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他俩相识20多年,相伴8年,作为王励勤的启蒙教练,沈益民老师很高兴地跟我聊起了王励勤:“他能有今天的成功,绝不是偶然……”,  相似文献   

2.
《在师生团聚会上的致辞》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是一位研究生导师在师生团聚会上发表的感谢小学班主任沈老师的讲话。课文先讲“我们”这些当年的“小调皮鬼”自发地来看望沈老师,团聚在沈老师身边,向她鞠躬献花.表达敬意:接着讲“我们”回忆起难忘的小学学习生活,回想起沈老师的谆谆教诲,内心充满了感激;最后是讲“我们”真诚地祝愿沈老师永远年轻、美丽,永远意气风发。  相似文献   

3.
大纲、教材、名家、名师 ,无不异口同声曰 :观察要有顺序。现实之中 ,观察果真这样么 ?否 !这是因为 :一、不符合注意的规律。我们初睹某一事物 ,总是首先注意那些最能吸引我们的方面 ,也即最能刺激我们感官的方面 ,继而看到其它一些方面。有谁面临一个新事物会首先想“我要按什么顺序去观察” ,“是从上到下 ,还是从头到尾 ;是由远而近 ,还是由近而远……”然后再依次按部就班地观察下去 ?我可以断然地说 ,没有 !今之所谓“有顺序地观察” ,多指老师拿来一幅画 ,端出一盆花什么的 ,然后研究顺序 ,指导观察。此种情况看似“有顺序地观察” ,…  相似文献   

4.
第五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英语教学观摩研讨会中,著名特级教师沈峰执教的《Acampingtrip》一课精彩不断,引人入胜,对我们教学一线老师深有启发。《牛津英语》sAunit8《Acampingtrip}E、F、G、H板块教学内容分别为:E.ReadthePas—sage,F.Makeandsay,G.Listenandrepeat,H.Singasong。沈老师紧扣本单元的课题“Acampingtrip”,对这些板块的教学设计耳目一新,综合操练本单元重点句型“某人有某物”,教学紧凑有效!现将沈老师这堂精彩纷呈的一课与大家分享学习。  相似文献   

5.
合上吴非老师的《致青年教师》一书,心中久久不能平静,特别是《老师,你最看重的是什么》一文中吴非老师与学生的对话久久萦绕耳边。吴非老师从来不以成绩评论学生,绝不是为了保护"差  相似文献   

6.
近读《小学语文教学》2004年第4期,一篇题为《上“没有把握”的课》的文章,感触颇深,不禁要为乐艳芳老师敢于上“没有把握”的课的胆识击节叫好。字里行间乐老师向我们表达了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与不可预见性的特点,正是这种“开放”与“不可预见”才使得我们的课堂教学“难以把握”。我想乐老师撰写此文也绝不只是想向大家传达这一理念吧,所以尽管承认“没有把握”或是“难以把握”,但我认为还是“可以把握”的,而绝不是“无法把握”的。因此读罢该文,总觉意犹未尽,试就乐老师的观点接下去谈点“生成与预设”方面的拙见。说它“没…  相似文献   

7.
冯卫东 《师道》2009,(11):17-18
当我旁听《“花开无声”——我心中的英雄》主题班会时,我的内心没有产生一点点共鸣。这堂课的设计目的是,“由小英雄林浩的事迹以及身边故事拉近学生与英雄之间的距离,树立只要我们肯努力,人人都能成为英雄的信念”;老师最后的结语是:“让我们用实际行动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英雄!”这位老师我第一次接触,但我知道他绝不是一位英雄,我甚至揣想他未必有成为英雄的“心理准备”,  相似文献   

8.
<正>《让学生看见你的爱》作者:沈丽新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弗洛姆在《爱的艺术》里说:"爱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领,而是需要我们后天习得的能力。"当我翻到沈丽新老师的新书《让学生看见你的爱》时,我再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爱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门专业能力。作  相似文献   

9.
沈老师是一名初中英语教师。她在“八五”期间通过电视已经收看了《教育科研基础知识与方法》讲座。其实沈老师对教育科研是“不屑一顾”的,听教育科研讲座只是为了学满“八五”培训学分才不得不做的事。  相似文献   

10.
我们这一代人,虽在“文革”中度过童年,却最懂得尊敬师长。我们的尊敬,不是停留于表面的礼貌谦卑,而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和敬重。所以,我们对老师的“敬”,有时恰恰是以“不敬”来表现的。我们兴致勃勃地观察老师的小动作,模仿老师的口头禅,给老师起外号,所有这些,使老师在我们心中的形象有血有肉,能歌能哭,使老师成为我们一生心目中最可爱的人。  相似文献   

