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画的英文"Animation" 一词源自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为灵魂;动词animate是赋予生命,引申为使某物活起来的.所以animation可以解释为经由创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东西像获得生命一般地活动.广义的动画是指把一些不动的东西(绘画或是木偶),运用逐帧拍摄的方式制作并放映,使之变成运动的影像.  相似文献   

2.
电脑动画技术中的动力学动画技术也就是基于物理模型的动画技术,是八十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计算机动画技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它已在图形学中成为一种具有潜在优势的三维造型和运动模拟技术。尽管该技术比传统动画技术的计算复杂度要高得多,但它能逼真地模拟各种自然物理现象,这是基于几何的传统动画生成技术所无法比拟的。传统动画技术要求预先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几何位置、方向和形状,其运动则往往通过前面第一节中所介绍的参数关键帧技术来完成。因而,欲模拟一个逼真的自然运动需要动画设计者细致、耐心的调整,要求…  相似文献   

3.
浅谈动画叙事结构和分镜头的节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思思 《新闻界》2008,(6):173-174
在所有的艺术种类中,可以说动画的节奏形式是相当复杂的,因为动画是综合性的艺术,在动画画面中影像的形态多种多样。节奏在艺术作品中以特定的形式存在,在动画中,节奏主要体现在叙事结构、分镜头等等方面。寻求各个节奏的要素与动画完美结合的规律、方法、技巧是本文讨论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节奏是运动的产物,是生命本身的现象,它存在于运动和变化之中。在影视艺术中,节奏来源于各种视听元素的运动和变化,它是表现创作者情绪,吸引观众注意力,激发情感共鸣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过程动画指的是用一个过程去控制物体的动画。过程动画经常牵涉到物体的变形,但与前面所讨论的柔性物体的动画不一样。在柔性物体的动画中,物体的形变是任意的,可由动画师任意控制的;在过程动画中,物体的变形则基于一定的数学模型或物理规律。最简单的过程动画是用一个数学模型去控制物体的几何形状和运动,如水波随风的运动。较复杂的如包括物体的变形、弹性理论、动力学、碰掸检测在内的物体的运动。另一类过程动画为粒子和群体的动画。粒子系统动画方面的先驱是Reeves,他于1983年所发表的论文中成功地提出了一种模拟不规则模糊物…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动画运动生成的方法和原理杨四亦1.运动生成方法的研究内容1.1计算机动画是一门综合的边缘学科在计算机图形学的基础上,计算机动画的研究主要针对动画运动的生成方法。以前,更多地是把计算机动画运动生成方法作为计算机图形学的一项研究内容的延伸,把它看成...  相似文献   

7.
节奏是指一种有一定速度的节拍,按一定的规律组织起来。再美好的高低音,只有在节奏的组织下才会呈现出动人的美感,实际上节奏不仅限于声音层面,景物的运动和情感的运动也会形成节奏。我们做电视纪录片,一直在强调故事化、人性化,而要讲好故事、突出人性化,就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手段——节奏。只有把握好了讲述中的节奏,电视纪录片才会像交响乐一样,激发观众共鸣,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渲染情绪。  相似文献   

8.
《电子出版》2004,(4):44-45
运动捕捉技术从本质上改变了动画制作的方法,缩短了动画制作时间,且运动效果更为逼真、生动。它利用运动跟踪设备采集真实人体运动数据,驱动角色模型。该方法在电影和游戏中正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运动捕捉主要采集的是特定个人的运动数据,有其固有的缺点,缺少灵活性,在  相似文献   

9.
节奏美──毛泽东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节奏,是事物有规律的运动、组合方式,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及人类社会,是审美形式的法则之一。郭沫若指出:“宇宙内的东西没有一样是死的,就因为都有一种节奏(可以说就是生命)在里面流贯着。做艺术家的人就要在一切死的东西里看出生命来,一切平板的东西里看出节奏来。”(《文艺论集》)毛泽东新闻作品的布局结构,在速度、变化、动静、对比、秩序、层次、因果等关系上都处于高度和谐状态,具有鲜明的节奏美,是他的新闻作品审美特色的因素之一。其节奏美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奔放飞湍的节奏美。急…  相似文献   

10.
节奏是电视专题片的运动方式,表现为电视镜头在电视专题中的长短、快慢、张驰程度。明快的编辑手段、和谐的内在运动规律,有序的表现手法,都会使电视专题片呈现出活力,让观众在流畅、自然的节奏中感受电视专题的独特魅力。电视专题片的节奏主要表现为编辑节奏、动作节奏、声音节奏和新闻事件的情绪节奏四种节奏运动形态。  相似文献   

11.
节奏是播音的主要表达技巧,尤其是现时期的新闻播报,对节奏的内涵赋予了更多的时代色彩,对节奏的把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学家认为:节奏是使美的内容得以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形式。节奏是艺术的生命。节奏原本是音乐术语,指音响运动轻重缓急的规律,是乐曲结构的基本要素。在播音中,节奏应该是全篇稿件生发出来的、播音员思想感情的波澜起伏所造成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声音形式的回环往复。尤其是新闻播音,从某个角度上讲,是否顺心入耳, 节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影视剧配音和为动画片配音同是一种配音活动,由于创作手段和创作内容不尽相同,从而形成各自不同的特点。为影视剧配啻是配音演员以原创人物的语言、性格、音色、音量、语音、语调、情绪、节奏为依据,在对作品深刻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运用声音,展示人物个性,表现人物情感的艺术再创造。动画配音(这里指国产动画片)是配音演员以文字形象和动画设计师绘出的画画形象,也就是视觉形象为依据,通过自身对作品的深刻理解,运用自己的声音,展现动画人物造型的个性,把握语言节奏的艺术创造,而不是再创造.影视剧的创作手段和形式是影视…  相似文献   

