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化学定量实验中,经常要用量筒、滴定管、容量瓶和烧杯等量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或对一定体积的液体进行读数.由于观察者未能保持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点相平也就是所谓的"平视",而是"仰视"或"俯视",造成所量取液体的体积或读出的体积数值存在误差.笔者深入调查"观察液体体积时仰视或俯视引起的误差"的传统教学方法,挖掘出传统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找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刘宇 《数理化解题研究》2009,(9):65-65,F0004
到了高三,还有很多同学对实验中由于仰视、俯视造成的体积误差分析感到困惑,由于一些同学在分析这类题目时抓不住问题的关键,一味的死记硬背,常常难以得到正确答案.为了避免差错,现将因实验错误引起的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大伟 《考试周刊》2009,(34):188-189
“俯视”和“仰视”在定量实验测定的误差分析中出现非常广泛,由于各类实验考查方向不同,如果考虑不周极易出错。本文对中学阶段有关“俯视”、“仰视”常见考查实验进行了总结,从不同典型实验的要求出发,抓住观察时的第一着眼点和第二着眼点,可以准确、轻松地对误差进行分析。提高解题和实验误差分析的准确性和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仰视与俯视     
生命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姿态:仰视与俯视。仰视是从低处看,俯视是从高处看。不是眼睛位置的高低,关键是心态。仰视的时候,只看到比我强的,认为自己太失败;俯视的时候,又只看到不如我的,就认为自己太伟大。  相似文献   

5.
<正>一名教师在从稚嫩走向成熟、从成长走向成功的过程中,应该学会"三视",即勇于仰视、智于平视、甘于俯视。一、仰视:崇高的教学追求职初教师,踏踏实实地工作,低头拉车,这是对的。但在低头拉车的同时,要抬头看路。路在脚下,梦在天上,要勇于仰望星空。仰视,使人产生崇敬与向往。1.仰视名师名著仰视名师,学习他们先进的教学理念。名师不能常在身边,但名著可以常在身边,名著应该藏在身边。我们在汗水铺路的同时,仰视名师名著,期待他们给我们以引路理念。  相似文献   

6.
误差分析是中学定量实验的难点和热点,高考再现率高·误差是指实际值与测定值(理论值)之差或测定值(理论值)与实际值之差·本文介绍中学化学重要实验中的误差分析·一、量器读数误差中学化学实验中重要的量器有量筒、容量瓶、滴定管和托盘天平·分析量取液体体积误差时,不提倡记忆,最好学会画图分析,否则易出现错误·下列介绍量器的读数误差·1·量筒如图1,B点表示液体正确的体积读数,A点是俯视读数测定的体积值,C点表示仰视读数测定的体积值·俯视读数:实际值<测定值;仰视读数:实际值>测定值;平视(正确读数):实际值=测定值·例如,取50mL…  相似文献   

7.
在高三实验专题复习时 ,有这样一道题 :下列实验操作所得实验结果比理论数值偏高的是 (   ) .A .用量筒量取 8.5mL液体时 ,仰视液面读数 .B .中和滴定达到终点时 ,仰视滴定管液面读数 .C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定容时仰视溶液液面读数 .下面用简便的图示法进行分析 .我们知道 ,使用量筒、容量瓶、滴定管、移液管等仪器 ,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切(如图 1) ,而视线偏低 (仰视 )或偏高 (俯视 )会对实验结果有不同的影响 .一、量筒量筒用于量度液体的体积 .若量取一定体积的溶液 ,如量取 6 .8mL乙醇 ,眼睛要平视 6 .8m…  相似文献   

8.
写作材料人在仰视时易低估自己,俯视时易低估别人;得意时易猖狂,失意时易自卑。其实,人之聪明,谁不如我,我之智慧亦未必弱于人。  相似文献   

9.
杨帆 《中学理科》2007,(1):85-86
在化学实验中,经常用到一些定容仪器如量筒、滴定管、容量瓶等.这些定容仪器读数时视线应与仪器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平视),然后读取与凹液面相切的刻度值,如果仰视(从高处看)、俯视(从低处看)观察凹液面时往往会引起所取液体体积或读数的误差(如下图),而仰俯视引起的此类误差学生们经常判断不清,容易混淆.下面将滴定管、量筒、容量瓶三种仪器在实验使用中可能会出现的误差情况作一分类归纳,仅参考.  相似文献   

