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克·帕尔默 《教师》2014,(16):F0002-F0002
正教师为着心灵的自由选择他们的职业,但教学要求常常使得很多教师心灵失落。我们可以再一次鼓起教学勇气,像优秀教师那样——把心灵献给学生吗?本书建立在一个最普通的信念之上:优秀教学不能被降格为技术,优秀教学源自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善。在本书中,帕尔默带领着教师,为重新点燃教师对人类最困难最重要的教育事业的热情。进行了一次心灵之旅。这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它重新激发教  相似文献   

2.
美国著名作家帕克·帕尔默的著作《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指出,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对于当今急功近利、技术优势的社会,如何解决忽视学生作为人之教学问题,《教学勇气》无疑给教师以深刻的启迪。本研究基于教师心灵的历史背景和现代困惑,阐述教师心灵的人师之教学理念与教学作用机理,挖掘其教学思想的独特性;同时,启示我们寻求现代教学中心灵之缺失的解决路径,在于彰显教师心灵的人师之生命本质。  相似文献   

3.
刘徽 《现代教学》2006,(3):58-60
帕尔默是一位作家、教师、活动家,被人们誉为“权威教师”。他的著作《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围绕“教学是基于教师的心灵,即教师的自我认同和自身完整”这一中心,列举了一种分离的生活并剖析了其背后的原因,鼓励教师过一种内心完整与和谐的生活,从而更好地投入教学,并提出了教育改革应从教师心灵出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吴群 《湖南教育》2007,(2):45-46
对我来说,读书之美妙不仅在于书本身的好,还在于我是在一个适当的时候遇上了它.在已经历了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开始对教育教学问题自觉思考之时,我有幸与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相遇,看作者从关注教师心灵的角度来解读教师,解读教学,解读教育,让我有豁然开朗、重获教育生命之感.  相似文献   

5.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一书是由美国学者、教师心灵导师帕克·帕尔默所著,作者从教学要从心灵出发,分析了教学的困惑是我们对教学技术的过分重视,忽视了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是我们对客观知识的过分迷恋,忽视了主观的契合;是我们对智力的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语言是教师展开工作的基本途径,而声音是语言表达的根本。教师可以通过改变自身的声音音质,更好的服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声音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魅力声音的三方面影响以及如何拥有魅力之声三点诠释了教师教学声音之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7.
教了一辈子的书,当一名好教师可以说是我毕生的追求。实际上,我也曾经认为自己是一名好教师,并为此而沾沾自喜。是帕尔默的《教学勇气》(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这本书让我真正明白了,我还差得远呢!爱护学生、认真教学、受到学生欢迎,以这些标准来理解好教师,确有肤浅之嫌。帕克·帕尔默告诉我:"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说得通俗一点,好教师的教学,与教师自己作为人的真心真我、真  相似文献   

8.
纯属偶然,发现先生的书桌上躺着一本借来的书——帕克·帕尔默的《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顺手翻开,导言里的两个段落扑人眼帘——“我是用心的教师。有时在教室里我忍不住喜欢。真的,当我和我的学生发现可探索的未知领域,当我们面前展现曲径通幽、柳暗花明的一幕,当我们的体验被源自心  相似文献   

9.
这是目前帮助教师走上专业发展之路的最优秀的一本书。此书将重新点燃你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带领你进行一次激动人心的、深刻的、探索教学本质的精神之旅。这本书直逼教师的心灵世界,让你在纷乱的教学中反顾内心。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与我们同在,忠诚于我们,你就带来了丰饶的祝福。"我宁愿选择这样的方式来理解卢米的诗句,慰藉我教师的心灵,也敬献给我们的学生。这是给一代又一代学生的祝福。教学是相通的艺术,很多时候,那些出类拔萃的学生群体,他们的生活往往被那些具有教学勇气的教师所改变;而这种勇气是从教师内心本原与世界的景观中最真实的地方开始的,它是一种引导和驱使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一直是很多教师谈论的焦点,结论不一.有人认为,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这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也有人认为,学生是主因,老师是外因,主因决定外因,这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这两个观点似乎都有道理,但我觉得教学这两个字告诉我们,教与学是互动的过程,离不开教师兢兢业业的教学过程,也离不开学生勤勤恳恳的学习过程.本文主要从如何教好和学好两方面谈论一下自己的观点.一、"有效教学"的定义有效教学即师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教学活动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评价课堂是否有效的唯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教育哲学的观点,考察和分析了教学过程中主客体关系和教师主体需要对实现教学价值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以下两个观点:一、强化教师的主体性地位,恰恰是为了提升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层次,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建构学习主体”。二、教师主体的需要,是教学价值关系存在的重要基础,它若能够合理地整合社会需要、学生需要和教师自身需要几个部分,就能够较好地反映客观需要,这对教学过程优化,对教学过程价值的实现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3.
郁存军 《新疆教育》2012,(13):156-156
教师写教学反思的过程是不断查找自身的不足,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和提升自己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自我成长的过程。我认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反思:反思“教师自己”;反思“学生”;反思“别人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李建锋 《物理教学》2023,(10):29-31+28
评课活动是评课教师学科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教师在评课时,其实是以自身作为参照物,将自己的教学理念、教材解读、教学方法、学法指导及教学设计等与授课教师相比较。作者针对市名师工作室不同教师的评课观点,从中观测评课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并提出提升教师评课能力的途径,优化学科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大学教师还是重教学轻研究好辛婷我的老师告诉我“教学的任务和科研的压力,有的使他力不从心”。我理解老师的苦衷,但我不解的是———大学教师非得要搞科研吗?“大学教师搞科研”这一观点的提出起影响作用的当数1809年创办柏林大学的威廉·冯·洪堡。他认为大学的...  相似文献   

16.
耿华 《教师》2010,(24):28-29
教学反思就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自身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的一种行为,对教学行为和教学过程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识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关照自身的教学行为和具体的教学情境,以开放的心态接纳不同的观点,从多角度积极思考问题、探究教学活动,并对自己的选择与行为负责。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首先要从教师的自身做起,教师本身要有发展的愿望,有发自内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正>一、创新教学设计,激发学习兴趣2009年8月29日,我去太原讲了一节提高自身素质的课,课题是"教学设计行为的创新"。我深深体会到课前的教学设计是多么重要。这部分内容是今年暑期小学语文教师课改  相似文献   

18.
人才的培养在于教育,而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所以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因此,教育的首要任务是研究学生,探究学生的内心世界、情感世界。其次,要研究教师自身,要探究自己是否适应学生、如何适应学生,能否赢得学生的爱?再次,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探究新教材,不断地补充更新自己大脑中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教师、教材”进行‘三位一体’综合探究。下面我就这一观点谈谈自己的薄见。  相似文献   

19.
王佩佩 《现代语文》2008,(7):123-123
提起作文教学,很多语文教师感到头疼。对于作文教学,教师普遍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1.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是由学生独特的个性特征决定的;2.作文需要老师来教,老师的任务是教给学生作文的一些所谓的“章法”,即应试作文的一些基本规则,比如首尾呼应、中心突出等等。我认为这两种观点都有些偏颇:  相似文献   

20.
帕克·帕尔默在《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中,指出教师自身认同的重要性,从共同体的视角强调教师通过认知、教学、学习于教育共同体,来达到教师心灵的完整性。本文主要是基于教育中的单向教学实例对教师心灵、共同体进行理解与诠释,召唤一种具有生命力的教师心灵和希望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