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博物馆陈列是博物馆工作有目的行为的产物,博物馆工作的价值取向和追求势必影响到陈列的价值取向和目的。作指出,我国博物馆工作在组织陈列时表现出三种价值取向,即“突出物价值”、“突出知识价值”和“关注观众需求”。不同价值取向对陈列内容设计和形式设计有明显影响,并影响到观众参观行为、参观体验、陈列效益和博物馆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2.
黄静 《中国博物馆》2001,(4):91-93,90
陈列是博物馆进行宣传教育、传播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方式.一个成功的陈列展览,必须要让观众了解和理解设计者的陈列意图,并解决“为什么“、“怎么样“、“在哪里“等问题.而民俗陈列是博物馆陈列中较大的一个类别,它所反映的是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域的居民在多年的生产、生活中所形成的传统文化.它与博物馆其它的陈列,如历史的、文物的、自然的或建设成就等等的陈列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因此,我们在设计民俗陈列的时候,应该根据其本身的特点,选择最能反映出民俗特点的陈列语言.……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新时期对博物馆特别是民族民俗博物馆的要求,探讨了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并由此探讨了民族民俗文物陈列所具有的特点:1.陈列环境应具有浓厚的民族民俗文化氛围,并体现民族民俗文化的特有个性;2.陈列内容应科学、真实、可靠,并具有代表性;3.陈列形式应多样化和艺术性.应充分表现多姿多彩的各民族文化艺术;4.观众的广泛参与性。在探讨民族民俗文物陈列特点的基础上。还分析了塑造民族民俗文物陈列完美形象的种种办法和途径.这些办法和途径有:1.明确陈列指导思想;2.“以人为本”,认真调查观众需求;3.要有一批强有力的陈列设计人员队伍和能保证到位的专项资金;4.要有完善的服务功能;5.加强与观众的心灵沟通。全文按照上述思路分析研究,着重体现了“创新”二字,即:民族民俗文物陈列要创新、博物馆思想要创新、市场观念要创新等等。  相似文献   

4.
博物馆陈列的“内容与形式”在博物馆理论和实践中是一个恒新的问题,本认为。在正确理解陈列的内容构成和形式功能的基础上,以观众为本,把内容和形式的关系统一在观众因素上.应该成为现代陈列设计的基本原则,用这一原则来指导陈列设计实践.就要求内容和形式既要科学化又要艺术化.只有这样才能让观众从参观陈列中真正获得认知上的帮助和心理上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5.
随着博物馆社会功能和教育职能的不断发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传统的展览陈列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互动展示的出现改变了博物馆信息的单向传播模式;观众研究的结论增进了博物馆对观众需求的认识;而体验经济的发展更是对包括博物馆在内的公益文化机构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发展出的体验式展览,不仅丰富了博物馆的阐释和传播形式,扭转了观众对博物馆的固有印象,而且使博物馆展览开始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本文在提炼总结体验式展览定义,厘清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结合文献资料、网络资源和实地调研信息,分别对历史、艺术、科学类博物馆体验式展览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并将其与陈列式展览进行比较,归纳出其目的、意义及特点,最后提出体验式展览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的动态陈列和高新科技运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动态陈列的出现和发展动态陈列是相对于静态陈列的一种陈列方式。动态陈列的明显特点是展品在运动中向观众演示某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或某种功能,而不是在静态中让人参观、静止地传播某种信息,动态陈列在演示中大都需要观众参与进来,自己触摸,自己操作,亲身实验。初期博物馆的陈列都是静态的。动态陈列开始出现于19世纪中叶的英国伦敦科学博物馆。这个博物馆是在1851年伦敦万国博览会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也称为科学与工业博物馆。在这个博物馆中陈列的科学仪器和工业设备,有许多都可以进行动态的演示,因此受到观众的极大…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天水民俗博物馆的民俗文化展示形式以及陈列布展方式,探讨天水民俗博物馆作为一座建立在明清古民居基础上的民俗博物馆,所兼具的对民俗文物和古建筑的保护与研究的作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正>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是集中体现韩国传统民俗的博物馆,创建于1972年,位于朝鲜时代最具有代表性的宫殿"景福宫"内。该馆运用了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尤其是继承了韩国传统庙宇的建筑特色,沿袭了佛国寺的青云桥与白云桥、法住寺的捌相殿、金山寺的弥勒殿和华严寺的觉皇殿的建筑风格,可谓集万千色彩于一身,令人驻足难忘。而丰富多彩的陈列展览,更是引得观众络绎不绝。在这里观众可以尽情体验韩国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感受韩国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参观博物馆,渴望能欣赏到高水平的陈列,对陈列室的采光也有愈来愈高的要求,为了适应这种趋势,艺术设计人员必须重视观众的视觉感和舒适感。参观博物馆基本上是一种视觉体验,观众依靠光线才能看到陈  相似文献   