10.
实验中取用液态物质和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 ,用到有容积刻度的仪器有两类。其一 :只有一个刻度 ,如移液管、容量瓶。其二 :有很多刻度 ,如量筒、滴定管、烧杯等。这些仪器在使用过程中常因仰视、俯视的观察错误 ,使实验结论造成很大偏差。为了避免差错。现将因观察方式错误引起的结果分析如下。   1 只有一个刻度的仪器  容量瓶、移液管的颈部只有一个刻度。使用这两种容器配制、仅用一定体积的液态物质时 ,正确的方法是 :眼睛平视 ,以刻度为准 ,眼睛始终盯着刻度 ,视力线与液体的凹面相切。若俯视或仰视就会造成误差。   2 有多个…  相似文献   

11.
1似乎一生下来,丁小泽就高我一头半。因此丁小泽站我面前的时候,都是低头得意地俯视。我当然不乐意总是抬头仰视他,时不时地就找机会打击他  相似文献   

12.
每当与儿子上街、逛店、游玩时,总是用手牵着儿子的手,嘴里不停地叮嘱:“注意看路!小心!”在声声关照中,我伴着儿子由俯视、平视到仰视,渐渐地看着他长高长大。  相似文献   

13.
1.学生用碱式滴定管量取0.1 mol·L-1的NaOH溶液,开始时仰视液面,读数为11.00mL,取出部分溶液后,俯视液面,读数19.00mL,实际取出液体的体积( ).  相似文献   

14.
<正>在高中阶段,用于衡量液体体积的仪器主要有:容量瓶、移液管、量筒、滴定管。用这些仪器量取或衡量一定体积的溶液后,同学们对俯视或仰视造成的误差进行分析时,常常感到很棘手,甚至有的同学不知所措,为此很有必要对仰视或俯视造成误差的实质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以帮助同学们对其深入理解。先明确两个概念,既定体积:给出一个仪器,确定一个数值,要求量取规定体积的溶液,这就叫既定体积,如用量筒量取25.0mL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学期初的计划,我把本册的古诗词整合到下周一块教学。只是这样,背诵的难度就增加了。如果仅凭死记硬背,学生也能背诵下来,但如何让背诵更有趣、更有效呢?第一计请君入瓮周五作文课,我宣布:"下周我们所有语文课都上活动课!"教室一片欢腾声。"这是本册教材古诗词的活动。对于古诗词,我们可以举办哪些有趣的活动呢?""背诗比赛。""默写比赛。""演唱会。""画诗比赛。""书法比赛。""表演赛。"学生们纷纷献计献策我和大家一起商议,最终保留了8个项目。  相似文献   

16.
定量实验素来是化学研究的重要手段,对实验过程产生误差的分析不仅考查了学生的思维方法,更体现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诸多误差中,有一类属于液体定量仪器的读数误差,即实验者仰视(或俯视)时会对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一些学生在面对此类问题时往往思维混乱,不知从何处着手.如何进行难点突破,提高学生的思维效度,本文就该类问题的分析处理发表一些粗浅观点,以期为定量实验误差分析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正>很多老师都对学生说过,写作文要调动生活体验,写出既有个性又有生活与生命气息的作文。春天来临之际,老师们都让学生写过"春天"之类的话题作文。我也未能免俗,就是因为这个话题学生再熟悉不过,对于"春天",他们一定早有感觉,一定积累了丰富的体验。我预想学生这次定会写得不错,可结果却大吃一惊。大部分作文要么内容空洞,要么落入俗套。很多同学习惯用"和风送暖""阳光明媚""万紫千红"之类的词  相似文献   

18.
初三第一节化学课上,老师给我们表演了"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鸡蛋跳舞""焰火""白纸显画""吹气生火"等如魔术般神奇的化学实验,太让人着迷了,我立即对这门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己常常去图书馆借阅化学方面的书籍,积累了不少基本常识。到了高二,我已经具备了一些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动手能力,就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去实验室帮忙准备实验,上课我还帮老师演示实验。久而久之我就发现了一个极少有人关注的问题:虽然我们学习了"大气污染、水污染、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化学必修1《从实验学化学》的第一节《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的作业中,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题: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若采用俯视的方法量取20mL液体,则实际量取的液体的体积比20mL<sub><sub><sub>填"大"或"小",下同;若量筒中实际有20mL液体,而你读数时采用了俯视的方法,则读得的数据比20mL<sub><sub><sub>。本题的答案是"小、大"。不少学生的答案却是"大、小"。问其原因,说是初中  相似文献   

20.
《同学少年》2016,(8):4-5
<正>同学少年在作文教学中,您发现学生作文存在的普遍问题有哪些?问题大多出在议论文的写作上,"自我"缺席的问题普遍存在,具体表现为要么观点落入俗套,人云亦云无新意;要么论据"过剩",典型性差,缺少机变;要么论证循规蹈矩,缺乏个性;要么语言出现"套板反应",缺少活力。我连续多年参加高考作文的阅卷工作,考场作文中问题最多的也是议论文。有的考生举完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