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氯化氢的产生、收集、溶于水的联合装置—喷泉实验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中,实验室制取氯化氢是用氯化钠晶体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收集氯化氢是用向上排气法,氯化氢易外逸污染空气。若集气烧瓶稍不干燥或封闭不及时,氯化氢则不能充满集气烧瓶,因此在做氯化氢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时容易失败或喷泉不高,喷水不急,实验效果不好。为了缩短实验时间,防止氯化氢外逸污染空气,提高喷泉实验的成功率,我利用浓硫酸的吸水性,设计了使浓硫酸和浓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氯化氢的实验。并采用塑料洗发精瓶、一次性输液器、圆珠笔心等废品设计和制作了氯化氢的产生、收集和溶解于水的全封闭联合装置──喷泉实验…  相似文献   

2.
在实验教学中 ,经常会遇到试剂瓶盖瓶塞难于开启的情况。旧有方法繁琐、效率低、科学性差 ,试验瓶破损率和事故发生率居高不下。为彻底杜绝这一沿袭多年的缺憾 ,我们研制了瓶盖瓶塞开启器。它为我们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新方法 ,也填补了实验室专用工具的空白。1 仪器特点和用途1.1 特点本套教具取材方便、制作简单、易于携带、使用便捷。1.2 用途本套教具针对实验室经常出问题的三类试剂瓶分别研制了市售液体试剂瓶开启器、玻塞试剂瓶开启器和胶塞试剂瓶开启器。它们可以成为中学化学、生物实验室、小学自然实验室开启瓶盖瓶塞的必备工具。2…  相似文献   

3.
一、氨跟酸的反应实验:拿一根玻棒在浓氨水里蘸一下,另一根玻棒在浓盐酸里蘸一下,使两根玻棒接近(不要接触),观察发生的现象是否有大量白烟产生。问题:直观效果不明显。分析:打开试剂瓶时,浓氨水和浓盐酸已经挥发。改进:按图1连接装置,在一锥形瓶里放入5mL浓盐酸,另一锥形瓶里放入5mL浓氨水。然后轻轻捏动双连球往瓶内鼓入空气,即见三通管口处有大量白烟生成。说明反应生成了氯化铵。优点:(1)操作简便,现象明显。(2)药品可以反复使用。图1  二、铜跟浓硫酸的反应实验:在试管里放入一小块铜片,注入少量的浓硫酸,给试管加热。观察试管里所…  相似文献   

4.
硝酸不稳定,容易分解,这是硝酸的重要化学性质之一,为了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可增做下列简单有趣的实验。 取无色的废旧玻璃试剂瓶,用锤将瓶砸碎,玻璃碎片的直径约在0.5厘米左右,用清水洗净碎玻璃片,并放入蒸发皿中加热干燥,得到洁净干燥的碎玻璃片。  相似文献   

5.
(1)实验装置(如图1) (2)实验步骤 取一根火柴,用细铜丝系住,将火柴头朝下,铜丝的另一端插在橡皮塞上(如图1)。调整细铜丝在瓶内的长度,使塞紧橡皮塞时,火柴头稍稍触及锥形瓶底。实验时,先在瓶中滴3—5滴浓硫酸,塞紧带铜丝的塞子(不要让火柴接触到浓硫酸)。将整个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称后取下,再将锥形瓶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稍稍加热至浓硫酸略显黄色时,停止加热,拿起锥形瓶稍倾斜,使火柴头与浓硫酸接触,火柴会立即燃烧。待锥形瓶稍冷却,再次放到天平上称量,天平仍平衡。  相似文献   

6.
材料 :矿泉水瓶两个 (一粗一细 ) ,粗瓶去掉锥形体部分 ,细瓶去底 ,留上面大半截及瓶盖 ;乒乓球一个。1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1)往粗瓶内注入大半瓶水 ,水面上放一乒乓球。(2 )用拧紧瓶盖的去底空瓶将乒乓球罩住后 ,把空瓶压入水底 ,可看到瓶内水面及乒乓球比水槽水面低。(3 )将瓶盖拧松 ,瓶内水面及乒乓球慢慢上升 ,水面升至与水槽水面相平。(4 )再次拧紧瓶盖后将其慢慢向上提 (不能提出水面 ) ,这时瓶内水面及乒乓球高出水槽水面。2 水的压力实验(1)往粗瓶内注入半瓶水备用。(2 )拧掉细瓶瓶盖 ,瓶口朝下直立 ,放入乒乓球 ,慢慢注入大半瓶…  相似文献   

