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贝多芬的传世之作中,除音乐作品外,还有两篇也许比他的很多音乐作品更有名的文献:一份遗嘱和三封情书。这里,我们只讨论他的一封神秘情书。情书上只写着“7月6日,星期一”,没有写年份,没有写信地点,也没有指明收信人姓名、地址。他在信中称对方为“我不朽的情人”。信全文如下:我的不朽的爱人:我已经上床睡觉了,但种种思念都集中在你的身上,时而喜不自胜,时而又悲痛欲绝。期待着命运,可不知它是否会对我们垂青?或者我能够彻底地和你一起生活,或者根本做不到这一点,但我已决定四处飘泊,直到能够投入你的怀抱,完全可被称作你家庭中的一员,能…  相似文献   

2.
朝举 《大理文化》2003,(6):10-12
我要给你说的是我父亲的故事. 我总习惯称父亲为"老父亲".这种称谓,并不是我的做作,在我能力有限的语言表达中,总觉得这样才能体现我那种源于心底的对父亲所经历的生活的厚重和沧桑感的认同.我的父亲与你的父亲和他众多的同代人一样,在近七十年的生活中,虽然经受了些风风雨雨,但无论怎么说都只是一个极为平常的人.在我对他认识了解的几十年中,如果撇开他作为我父亲的这个身份,把他当作一个生命的载体来看,有的时候我无法想象他竟然有如此坚韧强盛的生命力,就像石板底下的草一样,只要有一点土一点水它就能生长就能发芽.  相似文献   

3.
我从瑞士给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主持人张越打电话,张越一接电话就喊起来,哎呀!娜姆,恭喜你啊!你们挪威大使成了我们的活雷锋。他在长城营救了一位少女,自己被石块砸伤了,结果没留姓名就走了。这几天国内的报纸都在报道这件事。  相似文献   

4.
你是否曾苦苦坚持着什么,不愿放弃。在一个个考验面前,你都展示出过人的勇气,但只有那么一次,你犹豫了,退缩了,等你再想鼓起勇气时,却为时已晚,只能与追悔相伴。这就是《德伯家的苔丝》中安玑克莱的悲剧。克莱是那个时代不可多得的人物,他敢于质疑宗教,反对礼教,不惜放弃亲情、财富和地位。他义无反顾地爱上了与自己门不当户不对的苔丝。但在新婚之夜,当苔丝向克莱诉说自己被诱奸的不幸时,他抛弃了苔丝,  相似文献   

5.
周轶 《世界文化》2006,(8):12-13
出生于奥地利犹太富商家庭的茨威格,被公认为20世纪最出类拔萃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艺术之都赋予了他诗人的气质和人道主义的情怀,他以饱含激情的笔触对人物的心灵进行挖掘,是一位抒写人性的高手。然而在那个战争的年代里,犹太人的身份使得他不得不暂时搁浅谱写艺术之笔,远离他  相似文献   

6.
正也许你是一个幸运儿,不管你是人近40岁、50岁,还是60岁,你目前所从事的工作恰恰是你喜欢的工作,是你真心热爱的工作。你的工作不断给你带来挑战,充分调动了你的潜能,能让你全情投入,那么,这篇文章对你没有任何意义。我的目标读者是那些正在经历职业中期危机,或者职业中期开始产生倦怠感的人。  相似文献   

7.
爱的责任     
丝蒂芬妮剃完了头发,克利斯也给自己理了个和妻子一样的光头。他对她说:你永远美丽。 克利斯·斯皮尔曼最爱的是橄榄球,他少年得志,以NFL(全美橄榄球联赛)最富激情的后卫而闻名遐迩。他的爸爸萨尼是俄亥俄州的一个中学教练,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把他带到了训练场上。克利斯很快就体现出这位父亲教练的英雄主义原则:永远不选择失败。 ——别人可能比你更有力量或更有天赋,但是没有谁能战胜你。 ——在你之前,在你所防守的这一小片土地上,从没有人能如此成功。 克利斯的昂扬斗志使他成为华盛顿高中队的后卫。接着,他把他的激情带入俄亥俄州队;在1988  相似文献   

8.
二十世纪初期在文学领域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的宗旨就是追求人性的解放。他们通过种种文学形式鞭挞旧的伦理道德对人性的束缚和压抑,表达了他们对自由人性的向往。当时人们思考最多的是对爱情的追求。在这众多艺术形式中,诗歌是最便于用来表达这种感情的一种形式,“五四”时期许多著名的文人都留下了他们的诗篇。鲁迅曾用白话写作一首《爱之神》(作于1918年),诗中写道:你应该爱谁,我怎么知道。总之我的箭是放过了!你要是爱谁,便没命的去爱他;你要是谁也不爱,也可以没命的去自己 死掉。诗中透露出被封建礼教束缚了几千年的“新青…  相似文献   

9.
北雁 《大理文化》2011,(9):22-26
一老汤坐在拉煤拖拉机的副驾驶位上。山路颠簸得很,老汤身子被颠得一歪一歪的,好几次都差不多被甩出去。但他依旧不忘把那瓶酒使劲往嘴里灌。老汤其实不姓汤,但一生嗜酒如命,常被醉得七歪八斜的,而自己又活得相当没志气,所以,一个不知什么时候被谁起的绰号就这么叫了他大半辈子。有时叫老汤,有时叫做汤司令,老汤无所谓,别人爱怎  相似文献   

10.
老汤坐在拉煤拖拉机的副驾驶位上.山路颠簸得很,老汤身子被颠得一歪一歪的,好几次都差不多被甩出去.但他依旧不忘把那瓶酒使劲往嘴里灌.老汤其实不姓汤,但一生嗜酒如命,常被醉得七歪八斜的,而自己又活得相当没志气,所以,一个不知什么时候被谁起的绰号就这么叫了他大半辈子.有时叫老汤,有时叫做汤司令,老汤无所谓,别人爱怎么叫就怎么叫.  相似文献   

