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认同中国的文化与价值理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结合当前出现的种种困境,我们要围绕"三力",扎实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程,即保持高度文化自觉,加强国内文化建设,增强文化感召力;挖掘文化核心价值,塑造中国精神,增强文化影响力;推进文化创新,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传播力。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世界,文化作为软实力,体现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无所不在,而又不知不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未来的文化发展目标:"从2020年到2035年……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新时代一定会、也一  相似文献   

3.
十五年来,<中国文化研究>一贯坚持弘扬中华文化、融通古今中外的方针,正确处理了创新与继承、前沿与基础、宏观与微观的关系;既尊重名家,又积极扶植新人;既为本校学者提供了展示学术成果的园地,又注重刊载校外学者的力作,因而成为一个高品位、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这是值得庆贺的.  相似文献   

4.
国学是中国特有的一门学科,它以儒家经典文献为主,兼及诸子百家"五四"以前的政史诗文著作为研究对象,在校勘、训释的基础上,阐释作品的积极意义并探讨学术思想发展变化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国学具有学术性、国家学术形象的代表性、研究对象不可更改的终结性等特点。国学与传统文化、炎黄文化、中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又保持互相的学科界限。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的提出不但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提供了坚实保障,同时更有助于中国人民树立起文化自觉和对中华文化的坚定信念。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对自身文化的充分认同及积极践行,是保持国家及民族长期稳定发展的内在需要,具有丰富内涵的文明底蕴是文化自信的深刻思想根基,在面对当代中国和世界急速发展的浪潮之时,其所具有的时代价值仍然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和探索。  相似文献   

6.
从钱穆的中西文化比较看他的民族文化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学界誉为“博通四部、著作等身”的国学大师钱穆先生(1895—1990年,字宾四,江苏无锡人),是一位以研治中国文化而蜚声于世的著名学者。他一生致力于本民族的文化研究,自觉以阐释和弘扬中华文化为职志,展现了一位富有高度文化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的学者对民族文化的深切关注和深刻思考。钱先生毕生以复兴中华文化为己任,而他对中国文化的抉发、研讨,他的文化思想、文化主张,又是建立在他对中西文化比较研究基础之上的。他力图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以观同察异,并在此基础上去探寻和揭示中国文化的主要特质和基本精神。换言之,他研究西方文化,对比中西文化的同异,其着眼点仍落在阐扬中国文化上,旨在张扬文化的民族个性,揭橥中华文化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迅速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当今的中国几欲被视为与美国一争高下的重要实体,整个世界从未像今天这样如此关注中国。然而,一直以来在以西方文化与意识形态为主导的世界里,中华文化长期处于弱势的边缘状态。如何准确、深入、有效地向世界介绍中国,成为时代的当务之急。中国文化"走出去"离不开"人",优秀跨文化传播人才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核心力量。当今,我国文化传播领域的优秀人才严重缺乏,难以满足世界了解中国的巨大需求与强烈渴望。面对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历史使命,如何有效地在中华文化本土培养高质量的跨文化传播人才成为时  相似文献   

8.
<正>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要加强顶层设计,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我们要向世界传播哪些文化价值观、如何以对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如何评估"走出去"的效果,都是有待探讨的课题,而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中国文化的对外翻译。提升我国整体翻译水平,关键在于培养一支跨语言、跨文化、跨领域的高素  相似文献   

9.
正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独具中华文化魅力。植根于春节文化,每年农历除夕之夜播出的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大型综合性文艺晚会,自1983年创办以来,至2015年已历时32年。三十多年来春晚在继承与弘扬传统春节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品牌影响日益扩大。它不仅是中国最著名、播出历史最长的电视节目之一,还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评为"全世界收看人数最多的晚会"。2015年春晚借力新媒体,又成为全球最大的综艺互动节目,一分钟8.1亿次的互  相似文献   