7.
为避免有害气体对实验场所的污染,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可采用如下装置,进行氢气在氯气中的燃烧实验。一、实验装置二、实验步骤1.打开活塞F,在瓶外将氢气点燃,小心而快速地将导管伸过三口瓶内,使氢气在玻璃管D内燃烧。2.滴入全部盐酸后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可见氯气在三口瓶内弥漫.旋转点火导管,使火苗离开玻璃管,并略加快氢气的排放速度,可观察到醒目的苍白色火焰,同时湿棉球旁出现飘动的白色雾带。3.由分液漏斗注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氯化氢气体和余氯。三、实验分析1.从氯气产生到实验结束。整个装置都处于全封闭状态,故氯气和氯化氢…  相似文献   

8.
1 仪器装置图 (如图 1 )图 1 2 特点及用途(1 )特点本实验便于观察 ,喷泉高 1米以上 ,且持续时间长。制作简单、操作方便 ,趣味性强。(2 )用途本实验适用于压缩空气的实验。3 制作材料1 0 0mL带塞盐水瓶 ,用完的圆珠笔芯 ,2 0mL注射器带针尖。4 制作方法将用完的圆珠笔芯去掉笔尖成圆筒状 ,把笔芯的一端点燃 ,立即压灭 ,将一端封住 ,然后用缝衣针把封住的这端穿一小孔 ,把笔芯插入瓶塞到瓶底 ,(小孔端露在瓶外 ) ,瓶内装水 ,留下 1 5mL左右空间不要装水。5 使用方法用左手的食指压住笔芯的出气孔 ,大拇指、中指扶住瓶 ,再用右手…  相似文献   

9.
盛装碱液的试剂瓶,如果使用原配的玻璃磨口塞,磨口处容易受碱液腐蚀,使瓶塞与瓶身粘连在一起,难以打开。通常换用软木塞或橡皮塞,这样原配的塞子基本就成了废物。对玻璃磨口塞进行如图1处理,既能物尽其用,又可以防止粘连。  相似文献   

10.
从绿色化学理念出发,对人教版高中化学新课程教材中的几则实验进行了探索与改进,其中包括氨气与氯化氢反应、钠与氯气反应、铜与浓硫酸反应等实验。  相似文献   

11.
高中化学课本第一册第三章在介绍硫化氢具有还原性时 ,硫化氢和二氧化硫反应没有安排演示实验 ,但硫化氢与二氧化硫是一个重要的反应。因此我们设计了此演示实验取得相当满意的实验效果 ,现介绍如下 :  一、实验装置1.带有单孔塞的胶头滴管2 .带有单孔塞的试管(130 mm× 15 mm)3.试管的横向切口4.扎在吸滤瓶支口上的气球5 .亚硫酸钠  6 .硫化亚铁7.10 0 m L的吸滤瓶  二、实验步骤和现象1.在试管内放入少量亚硫酸钠固体 ,吸滤瓶内放入适量的硫化亚铁颗粒。胶头滴管吸入足量的稀硫酸塞紧单孔塞于小试管口。2 .往吸滤瓶内加入 10 m L 左…  相似文献   

12.
(1)仪器:具支试管2支(20mm×200mm)、带尖嘴导管、干燥管、酒精灯、火柴、铁架台(2个)、铁夹等。(2)药品:SO2漂白后的品红溶液(无色)、品红溶液、NaOH溶液、棉花。(3)操作方法:①向1号具支试管加入经SO2漂白后的品红溶液(无色)5mL~6mL,固定在铁架台上。②向2号具支试管加入品红溶液2mL~3mL,连接如图1装置,其中干燥管细口处装有蘸有NaOH溶液的棉花。图1③加热1号试管中的无色溶液,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变红色;2号试管导管口处有气泡产生,溶液逐渐褪色。④对调1、2号试管,保留1号试管内液体1mL~2mL,加热2号试管,又出现如上的现象(可…  相似文献   

13.
对于较多参考用书中有关“苯酚能否与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的问题的论述 ,我们进行了实验论证。第一步①配制 1molL- 1 的碳酸钠溶液 (Na2 CO3)。②称取 0 94g苯酚 (C6 H5OH) ,量取 10mL的蒸馏水配制苯酚乳浊液 ,液体出现白色浑浊。第二步 :取一支洁净试管加入 5mL的苯酚乳浊液 ,另取 5mL 1molL- 1 碳酸钠溶液倒入盛有苯酚乳浊液的试管中混合。现象 :白色浑浊立即消失 ,得到无色澄清溶液(A)。第三步 :取第二步反应所得 (A)无色澄清溶液做以下试验 :①取一只洁净试管加入 2mL(A)溶液 ,向其中滴加1~ 2d三氯化…  相似文献   