11.
本刊2006年第12期沈为慧老师的《苏格拉底死了——我的忏悔》一文,引起了同仁们的广泛关注,潘金传老师的《我们都来忏悔吧》就是其中积极的回应之一。忏悔,多么沉重的字眼,然而老师们需要它,作为编者的我们同样需要它。举例来说,给沈为慧老师那往篇文章所加的“编者按”,我们就把作者的性别望“名”生义地误作“她”,这是让人哭笑不得的错,特向沈老师和读者朋友深表歉意。  相似文献   

12.
丁丽娟 《山东教育》2008,(11):33-35
语言是与他人交流最基本的工具,丰富的语言表达能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不是让幼儿强记大量的词汇,而是“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好多孩子不善于和同伴及老师交流,  相似文献   

13.
会客室     
《作文大王》的主编沈伟东老师,特别关注中小学作文教学和作文期刊的研究,对中小学作文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沈主编和《作文大王》编辑部的编辑们在办刊中试图将体现素质教育观的作文教学理念体现出来。《作文大王》创刊将近两周年了,广大读者一定也很想认识认识我们的沈主编,和他侃侃写作经,本期我们就请他到“柔木书阁”来和读者们“见个面”。聊一聊。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谁说“悬崖勒马”?陕西省渭南市六年级的小学生林林,在领到成绩通知单的同时,获得了老师“赠给”的12字评语:“悬崖勒马,回头是岸,还来得急(及)!”据学校校长和班主任表示,给学生写出这样的评语,“实在出于为学生好”,是“想给孩子敲个警钟!”(7月21日《华商报》)据报道,林林10门主副课程的成绩全为B,不属于成绩最优秀者的行列。学生成绩不佳,老师“恨铁不成钢”,乃至进行“严厉教育”,应当是情有可原的事。但学习成绩绝不是评价学生最科学的标准,更不是唯一标准。因为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就对学生如此“教诲”,实在不是一位人民教师应有…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7年第4期上刊登了姜夕吉老师的《从“口占一绝”看崔莺莺的悲剧命运》一文。因近日执教《长亭送别》一课,重又阅读姜老师的文章.就“口占一绝”这首诗在文章中的运用。产生了与姜老师不同的看法。现具体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6.
首先申明,这里的“双面”绝不是什么表里不一和两面三刀,也不是什么人前一套人后一套的伪装。说起我们的吴老师,那可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志存高远的文学爱好者。吴老师是我们的班主任兼语文老师,他是一个风趣幽默与严慈相济的好老师。  相似文献   

17.
他俩相识20多年,相伴8年,作为王励勤的启蒙教练,沈益民老师很高兴地跟我聊起了王励勤:"他能有今天的成功,绝不是偶然……"当年,闸北区少体校与芷江西路幼儿园隔街相望。"可就是这么  相似文献   

18.
(一)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分享一篇课文,题目叫《和时间赛跑》,看老师写课题。 师:“赛”字注意不要写错。先写一个宝盖头,注意下面第三横稍微长一点,撇捺要舒展,最下面是一个“贝”。  相似文献   

19.
一堂好课,绝不是简单地由用没用“多媒体”就能判定的,有的老师没用它,课却依然上得精彩;有的老师用得恰当,就为课堂“画龙点睛”了,而那些为用而用的,就不免显得“画蛇添足”了。为此,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力争变“画蛇添足”为“画龙点睛”。从实际出发,避免追求表面、处处滥用多媒体计算机虽然具有多媒体、超媒体的功能,但它不是“全能媒体”。有的教师完全依赖电脑,成了被电脑“牵着鼻子走”的人。我们知道,多媒体功能的发挥是有赖于一定的条件的,并不是说在教学中采用了多媒体就一定能改善教学,更不是说多媒体用得越多越好,还需多考虑在什…  相似文献   

20.
信息博览     
全班55%考上清华北大并不是孙老师最看重的北京22中实验一班的孙之星是传奇老师孙维刚的学生,日前她给《北京青年报》寄去一篇5000字的长文。她说,人们提起孙老师总会因为“全班55%考上清华北大”而说他神奇,可这55%并不是孙老师看重的,他最想做的是把我们培养成品德高尚的人。人们应该从更多的视角来认识真正的孙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