆、纪念馆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讲解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影响着观众的参观质量.结合三年多的工作实践,本文就如何有效运用讲解技巧,提高讲解效果,谈几点粗浅的体会,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行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