14.
图 1为在初中物理第一册教科书中大气的压强的教学内容 ,问“能够显示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很多。如图1鸡蛋将怎样 ?为什么 ?”图 1 鸡蛋将怎样 ?为什么 ?答案 :鸡蛋将进入瓶内。当点燃酒精棉球后 ,瓶内温度升高 ,空气膨胀而排出一部分。用剥了皮的熟鸡蛋堵住瓶口后 ,火熄灭 ,瓶内温度降低 ,压强减小 ,这时 ,瓶内的压强小于瓶外的大气压 ,大气压将鸡蛋压进瓶内。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每次布置这个课外实验操作的任务 ,检查时都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因器材条件不具备而未完成。少数学生虽完成 ,最后在整理器材时 ,都是将鸡蛋捣碎后倒出 ,或是连瓶扔…  相似文献   

15.
医用塑料滴瓶是由聚乙烯塑料经过热加工处理而成型的小瓶。质轻、透明,且具有相当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常温下不与任何溶剂反应。瓶的容积大小不等,但通常以10毫升者为最多。主要用于储存眼药水、滴鼻净等一类稀药液。形状如图1所示,使用时,只要用手指轻轻地挤压一下小瓶,瓶内药液便可一滴一滴地被排出,滴于患处。 笔者在中学化学实验微型化的研究中,对上述医用塑料滴瓶在化学实验中的用途进行了开发,发现它具有5种以上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第一册第六章有一个关于浓硫酸脱水性的实验,即实验6—3:在200ml烧杯中放入20克蔗糖,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再加入15ml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迅速搅拌。观察到蔗糖逐渐变黑,体积膨胀,形成疏松多孔的海绵状的碳。我们知道,浓硫酸不仅具有脱水性,还具有强氧化性,尤其在加热的情况下。所以,这个实验不仅能看到有海绵状碳生成,还会产生大量的刺鼻性气味气体———二氧化硫,造成空气污染,而老师在演示这个实验时,一般不按教材上实验所给药品量进行演示实验,按大概估计进行,为了保证实验现象明显和实验成功,总是加入过多的浓硫酸,…  相似文献   

17.
1 原实验不足之处 :使用实验器材多 ,操作较为麻烦 ,而且比较费时 ,效果不理想。2 改进后实验器材 :饮料瓶 1个 ,热水 1杯。3 操作过程 :实验时 ,将热水倒入瓶内 ,盖好瓶盖 ,并在瓶盖上打一小孔 ,把瓶倒立 ,流出一部分水后 ,马上可看到水沸腾起来 ,可反复多做几次 ,现象十分明显 ,如图 1a所示。为了增加可信度 ,把瓶内热水倒出 ,倒入冷水 ,重做实验 ,就没有这种现象发生 ,如图 1b所示。 图 1   4 实验原理 :流出一部分水后 ,瓶内压强减小 ,即小于外界大气压 (P瓶 =P0 -P水)。5 改进后的优点 :实验器材易取 ,操作简单 ,效果明显 ,…  相似文献   

18.
高一化学《硫酸硫酸盐》一节中铜片与浓硫酸加势反应,按统编教材的装置程序与操作会造成室内空气的污染。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装置既无污染又能同时证明二氧化硫的水溶性、还原性、氧化性;二氧化硫水溶液的酸性,漂白性,一举可七得,与同行们探讨。实验装置如下:  操作及实验现象的说明:①按照图示先把各仪器安装好,检查整个装置的气密性,若不漏气先开启(Ⅰ)装置中的大试管塞,向其中注入3-4毫升浓硫酸加热片刻,再加入2-3片碎铜片马上会闻到有刺激性气味,这便是生成的SO2气体。即刻把配有双玻璃弯管的胶塞塞紧并固定…  相似文献   

19.
1教具装置图(见图1)2仪器特点及用途(1)特点①瓶口选用洗发液瓶盖的装置,该装置具有压缩式吸气的功能,当不压瓶盖时,能隔绝瓶内的气体与外面空气的流通;当向下压瓶盖时,能吸出瓶内的气体,而外面的空气不会进入。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一种中间封闭的大试管简易装置,使氯化氢和氨气同时从试管两端排出,同时分别检验。采用吸收分离手段,使生成的氯化氢和氨气,在排出的最短时间内,就被吸收分离。同时采用了无机有机分层检验观察的新方法,既观察到了氯化氢和氨气的气泡,又检验出了氯化氢和氨气,还吸收了尾气。弥补了教科书中实验之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