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的现场采访是利用现场音响和记者的现场解说、述评组合成的一种报道形式。记者是边观察、边采访、边解说。报道与新闻事件的发生同步进行,使听众如临其境。[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许彭 《新闻世界》2011,(5):46-47
深度报道是一种全面、深入的新闻报道形式,创作广播深度报道应该结合深度报道的特点来进行。笔者认为可以从选择典型、显著的新闻事件;挖掘事实的深层内涵;注重现场采访,全面收集各种音响素材;注意从现象中过滤并提炼信息;叙议结合,充分发挥深度报道的评论功能五大方面来做好广播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3.
电视现场采访报道是电视记者或节目主持人置身于新闻现场,出图像并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采访、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电视现场采访报道是一种重要的新闻报道形式,它可以将新闻的主要关系、新闻现场的环境、事件细节及可能在现场遇到的各种反应都能直接诉诸于观众的听觉和视觉,  相似文献   

4.
崔宏 《青年记者》2002,(6):36-37
所谓现场采访报道,就是记者在新闻现场以直面采访的形式,直观地对新闻事件或人物进行现场报道。其主要特点是部分或全部地通过现场采访反映报道主题,听觉、视觉双渠道传输,增强了节目的可信度和感染力,成为目前电视宣传中常用的一种报道形式。  相似文献   

5.
诸焰 《视听界》2011,(4):106-107
广播新闻访谈节目是指把相关人物请进电台直播室,由节目主持人在直播室进行现场采访,不经任何剪辑整理就直接播出的一种广播方式,是围绕新闻事件、事态进行访谈式深度报道的广播新闻节目形态。这种直播室采访不带任何加工痕迹,由于采访与播出同步进行,不能重来,要求一次成功,所以,它也是对广播节目主持人综合能力以及现场应变能力的极大挑战。广播新闻访谈节目的成功,主要取决于访谈话题、访谈者两大基本元素。  相似文献   

6.
王海 《新闻传播》2005,(5):68-68
现场报道是广播新闻的重要体裁之一。记者在新闻现场直接向受众口头报道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样式,称为现场报道。它是最富广播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广义的现场报道包括使用电子新闻采集设备,记者进入现场而作的报道,如现场直播、现场采访、现场的口头播报等;狭义的现场报道专指记者在新闻现场根据自己的观察,当场口述自己的见闻,直接将新闻事实报道给观众。  相似文献   

7.
电子采访录像设备的使用,使电视现场报道真正成为现实,并且成为电视新闻中最真实、生动的报道形式。所谓现场报道,一类是指记者在动态事件发生的现场完成的报道,这种报道与新闻事件是同步的,它的时效性也最强;另一类是指记者对某件事进行的现场采访和报道。不论是对正在发生的动态事件的现场报道还是对某件事的现场采访,记者记录下的镜头,应该体现事件过程的完整(这里所指的完整,并不是自然主义拍摄的东西)。而完成这一目的的最佳表现方式,就是纪实手法的运用。纪实,是对正在发生的事件的记录,是对行进中的生活的取材,它不仅…  相似文献   

8.
民生新闻主要是与老百姓的生活相关题材的报道。从狭义上说它就是以老百姓的身边发生的事情为题材,进行现场采访以及调查,并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传媒方式报道出去。从广义上说它是社会新闻的一种,其内容上主要是关注老百姓日常经济、社会生活信息这些相关新闻事件为主的社会新闻体裁。民生新闻关注的焦点是民生、民意、民情等三个方面,这会更好地亲近百姓的生  相似文献   

9.
应提高记者现场采访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提高记者现场采访水平电视记者现场采访报道中认真运用提问,是正确体现报道意图的重要手段之一。可是,我们在看电视现场采访报道节目时,常听到有的记者向被采访人提出的问题,不仅庸俗、幼稚,让人感到很不舒服,而且有时甚至与报道宗旨相背离。如近日看到某电视台记...  相似文献   

10.
电视这种媒体与广播、报纸相比,它是一种直观性、形象性媒介;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河南电视台《中原焦点》、《周日观察》是深度报道节目。这种节目很大部分是由记者通过现场采访完成的,节目的访谈分量是很重的。这种深度报道由于结构复杂、事实情节较多,很容易走入让观众看不懂或很抽象的怪圈。如何使访谈分量很重的深度报道有一张生动的面孔,完全取决于访谈的效果。所以记者的现场采访必须具象化,发挥电视这一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明白了这一点,记者在采访中才能自觉地运用电视的特征,为新闻信息的传播寻找到形象化的方式,避免虽思想深刻而语言却晦涩、抽象的问题,尽可能多地提供给观众可听可看的信息。  相似文献   

