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学校在“三好学生”的评选上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与尝试,并赋予“三好学生”全新的含义和评价标准,如“在家做好孩子,在校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公民”等。其中,“好孩子”的具体标准是“勤俭+孝敬”,“好学生”的标准是“合格十特长”,“好公民”的标准是“公德+责任”。然而,笔者以为,“三好学生”评选的形式虽然改变了,但评价方式依然没有回归到学生评价的本真价值上来。  相似文献   

2.
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夏丐尊教育理念的基础,包含了人本主义的观念,他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强调六育并重。他提出"教育要以人为背景",强调学校应以学生为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在具体的教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说:“受教育的目的和意义就是做人,做社会的合格成员,做国家的够格公民。”就学生个体而言,学生成长的最终目标是成为社会的合格公民。因此公民教育应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定基础,而通过公民教育从小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逐步锻炼学生的公民能力,从而养成良好的公民素养是学生终身幸福的基石。公民教育将带领学生顺利、和谐地走向社会生活,获得自身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因此,学校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  相似文献   

4.
九年一贯制德育一体化活动围绕"培育新时代合格公民"的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通过整体分层推进的方式推动德育主题活动的一体化.具体包括如下内容:围绕成为一个合格公民所需要的知识,如礼仪、文明、公德、规范等,培养公民意识;通过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公民认同;通过积极参与学校...  相似文献   

5.
王宁 《黑龙江教育》2002,(10):20-20
作为教师,在学校里你是否会看见这样的情景:教室里,常是满地废纸、果皮和杂物;书桌上,到处可以欣赏到离奇的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作品”;洁白的墙壁上,印上了醒目的“球印”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公德修养差的表现。强化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公德教育应以“熟知社会公德内容,明确遵守公德意义,争做遵守公德小公民”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小学生公德意识和遵守社会公德自觉性、自律能力为核心;以把小学生培养成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率为目标。班主任要注意发挥主题班会的作用,任课教师要加强学科渗透,利用多种教育形式使小学生接受公德…  相似文献   

6.
翟江 《辽宁教育》2023,(2):80-83
思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育人途径是开设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思政课程。小学阶段的思政课程应该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兴趣和乐于接受的形式为出发点,与“五育”进行融合,从而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相似文献   

7.
教师应该用爱、理解、尊重、欣赏转化“问题学生”,将“问题学生”教育成合格公民。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更是教师义不容辞曲责任。  相似文献   

8.
协调公共生活的能力是现代社会公民所应具备的重要素质,因而公德教育理应成为当代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早在20世纪初公德已被列为小学公民课的重要内容,建国初期以"五爱"为核心的国民公德为整个学校德育的首要目标,而当前学校公德教育又以社会公德为主要内容,注重教导学生对基本公共行为规范的理解与践行.可见,对公德的理解随历史而变迁,而如何界定公德教育的内容、体系和方法至今仍具争议.鉴于此,本文尝试兼顾传统思想与社会发展情境的分析来探讨当前公德教育议题.  相似文献   

9.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因此,家庭、学校、社会都要为学生公民成长创设一致的环境。上世纪八十年代,成都市实验小学成立了四川省首个“家长学校”,探索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模式。在学校国家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学校是公民社会的训练场,学校教育是“新人”了解自身与世界进而走向公共领域的重要准备阶段。学校教育的本质是公共的,它需要纯粹的环境对进入社会的新人进行培养,这种培养良好的人理应是公民社会的合格公民。现今学校教育存在诸如公共道德、权威、公共交往、公共梦想等方面的公共性意义失落问题,恢复学校的公共性意义,突破口就是学校的公共交往。  相似文献   

