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太极拳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无论是太极拳表演,还是太极拳习练,都普遍使用乐曲来进行配乐演练。现代的太极拳运动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太极拳音乐现象的出现,赋予太极拳运动以新的形式和内容,演练者的动作和音乐和谐统一,就会提高演练的质量和健身、艺术效果,使自己心情舒畅,给人以美的享受。笔者在此谈一下对太极拳音乐现象一些粗浅的体会、思  相似文献   

2.
张宝银 《中华武术》2007,(10):56-56
在中国城市,演练太极拳的人数相当可观。在世界各地,有关太极拳的协会组织"难以统计"。独具东方特色的太极文化浪潮波及蔓延当今世界各个角落。与此恰恰相反;在中国绝大多数农村中太极拳演练者寥寥若晨星或几近空白。农民不认识太极拳的健身效果,片面地认为劳动等于锻炼。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的基本站立姿势对太极拳的演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形态解剖学的角度对演练者脊柱部分的基本姿势进行了分析,为太极拳练习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4.
目前,太极拳运动正在蓬勃发展,蔚然成风。演练 队伍星罗棋布,一 派生机,成为社会 体育的一大盛景, 参加的中青年人员 明显增多。而且演练太极拳的国家 越来越多,已经逐渐走向世界。特别 是“太极拳好”的思想意识正在广 大人民群众中逐步增长,给进一步 继承和发展太极拳事业带来了很 大希望,太极拳运动定会弘扬光 大。但据了解,演练太极拳的,习拳 架者多(这是对的),学拳理者较 少。以致不少人虽练拳多年,但拳 架未能充分体现拳理,成就不大。 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同志对学习 拳理在太极拳运动中的重要地位 和作用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3种高度架势的确定及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与调查、测量、实验和统计等方法,对演练太极拳3种高度的架势进行了确定及运用研究,提出了用系数乘身高来确定演练太极拳的3种高度架势;用此方法确定演练太极拳3种架势合理有效;此方法所确定的3种太极拳架势能指导人们的健身。  相似文献   

6.
杨义龙  高德明 《精武》2008,(9):23-25
欣赏太极拳名家高手的演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美感,是一种享受。但是有一些爱好者多年来习练太极拳,武功颇深,自感架子规范、动作到位,演练起来却经不得品味。架子大者,人感其松散;拳架小者,人觉其拘紧:拳架中者,人说其平平。这是什么原因呢?  相似文献   

7.
观赏太极拳名手演练,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美感,一种享受。但是,有的人练起太极拳来,虽然拳架规范、动作连贯,却给人一种白开水样的感觉。乃至,架子大者,人感其“散”;架子小者,人觉其“紧”;架式适中者,人说其“平”。这是由于上乘太极拳演练技巧,不仅要求姿势正确,动作合顺,还要具有太极拳的“韵味”。缺乏韵味的动作,犹如没有内涵的空壳。名手演练的魅力,就在于他们的动作不仅展示着形态美,还放射着诱人的内涵美。这种内外合一的美,就是太极拳的“神韵”的源点。 培养太极拳的韵味,关键在于 要以意识 主导动作 和呼吸,…  相似文献   

8.
太极之美     
自娱和娱人,是太极拳套路运动的美学功能,也是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功能。太极拳套路的运动美,不仅是历代套路创编者的艺术积累,而且是广大套路演练者的艺术发挥。太极拳运动不但有外显的手、眼、身、步的婉转运行和英武造  相似文献   

9.
欣赏太极拳名家高手的演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美感,是一种享受。但是有一些爱好者多年来习练太极拳,武功颇深,自感架子规范,动作到位,演练起来,却给人一种白开水的感觉,经不得品味,经不起咀嚼。架子大者,人感其散;练架小者,人觉其紧;练架中者,人说其平。这是什么原因呢? 评价太极拳打得怎么样,一是看技术动作规格,二是看演练水平。动作规格是手型、手法、步型、身型、身法、腿法、眼法符合规格要求。演练水平是所表现出的劲力、协调、节奏、精神、风格是否顺达,力点准确,连贯圆活,手眼身步配合协调,神态自然,意识集中,速度适宜,…  相似文献   