13.
张岩 《新闻传播》2009,(8):141-141
节奏是运动着的影视艺术元素的有机统一体.它为诸艺术元素的不同运动形态和表现方式所制约。因此,影响、决定影视片节奏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复杂多变的。傅正义把决定影视剪辑的因素分为十个方面:内容特色.主题情态,结构形式,动作特点,时空变化,造型特征,镜头的连接方法,摄影机的运动方式,镜头长度,声音构成。笔者学习影视剪辑的过程以及实践中对影视剪辑的理解.结合傅正义的十个方面,理解为决定影视剪辑节奏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古人云:诗无达诂,文无定法。一篇文章的好坏与耐读与否,有很多衡量标准,除了通常意义上所说内容和形式上的要求外,文章内在的节奏也十分重要,这应该属于更高层次的标准。在音乐中,节奏就是音乐的脉搏、就是音乐的生命。节奏包括了音乐中各种各样的运动形态,既有轻重缓急,也有松散与紧凑。当然,在我们摄制一些电视专题节目时,节奏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节奏把握得好与差直接影响到整个电视专题节目的质量。电视专题节目中的节奏主要表现为长短、快慢、张驰程度等。如果说一个编导记者在拍摄一个  相似文献   

15.
电脑动画制作过程概述张嘉亮电脑动画在制作手段上与传统手工动画有很大的差异,三维电脑动画更是如此,它是在计算机中生成数字图形,设置它的运动,并用各种真实感处理方法来生成逼真图像,并转成模拟信号的过程。三维电脑动画通常分成以下几个制作过程:输入素材;造型...  相似文献   

16.
编辑剪接是电视节目制作的最后环节。它要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将多个不同内容的画面,进行形象材料的组接。从简单的事实中,创造隐喻、创造节奏和创造思想,使电视节目的主题更加突出,更加深化。电视节目的节奏有内在节奏和外在节奏。内在节奏是人物的内心世界,由情节发展的冲突而产生的节奏。外在节奏是主体运动、摄影机运动以及编辑剪接率等形式的节奏。内在节奏是平铺的,外在节奏是观众的视觉能直接感受的。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如何创造节奏来营造节目气氛,本文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和认识。一、用扩大画面信息量来加快节目节奏。在编辑电…  相似文献   

17.
《电子出版》2004,(4):43-44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基于物理模型的关节动画就进入动画研究者的视野,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这段时间,是人体运动仿真研究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研究人员创造出许多有效的方法,把基于物理模型的动画技术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许多方法到现在还是人们研究的焦点。基于物理模型的动画技术虽然能产生逼真的运动效果,但计算的复杂性极高,很  相似文献   

18.
程禹 《传媒》2014,(10)
正水墨动画是传统水墨画与动画相结合的产物,以动画的方式为静态的画面赋予了生命,是中国特有的动画艺术形式,也是世界动画史上的一大创举。它的出现使中国动画打破了长久以来"只进不出"的局面,为世界提供了中国式的动画体验。诞生与发展1960年,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诞生了。这是中国动画、乃至中国艺术史上的一大创举。它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艺术碰撞的结果,将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水墨画引进了动画的创作之中,将两种艺术的优点集于一身。这部水墨动画一问世,中国水墨所特有的意境气氛和优雅灵动的画面感,以及那些来自于齐白石笔下的动物造型使整个动画片带上别样的艺术情调,打破  相似文献   

19.
在三维计算机动画中,把人体作为其中的角色一直是动画工作者感兴趣的目标,因而关节动画越来越成为人们致力解决的课题。在这一方面引人注目的早期工作从动画电影((TodePeltrie})和KRendezvousaMontrea1D可见一斑,而近期在这一方面的工作更是令人惊叹不已,如电影《终结者回》、《保罗纪公园》。虽然计算机动画在广告、娱乐、教育、科学计算可视化和仿真等领域占据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体和动物动画的许多问题仍未很好解决。人体具有200个以上的自由度和非常复杂的运动,人的形状不规则,人的肌肉随着人体的运动而变形,人的个性表…  相似文献   

20.
论动画艺术的审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婷 《现代传播》2005,(5):65-67
如今,文艺作品作为商品也进入了市场,特别是动画片的商业性尤为突出,这是否意味着动画创作的目的就是为了谋取经济利益呢?应该说,动画片首先应该是为了审美的需要,即满足创作主体和观赏主体两个方面的审美需要,这是个基本前提,惟其如此,才能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一、动画创作主体的审美创造(一)审美主体与自然、社会、人生的高度融合动画原本是无生命的幻象,动画家将自己对生命、人生、社会、自然的感悟、理解、思考,倾注在动画之中,使无生命的图画仿佛有了思想,有了情感,实际上是动画家自己的生命律动通过动画形象显现出来,才唤起了观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