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儿子是班里最淘气的孩子,按理说只有别人告他的状,没有他告人家状的可能,其实不然。在低年级的时候,只要发现别人有违纪行为,儿子总是很兴奋地到老师那去“告状”,因为他要让老师知道,还有比他表现更差的学生。此时“告状”对他来说,不仅是一种积极表现的好机会,而且还能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到了中年级,儿子开始意识到“告状”不好,他不再主动地告别人的状,而是看到哪个同学告了自己的状,出于报复心理去反“告状”。到了小学高年级,儿子说班里除了极少数女生爱“告状”以外,已经没人“告状”了。看来,“告状”有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2.
我儿子是班里最淘气的孩子,按理说只有别人告他的状,没有他告人家状的可能,其实不然。在低年级的时候,只要发现别人有违纪行为,儿子总是很兴奋地到老师那去“告状”,因为他要让老师知道,还有比他表现更差的学生,此时“告状”对他来说,不仅是一种积极表现的好机会,而且还能获得良好的自我感觉。到了中年级,儿子开始意识到“告状”不好,他不再主动地告别人的状,而是看到哪个同学告了自己的状,出于报复心理去反“告状”。到了小学高年级,儿子说班里除了极少数女生爱“告状”以外,已经没人“告状”了。看来,“告状”有年龄差异…  相似文献   

3.
涂绍红 《课外阅读》2010,(9):163-163
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向老师告状,是很正常的事,但,这也不是一件小事,如何面对学生告状?本文从学生告状的原因与引导学生告状的对策两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4.
俞建琴 《文教资料》2014,(33):112-113
心理倾诉通道指把心理想要说的话全都说出来的平台。本文主要针对农村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心理倾诉渠道的狭窄性提出了解决策略:建立"朋友型"亲子关系,转变评价观念;构建多元化的校园心理疏导通道;在社会上设立专门的小学生心理疏通通道。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7,(17):112-113
构建自我导向式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彰显阅读教学主体为高年级学生,强调教师"退后"和"内隐",发挥辅助作用,引导学生展开导向"我"的阅读。自我导向式阅读教学的构建,依据自我导向式理论,尊重学生"我"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实践学习,体现出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自主学习,自我存在,自我效能,自我认同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倾诉情感的一种内在需要,是对自我、对生活、对世界的一种碰触、认知和对话,它应该成为每个学生的一种很有兴趣的自发自觉的行为。  相似文献   

7.
经常有班主任来信咨询,如何应对特别喜欢“告状”的孩子。李竹平老师用一句“你自己能解决吗”的询问,引导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会自己解决人际交往中的各种纠纷,其中蕴含的教育智慧值得我们借鉴思考。  相似文献   

8.
怎样对待学生“告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向老师“告状”,老师因而每天都要“受理”许多起各种各样的“案件”。而这些“案件”处理得是否合理,是否得体,事关老师的威信,也事关集体状态是否良好,更事关孩子们的个性发展,故而万万不能掉以轻心。那么,怎样对待学生“告状”呢? 巧用暗示法。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不良行为。虽然绝大多数时候,其情节并不严重,但若养成习惯则后果令人担忧,教师当然要加以制止,并发动学生互相监督。 有一次,一位学生“告状”说:“××同学做作业不专心,在…  相似文献   

9.
小学是学生学习的启蒙阶段,而数学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个了解抽象概念、探查抽象事物的有效踏板。这种对于抽象数学的启蒙,如果仅仅依靠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进行授业、指导,似乎差了一个让小学生真正自我探索的空间。比起小学低年级学生来说,小学高年级学生心智更为活跃,同时,在活跃的心智中还拥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小学高年级数学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探索形成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10.
郭思乐教授提出的教育靠生、把权力下放给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突出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倾诉日记正是对学校人文关怀缺失的一种有效补救。倾诉日记一要让学生乐于参与;二要让学生敢于倾诉;三要让学生喜于交流;四要让学生获得收益。倾诉日记的成效是让教师认清学生是一个有思想、会思维的人;疏导自我心理困惑,走出成长的烦恼,它必将成为班级心理健康教育中最受欢迎的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幼儿告状行为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极为常见,通过揭示幼儿告状意识的结构和告状行为体验的情境性内涵,可以有效促进教师的教育学反思。作为童年基本现象的幼儿告状行为,其背后充满着交织的矛盾:在遭遇困境的呼喊中,幼儿本身是“弱小”却又是“强大”的;在渴望被爱的表现中,师幼关系是“亲密”却又是“疏离”的;在守护内心的秩序中,告状行为既是对班级规则的“保存”却又是某种意义上的“瓦解”。以教育现象学理论来审视幼儿园告状行为的复杂性,有助于教师理解告状行为在幼儿自我建构中的成长性意义,最终提升教师的教育机智。  相似文献   