11.
正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是法国"新浪潮"的先锋人物,他将自己融入电影中,用影像创造的生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感悟。他的电影带有强烈的个人传记色彩,他所有的创作内容和灵感都来自他经历的爱、创伤和对人性的深刻思考。1932年,弗朗索瓦·特吕弗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母亲来自天主教家庭,未婚先孕而生下了特吕弗,无论当时的社会还是他的母亲都把他本身的存在当作一种耻辱,认为他是"多余的和负罪怀孕的结果",所以他从一出生就伴随悲  相似文献   

12.
<正>所谓身份政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政治概念,而是用来指代具有特定社会身份(种族、性别、阶级等)的群体,以他们的共同经历为基础,通过一系列社会政治活动、主张和理论,来维护该群体的权益,以期提高其社会地位。身份政治在美国这个多民族国家始终是个热门题材,其研究对象是与主流文化群体相对峙的,并且始终处于主流文化群体限制之下的不同边缘文化群体,包括在种族、性别、社会阶层上处于弱势、受到歧视的群  相似文献   

13.
<正>1.《家庭变化》(2010)基于自己的移民身份和经历,Carmen Argote(1981—)搭建的多媒体装置作品展现了她对家与空间的理解,探寻了记忆与梦境、房子与家庭,以及家庭与阶级之间的交错融合。她经常在自己的私人住所内与家人一起创作,通过共同的体验和经历将所居住的空间同家、自我的概念联系起来。Argote尝试将几代跨国移民共同的回忆、创伤与梦想从家这个私人空间向外扩展,展现给公众,以获得同类人群的共鸣。  相似文献   

14.
真实的荒诞     
若尘 《世界文化》2006,(8):16-17
起伏跌宕的人生米哈伊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布尔加科夫,于1891年出生于乌克兰基辅市的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祖父、外祖父都是俄国东正教的牧师。他的父亲是基辅神学院的一名讲师,主要从事古代历史和西欧宗教的研究。自幼喜欢文学、艺术、音乐的布尔加科夫正是在文化的熏陶下长大的,他深受果戈里、歌德等大师的影响。1916年布尔加科夫从基辅大学医疗系毕业后被派往农村医院,后转至县城,在维亚济马市迎接了十月革命。这段经历为他写作《乡村医生手记》提供了生活题材。1918年回到基辅开业行医的他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后被邓尼金分子裹胁到北高加…  相似文献   

15.
斯蒂芬·福斯特所创作的许多歌曲的内容与他短暂的生活经历是极为不协调的。他以反映美国南部和种植场黑人生活的歌曲而享有盛名,但他自己却是个北方人,他的歌曲使斯瓦尼河闻名于世,而他本人却从未领略过此河的风光;他创作的许多曲子,充满了家庭的温柔情调,而他却孑然一身,死于一家慈善医院的病房里。斯蒂芬·柯林斯·福斯特于1826年7月4日出生在宾夕法尼亚州的劳伦斯维尔(现已成为匹兹堡的一部分),是苏格兰人与爱尔兰人的后裔。福斯特十五岁进入杰弗逊大学,但是,他唯一的兴趣是音乐。那时,他已创作了一首长笛四重奏圆舞曲。福斯特在一个月以后便离开了大学,跟几位家庭教师学习。由于父母反对他以音乐为职业,福斯特便  相似文献   

16.
格林卡的音乐对一般音乐爱好者来说,也许听得不太多,音乐会上也很少演出他的作品,但谁也不会否认,他的音乐创作无论对俄罗斯民族乐派,还是对柴可夫斯基,都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尽管1804年他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从小生活优裕,幼年时代在他父亲的庄园里度过,但  相似文献   

17.
高阳阳 《世界文化》2012,(12):41-42
“眼睛是心灵之窗”,那么窗对一个家庭、一个人又意味着什么呢? 或许你早已习惯了城市中高楼大厦反光的镜乱或许你早已不再留意居民楼上被铁栏包裹的窗台,当所有这些都习以为常的时候,低下头来看看自己的左边胸口,是不是感觉有点微凉?这样的感觉之于我,也是到荷兰后才渐渐发觉。  相似文献   

18.
正在文学史中,李渔是以文学家和戏曲家的身份被述评的,很少有人论及他的文化经营。李渔和传统意义上的文人有所区别,他的一生有几乎半辈子的经商经历,而且是拿着文化来做买卖。他懂得艺术创  相似文献   

19.
陈樱 《世界文化》2006,(11):49-50
去韩国之前,我从报纸和有关杂志上得知:韩国妇女以皮肤细腻闻名。特别是那些五六十岁的中老年妇女,看上去都比她们的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真正抵达韩国后,我对韩国妇女更有了一份惊叹——她们确实都很年轻,而且无论自己处于哪个年龄段,都很自信、愉快,与西方人的感觉有着明显差异。这种区别,在交际刚开始,你便有所察觉。她们介绍自己年龄就像报姓名一样随便,在获得对方姓名,国籍等信息后,马上会毫不忌讳地问:“你多大年龄了?”西方妇女此时往往很拘谨,就像不愿回答工资数一样不自在。这与她们过于看重青春年龄有关,认为到了五六十岁,人生美…  相似文献   

20.
樊在斗 《大理文化》2012,(1):109-112
人的一生,谁也无法预想会经历什么,或许在大浪淘沙中被人遗忘,或许能给人留下一生的感动。很多事,在萌芽的时候并不知道它会产生多深远的影响,或许只要你稍加努力,就可以改变几十万人的生活,实现几代人的夙愿,被一方百姓和一段历史铭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