10.
邓红 《中华武术》2001,(3):35-35
观赏太极拳名手演练,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美感,一种享受。但是,有的人练起太极拳来,虽然拳架规范、动作连贯.却给人一种白开水样的感觉。乃至,架子大者.人感其“散”;架子小者,人觉其“紧”;架式适中者.人说其”平”。这是由于上乘太极拳演练技巧,不仅要求姿势正确.动作合顺,还要具有太极拳的“韵味”。缺乏韵味的动作,犹如没有内涵的空壳。名手演练的魅力,就在于他们的动作不仅展示着形态美,还放射着诱人的内涵美。  相似文献   

11.
师平 《健身科学》2012,(12):38-39
一、什么是太极拳的放松太极拳运动是一种心静体松、缓慢柔和、轻灵沉稳、连贯圆活的运动,放松是太极拳第一要素,是太极拳与其他武术项目的根本区别,就像走路需要速度、跳高需要弹跳、推铅球需要力量一样。打太极拳时只有放松,才能使肌肤关节,处处张开,周身通经活络、血气通畅,起到太极拳养生保健的作用,俗话说:"通者不痛、痛者不通。"就是这个道理。打太极拳时只有在意念引导下的放松,才能使演练出的太极拳轻灵、沉稳、柔和,才能以  相似文献   

12.
太极拳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一,因其源远流长、底蕴深厚而受到练习者的喜爱。太极拳的劲力则是太极拳演练的高层次技术要素,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于太极拳劲力方法提出浅显之刍论,以探讨太极拳演练劲力方法运用。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与音乐相结合,更好地彰显太极拳的自身魅力,突出太极拳特点。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教学实践等方法对太极拳和音乐结合进行分析研究。研究认为,节奏吻合是太极拳与音乐结合的重要内因;太极拳与音乐结合对太极拳演练有积极效用。在此基础上对选择太极拳配乐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太极拳的教学效果和受众面,使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更好的推广、传承,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运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结果表明:太极拳运用背景音乐能改善学生学习太极拳的态度。在被调查者中,喜爱太极拳者由31.3%上升至66%。原喜爱程度为“一般”或“不喜欢”者,则分别由49.3%、19.3%下降至26%和6.9%,说明在太极拳的演练中配以优美、舒缓的符合太极拳意境的背境音乐,是实现普及太极拳、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建议:重视太极拳教学,在太极拳教学中,应配以优美、舒缓的符合太极拳意境的背景音乐。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借鉴传统武术和太极拳理论并结合作者多年练习太极拳的经验体会,由对简化24太极拳运动的思考进而对近年来常见24式太极拳图书进行考察,揭示其作为24太极拳运动的教材在拳理、示范、演练讲解、技击等内容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需要改进之处,认为24式太极拳图书的改进能对传统太极拳、传统武术甚至传统文化的继承和研究发挥较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取名于古典哲学中的"太极",表达了太极拳研习者对宇宙的认知以及对外部事物自身规律的把握。由于缺乏构成哲学的基本要素,太极拳不能被称之为一门哲学。但是,在老庄思想的长期影响下,太极拳具有了一定的哲学意趣,并形成为一种道家修养身心的养生之术,而演练太极拳则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不断探索和追求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太极拳对青少年健身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运用心率遥测法,测试青少年演练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过程中的心率变化。结果表明,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能够对青少年产生一定的负荷;在某些身体机能和身体素质方面,课外经常从事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运动的青少年好于课外较少活动的青少年。认为,从事陈式老架一路太极拳锻炼对青少年的健身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康辉先生讲解、蔡汉生演练的这套陈式太极拳是陈式太极拳名家洪均生先生传授的。  相似文献   

19.
中华太极拳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如今人们在演练太极拳过程中与太极拳的艺术本质相悖,为“技”而练之,领会不到太极拳神韵艺术情感之奥秘。  相似文献   

20.
作为大众健身的太极拳,人们在练习中普遍使用音乐来进行配乐演练,尤以选用中国民族古典音乐为背景者甚多。在练习中加入了音乐,令人耳目一新,既调动了锻炼者的积极性和健身效果,也丰富了太极拳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更发展和张扬了民族文化。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实地调查、教学实践等方法探讨了民族音乐与太极拳的内在联系、民族音乐在太极拳练习中的积极作用以及太极拳与民族音乐的互惠,以期让更多的人关注太极拳配乐,在旋律优美动听、节奏均匀缓慢的民乐伴奏下习练太极拳的同时,更深层的诠释、展现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