12.
“告状”在词典里有两种解释:一是当事人请求司法机关审理某一案件;二是当事人向另一人的上级、长辈诉说自己或别人受到个人欺负或不公平的待遇。学生的告状则是向学校领导或教师诉说自己受到的欺负和不公平的待遇,要求帮助的行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正确对待小学生的“告状”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笔者认为,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对待和处理学生的“告状”。一、表现自我积极报告型:这类学生虽然不是班委会的成员,但是班级中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积极主动向老师报告。新的教育观念已经走进校园,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  相似文献   

13.
帮助学生认清自我 更新自我全椒县实验小学傅霞“自我”,是由一个人对自己的一切信念及态度所构成的认识。在近一年的班集体建设操作实践中,我觉得正确帮助和引导孩子确立自我的价值,是加速班集体的形成和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我根据小学高年级学主的心理特征,结合...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小学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将他们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学生运用自编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念操作手册》,对他们进行正念的心理干预;对照组学生不做任何干预。在进行正念的心理干预前和干预后,分别对实验组、对照组进行前测和后测,然后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得出结论:运用自编的《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念操作手册》对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正念的心理干预,能够显著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自我接纳度水平。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20,(8):67-68
在当下教育中,国家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教育政策,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备资源,促进学生在不同政策下更好地完善发展自己。在小学阶段教育中,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语文教育往往是整体教学中最为重要的,高年级小学生在课程教学根本上已经具备了自我组织语言、自我表达语言的能力,因此,通常会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很好地运用自我感情,进行分析阅读教学。在写作教学的影响下,教师引导学生在完成阅读的同时,将在阅读中的学习方法带入到实际写作操作教学中,让学生既能在阅读中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又能在写作中,将阅读中的内容"精华"运用到写作中,实现在写作教学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能够更好发展,因而,本文深入探究写作教学在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分析写作教学在阅读教学下的必要性,为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发展准备。  相似文献   

16.
“告状行为”现象普遍存在于小学低段。研究发现小学低段学生“告状行为”类型有维护教师权威型、自我维护型、维护纪律型、道德维护型、试探型以及其他类型。其特点表现为:有明确类型导向,集中发生在课外时间,学生大多既是“被告者”同时也是“报告者”,随着年级增长逐渐减少。其原因有:学生自身原因,如社会性发展不足,儿童道德发展影响,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影响,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等,也有教师、学生家庭、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其对策建议可以从教师、家长、学校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的写作在精神层面有着强烈的“自我”特性,就是能引起小学生情绪反应的事物,才能被小学生所感知、认知、体验,进而产生情感倾诉的需求,引发写作的欲望。要充分认识这种特性,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  相似文献   

18.
王志刚 《班主任》2012,(9):27-28
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们每天都会听到学生各式各样的“告状”:“老师,我要擦黑板,A不让。”“老师,B拿我的钢笔不还。”“老师,C和D在吵架。”“老师,E乱扔废纸。”笔者做过一个统计,一天下来,诸如此类的“告状”次数竟然达到二三十次(低年级段学生尤为突出)。面对学生告状,  相似文献   

19.
由于小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不成熟,经常出现"告状"行为,教师有必要适时引导学生的告状行为。分析低年级学生的告状动机,为教师提供关于"告状"行为的解决策略,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活动目标】 教师:1.引导学生对自己心理进行自我评析。2.引导学生对异性交往进行探讨,鼓励学生“倾诉”、“实说实说”、“畅所欲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