10.
言论集纳     
<正>浙江大学教授许钧在2017年8月9日《人民日报》刊发的《文化译介助推中华文化走出去》一文中认为:中华文化的译介要注重系统性。当前,社会各界尤其重视中国文学的译介。中国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译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中华文化要真正"走出去",应以思想为先导。中华文化有根、有源、有脉,这些都体现在中华文化典  相似文献   

11.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在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时代热潮中,相信所有从事人文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正人物名片傅益瑶,中国画坛巨匠傅抱石之女,改革开放后被选派到日本学习艺术,致力于弘扬中国水墨画,获奖无数。障壁画、民间祭组画和诗意画是她的主要创作门类。在继承父亲创作手法的同时,她又能把传统的水墨技法与时代感有机地糅合在一起,创作了一系列富于变幻又充满情感的作品,成为当下中日两国文化交流领域富有盛名的画家。2016年,她与金庸等文化名家入选中国第五届"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时,获得的颁奖词是:"传巨匠衣钵,笔走金陵一脉;渡东海学艺,技惊扶桑画坛。撷唐宋文采,集俳句精华。巨幅壮阔,气贯长虹,酣畅演绎中国山水;悬腕挥毫,诗意深沉,倾情贯注浓郁和风。弘扬水墨传统,促进民间交流,文化使者,一代佳人。"  相似文献   

13.
“国学与中国当代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学与中国当代学术”研讨会综述桐川1997年12月,北京语言文化大学中华文化研究所与《中国文化研究》杂志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联合举办了“国学与中国当代学术”研讨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和首都主要高校从事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李学勤、曹道衡、褚斌杰、聂石...  相似文献   

14.
"敦煌艺术既是中华传统艺术的典范,又是全球交往和全球化的产物。"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冲击下,对敦煌艺术创新应用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不仅可以为缓解敦煌文化老化趋势、复兴敦煌文化提供一些建议,同时更是中华文化在新时期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使壁画摆脱传统的标志性符号,不再仅仅是视觉欣赏的旅游产品,进一步发掘其核心精神成为中华民族血脉传承的印记,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15.
杨万涛 《文化学刊》2008,(3):122-124
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是师范院校必须深入研究和全面落实的义不容辞的责任。除了课程设置外,校园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弘扬中华文化的阵地。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交流》2014,(10):3-3
在共和国诞生65年的伟大征程中,亿万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不息。中国梦是中华民族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现世今生的梦。本期《共和国之歌》专栏记录了一批很有理想的逐梦人从寻梦、追梦到圆梦的奋斗足迹,刊载有:反映民间文艺繁荣创作的浦江农民诗人群体、体现新农村精神家园蓬勃发展的临安文化礼堂的建设先行者、表达都市媒体关注新目光的杭州摄影师和"走出去"传播中华文化的浙江艺术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6月28日至7月7日,由湖北省委宣传部主办的"荆楚文化欧洲行"活动在意大利、捷克、匈牙利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旨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部署,推动荆楚文化"走出去",深化友好省区交流合作。活动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图片展、少儿画展为主体,辅以拜访、会谈、签约等形式,分享了新时代湖北故事,传播了荆楚文化,取得良好成效。一、基本情况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战  相似文献   

18.
赵亚平 《文化学刊》2012,(1):1-F0002
<正>新年伊始,《文化学刊》重申创刊伊始提出的办刊理念:力求创新、求是、争鸣、前沿,以瞩目学术前沿创新使学界瞩目,因关注现实文化问题让社会关注。我们还要重申《文化学刊》的办刊主旨,就是要以自身这个文化学术平台为"公器"做好文化研究的大文章,以学术参与现实,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探索、导引和彰显现代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9.
<正>最近中央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应当看到,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日益扩大,西方各种社会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以洋为美、以洋为尊、过洋节为乐,甚至贬低、漠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这都迫切需要我们加强民族本土文化的传承、弘扬与  相似文献   

2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基本内涵,为新形势下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遵循。推动中华文化跨文化传播,特别是推动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去,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2 015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由国际儒联主办、北京外国语大学参与协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