10.
三维技术与博物馆陈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列设计形式,是陈列的语言,是“博物馆工作人员与博物馆观众之间进行交流的方法和途径”,这种“语言”正逐渐被认为是一种复合传播媒体,它是博物馆所使用的最富特色的媒介。20世纪末,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博物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陈列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当下数字技术的发展不断重塑着博物馆形态与观众的参观行为,推动博物馆陈列从单感官到多感官的特征转变,并激发新的审美体验。通过梅洛·庞蒂的身体美学思想来反思身体在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空间的意义,并结合鲍德里亚的观点来审视当代视觉艺术视域下数字艺术与博物馆陈列之间的关系,将有助于从沉浸维度分析艺术品与观众在博物馆数字化展示空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2.
一个好的陈列展览,应当能够为观众创造一次舒适且有效的体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博物馆需更加深切关注观众的观展,将之纳入陈列展览的评估体系,并建立起科学系统的观众评估体系。文章采用跟踪观察法,以广东省博物馆历代端砚艺术展览为例,立足于观众观展体验,从观众的停留时间长度、观展路线和展线吻合度、观展重点和展览重点吻合度三个角度出发,尝试对该展览进行效果评估。  相似文献   

13.
陈列主题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不同博物馆的性质和具体任务不尽相同,定位不同,观众的需求不同,基本陈列的主题也就不同。作为博物馆实现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陈列主要体现博物馆的研究水平和发展动态。在组织陈列时,应该首先明确主题思想和主题范围,包括指导思想、目的要求、主要内容、基本原则等,也就是说必须首先以求实的态度、科学的方法找出陈列的灵魂和精髓,拟定陈列的主题。只有重点突出。主题鲜明的陈列,才能真正走向大众,才能实现设计者与观众的准确交流,才能产生应有的社会影响。所以,基本陈列主题的确定,关系到一个博物馆长远的基本建设,是博物馆…  相似文献   

14.
日常生活展示已经成为博物馆展览的重要类别。贝拉·迪克斯所讨论的遗产与参观者-自我的关系为我们理解民俗展品与观众差异性的心理模式提供了参考。从观众体验的视角看,其与民俗展览的传记性关系的建立可能通过任何一件民俗展品与个人记忆的连接得以实现。民俗展品通过公共展览空间和私人传记空间的交错,体现了一类特别的游客注视——寻求把自我想象成"他者"的一种手段。由此推进了观众对日常生活的反思,增加了其认知世界与发展自我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天津近代人物塑像馆》自开放以来,吸引了众多的观众,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不少专家、学者也给予了积极的肯定。大家普遍认为,该陈列无论是内容设计,还是艺术表现形式,均有新的突破。《天津近代人物塑像馆》陈列的艺术设计之所以得到许多博物馆同行的肯定,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单纯地照搬某个陈列模式和片面地追求新科技、新材料的使用,而是兼收并蓄众家之长,将蜡像引入历史陈列,使蜡像、历史文物、照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一次新的尝试。这种以人带史,用人物像、文物和图片构成立体画面的陈列形式,在目前历史类博物馆的陈列…  相似文献   

16.
博物馆经过长时间的发展,与观众的关系越来越紧密,认识观众成为博物馆工作的必要基础,也是评估优质展览的标准。本文从博物馆观众研究定义的演变、观众分类分层的理论梳理出发,结合互动体验模式及研究方法上的"以观众为中心的评估层级"模式,从行为、知识获得和情感测量三方面对湖州博物馆《吴兴赋》展览进行观众实例研究。同时,在不断演变的观众研究理论上,从行为主义到诠释批判再到后现代主义,我们必须在观众研究过程中更加重视地方、社区及个人体验。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陈列设计作为艺术形式,其本身就是一种信息。从宏观上看,这一信息由陈列艺术设计者通过对陈列展品的组织与设计,发送给观众并为之所接受,以奠定观众接受陈列艺术信息的基础。反过来,作为信息接收主体的观众,在其主动、积极的接受信息过程中,经过回输渠道又将在审美活动中反映出来的感知、情感、想象等信息再反馈给博物馆职能机构和陈列艺术设计者,使  相似文献   

18.
博物馆光环境是博物馆陈列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中国博物馆展览对光环境的认知随着社会发展而逐渐变化,应在目前博物馆事业大发展的情况下,对光环境塑造的理念、技术、方法进行科学归纳和总结,探索光环境的发展方向,从而带给观众一种较为舒适的博物馆展览光环境体验。  相似文献   

19.
博物馆陈列作为具有确定独立性和完整性的客观存在,在体现博物馆组织性质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陈列是博物馆工作者主动创造活动的结果,博物馆工作者对陈列性质、特性和功能的认识,籽深刻影响陈列的内容结构和表达样式,影响陈列与观众的关系。当前,中国博物馆工作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观众的素质和需求也发生了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20.
生态景观陈列是博物馆陈列中的一种重要的陈列形式,特别是在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陈列中,通常都被作为陈列的中心亮点呈现给观众。在各式各样的生态景观陈列中,除了展现极地冰雪世界等少数特殊环境的生态景观陈列外,绝大多数的生态景观陈列中都少不了一种非常重要的组成元素——仿真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