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段少军 《职业技术》2006,(12):276-277
对党的哲学建设进行研究,是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注重党的哲学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显著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哲学依据和根本保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首先必须加强全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教育,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全党,努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2.
段少军 《职业技术》2006,(6):276-277
对党的哲学建设进行研究,是切实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然要求.注重党的哲学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显著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哲学依据和根本保证.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首先必须加强全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教育,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武装全党,努力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在党的先进性建设中,必须支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3.
<正>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必有哲学内核。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哲学的基础,真正的哲学必须具有、也必然具备与时代相适应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坚持”,即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1],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达与理论精髓。深入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全面把握“六个坚持”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魏娜 《教书育人》2013,(6):62-63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哲学地位当代大学生必须充分意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哲学理论基础,它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理论基础,它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辩证唯物主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当代大学生必须科学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因为辩证唯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其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彻底的唯物主义立场之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理论基础.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本能演绎”和“自然生发”。理想信念动摇的本质在于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背离.解决理想信念问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加强领导干部、青年学生的哲学素养,特别是在高校教育教学中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的“真理性”与“信念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作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哲学指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国化时代化的产物。坚持“两个结合”,强化了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实践根基、时代特征和文化基础。“六个坚持”的系统概括,凝结着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及立场观点方法的精髓,是新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  相似文献   

7.
国家重点课题成果《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研究》,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进行的有益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意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研究,注重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中汲取力量;必须坚持面向现实、立足当代,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党内首先是党的高级干部中,要提倡认真学习和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理论,特别是学习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这是鉴于世界和中国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鉴于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担负的重大责任和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向全党发出的伟大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积极响应这一号召,立即掀起  相似文献   

9.
近来,党中央一再要求全党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着重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辩证法,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全面、辩证的观点,巩固和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进一步确立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更好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发展过程中,唯物辩证法一直受到高度的重视.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将辩证法的规律客观化、普遍化,并用唯物辩证法从根本上来改造全部政治经济学,把唯物辩证法应用于历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组成部分,是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发展和创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学校领导干部,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必须坚持辩  相似文献   

11.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观念的三大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素养,使受教育者真正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像马克思那样思考.由于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理论形态和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观念的局限,使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难以实现其根本的教育目标.本文认为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观念,必须实现由唯物辩证思维方式向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由物质世界观向实践世界观的转变、由彰显世界观向彰显方法论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党的先进性是党的建设核心问题,要通过广大党员模范行动来体现.因此,党的组织部门要运用政党管理的功能对党员进行教育引导和行为约束;要通过健全的制度建设形成党的肌体的自我纯结机制,建设好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要不断探索改进党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保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针对性和长效性,严格把好党员的“入口关”和“出口关”,从根本上提高基层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准确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科学判断中国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也是我们党的重大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深刻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反映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新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本文认为,科学发展观指明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根本途径,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供了核心价值导向,提出了新的时代内涵,明确了执政方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5.
党的先进性关系到党在国家、人民中的地位和作用.每一个党员的素质关系着党的整体素质,影响着党的整体形象.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主要应发挥党组织的主观能动作用,健全有关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党员的先进性.主要包括:建立和健全党员培养教育机制,提高党员的综合素质;确立主体机制,提高主体意识;完善用人机制,确保正确导向;创新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完善考评机制,形成竞争氛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作风建设,这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当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对党的作风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强党风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群众观点、俭朴意识和法律意识,才能纠正党风中存在的问题,保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7.
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也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要保持高校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必须正确理解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内涵,牢牢把握高校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基本要求,并积极构建保持高校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突出贡献,是提出并坚持渐进观,构成渐进观的主要内容是,革命转变是渐进的,改革是渐进的,人民生活改善是渐进的,经济建设是渐进的,周恩来的渐进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具有深厚的方法论基础,领会周恩来的渐进观及其方法论,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自觉地把握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位一体",再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清楚地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从实践到理论的发展轨迹。表明中国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以睿智的眼光、与时俱进的品质,紧紧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善于捕捉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创造性地对当代中国的发展和建设问题作出的一系列科学回答。  相似文献   

20.
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担负的民族复兴的重任和党自身建设面临的现状的需要,具有深刻的历史依据。“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就是为了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使党能够在复杂变幻的形势下,紧跟世界发展的潮流,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