11.
曹晓峰 《视听界》2010,(6):112-113
一、真实性 现场采访能满足观众对新闻事件现场目击的心理要求。电视新闻有画面,有声音,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人们可以从屏幕上清清楚楚地看到新闻事件的实际场景,听到现场音响。报道活动着的人、运动着的事,使静止的东西动态化、平面的东西立体化、抽象概念的东西形象具体化,使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重现在受众面前,让人感到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要做到这些,须下大气力,抓取典型画面,完整地记录自然状态下的客观存在。  相似文献   

12.
在特殊新闻现场中,广播是灵活快捷的新闻媒体,有着其他新闻媒体难以替代的优势.特殊新闻现场报道,是指报道者(记者、主持人)在特殊新闻现场(一般指灾难性现场或突发事件现场)利用实况音响、现场采访同期声和报道者的现场解说、述评组合形成的报道形式.与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相比,广播在特殊新闻现场报道中,尤其与互联网媒体联动后,具有实况声音、多现场互动、移动性、伴随性报道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或节目主持人在新闻事件现场对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向观众做口头叙述、评论新闻事件,同时通过镜头展示现场动态和环境的一种报道形式.通过记者身临其境的"镜前"新闻叙述以及对当事人或有关人员现场采访,以声音和图像的双重优势,使观众产生同步感、现场感、亲切感、参与感.这种现场报道方式深受观众的广泛欢迎,也一直被电视新闻界所推崇.  相似文献   

14.
广播是以声音为载体来传播信息的。因此,要增加广播的可听性,就需要前方记者发回大量具有可听性的录音报道,这就对在异地采访的广播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身处异地的记者往往到各种条件的限制。那么,作为一名广播记者,如何更好地运用采访器材,完成采访任务呢?2002年,中国华艺广播(CHBC)先后推出大型异地直播报道《CHBC直播大西南》和《CHBC三峡不了情》,对广播大型异地直播进行了积极地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5.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突发事件虽然常常让媒体猝不及防,但是新闻界有句老话:新闻是易碎品,意思就是,新闻是最新事实的报道,时间稍微滞后即成为明日黄花,因此,媒体面对突发事件重视报道的时效性十分重要. 广播所特有的“短、平、快”功能是众所周知的.同时,广播媒体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进行异地连线播报,与报纸和电视等其他媒体相比,其优势不言而喻.面对突发事件,广播记者应充分发挥广播的这些优势,及时抢占新闻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6.
广播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记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直接向听众口头报道(也可以配置音响)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形式。现场报道是广播电台具有自身媒体特色的报道形式。在媒体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作为最能体现广播特点、最能发挥广播优势的现场报道,以其直击性、生动性和权威性越来越受到听众的欢迎。本文从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题材、记者素质、现场报道注意点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当前广播新闻如何能更好地实现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17.
任静  孙辉  尹俊 《新闻前哨》2004,(9):51-51
电视新闻评论是电视传媒对当前重大事件或重要问题发表意见,作出分析判断或评述的一种节目形式。电视新闻评论在传播艺术上有哪些方法呢? 一、理性抽象与直观具象相结合,达到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的统一。 与报纸评论、广播评论相比,在提供论据、展示论据并使之为说理服务的环节上,电视能发挥现场采访报道、纪实拍摄  相似文献   

18.
王怡兵 《东南传播》2016,(9):110-112
广播现场直播报道于第一现场、第一时间向受众传播重大或突发的新闻事件,凸显广播轻便、迅捷、覆盖面广的特点,成为当代广播占领舆论前沿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广播新闻直播报道的形式越来越多地被各级各地广播电台采用,也越来越广泛地为听众所认可。本文试图通过若干节目实例,梳理出面临重大或突发事件时广播现场直播报道的传播策略,以期对如何做好广播现场直播报道提供可行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广播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越来越多,无论是自然灾害的报道,还是人为事件的报道,广播媒体直播报道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播报道的质量高低和主持人的表现有着重要关系,因此在突发事件的直播过程中,我们要想获得更加清晰、具体、全面的事件信息,就需要广播主持人对自己的角色和作用有着清晰的认知。下面本文就对广播主持人在突发事件直播中所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崔平 《记者摇篮》2008,(12):48-49
体验式报道,就是记者深入新闻现场、体验新闻采访对象和新闻事件而采写的一种新闻报道。这种报道真实、自然、亲切,现场感强,有可读性。而目前的体验式报道,则是在记者深入新闻现场采访的基础上,邀请部分读者一起体验,从而形成的全新的策划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