11.
汪文凭 《文教资料》2014,(28):146-147
职业学校不仅承担着培养合格劳动者的职责,还有培养合格社会公民的责任。职业学校的学生是青少年中比较重要的群体,是职场一线实用技术人才的后备军,他们毕业后就直接成为社会一员。将他们培养成合格的现代公民.既能帮助其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变,又能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劳动者,为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贡献。职业学校开展公民教育的途径很多,本文就“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学校开展“合格小公民”“五小”活动,其中“五小”即小伙伴、小帮手、小标兵、小卫士、小主人。要让学生在学校做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尊重他人和善于合作的“小伙伴”,教师必须以活动为载体,创设情境,组织各种活动。教育专家朱永新说:“人的德性必须在自然的活动中形成,这是德性形成的第一个规律。”而班级活动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在班级活动中可以培养合格“小伙伴”。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公民社会逐渐形成、公民意识逐渐觉醒的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公民教育需要培养学生具备一种建构能力,使学生能够建构自己的公民身份,进而能够建构公民社会,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成为公民的教育”是一种直面我国现实的、具有创生取向的学校公民教育新理念.“成为公民的教育”落脚于学校日常教育实践,创建班级公民武生活,让学生在班级中正如“公民”一样生活.“成为公民的教育”是在创建班级民主法治的公民式生活中完成的,即:通过班级自治与民主,实现学生的主动、健康发展;通过班级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培育学生的法治精神;通过参与班级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通过班级公民式生活体验,使学生自主养成公民能力.  相似文献   

14.
对高校大学生公民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高校公民教育体系要根据公民教育的特点,渗透“生活教育”理念,通过改进“学校教育生活”和开展“社区服务学习”等教育途径,传播公民知识、培育公民品德、增进公民技能,培养大学生的合格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公德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大学生公德素质普遍较低是当前大学生公德素质的现状,学校公德教育缺失、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互联网等媒体对大学生公德素质的影响、大学生自身存在的思想行为弱点,是导致这一现状的主要原因。切实开展学生公德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公德教育方面的“主渠道”作用,为学生提供公德实践活动平台,完善高校公德奖惩机制等,是改变大学生公德素质现状的有效对策,对提高大学生公德素质水平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提高每个人的公民意识是公民教育的重要内容,造就更多合格公民是现代社会努力的方向。我校一直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不断搭建各种平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并在实施公民教育的过程中,努力将公民教育向家庭延伸。2005年,根据学生意见,学校讨论并通过了《家庭行为规范准则》、《家长行为规范准则》(简称“双准则”)。这两项准则的颁布,促使学校的公民教育又上了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17.
民主是人类追求的目标,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民主的社会需要公民具有民主意识,公民的民主意识需要民主的教育来培养。学校担负着培养未来社会高素质人才以及合格公民的任务,这就需要我们将人人平等的民主意识带入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中。加强班级民主化建设,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公正品质,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和民主氛围,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拟就班级民主化建设谈几点肤浅的看法。一、尊重学生是班级民主化建设的基础尊重是民主永恒的主题。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要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对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性别、年龄、出…  相似文献   

18.
一般而言,公民教育是指通过各类教育活动,使公民增强公民意识和能力,成为现代公民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公民教育一是要培养公民的公民意识和能力,二是要使公民个体在公民意识的引导下做一个合格的现代公民,以体现知行合一.对学校教育教学而言,就是要通过各学科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提高学生的公民素养和能力,从而使广大学生努力成为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下面以中学哲学教学为例,谈谈教学中开展公民意识教育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学校是培养未来社会合格公民的地方。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学生将在学校学习和践行社会公德。我们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有效地运用扬善抑恶的教育手段,将“八荣八耻”由浅入深地渗透到学校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相似文献   

20.
1、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所谓基础教育是现代社会公民所接受的最低限度的教育,是使青少年成为合格的公民和奠定成才基础的教育阶段。显然这个基础教育阶段就是中小学,其任务是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或就业打下基础的,或者就是为培养人才打基础的。这种认识是人们对基础教育任务的一般性理解,而且带有国际性。在国外过去也一直是把中小学教育单纯视为“升学预备教育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