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教工》2009,(11):45-45
《中国青年报》发表署名文章说,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如实兑现劳动价值。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2.
分配率是衡量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与否的重要指标。分配率中劳动者报酬总额占GDP比重越高,表明劳动者的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所得份额越大,社会分配越公平。但由于目前我国劳动者的报酬总额计算范围窄、我国在一次分配中分配差距大,使劳动报酬总额占GDP比重在计算和评价上有先天缺陷。本文解析我国劳动报酬占GDP比重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对劳动报酬在一次分配中占比重的认识与评价标准以及正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工》2010,(1):46-46
《中国青年报》发表署名文章说,国民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关键,是如实兑现劳动价值。 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再次提出“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相似文献   

4.
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过低,是当前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直接原因。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劳动者收入”又是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环节,是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对于缩小贫富差距、缓解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彰显社会公平正义、激发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造成我国贫富差距过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占的比重过低,因此,我党提出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我国的社会和谐发展,缓解我国的社会矛盾。然而,要提高初次分配的劳动报酬比重,必须对我国的分配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公平的分配结构。  相似文献   

6.
建立完善的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也是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我国初次分配中存在劳动报酬占比偏低、最广大人民获取资产要素收入机会有限等问题,导致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改革完善初次分配制度,要在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同致富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大原则下,实行国民收入分配适当向居民收入倾斜,保证劳动报酬收入的正常较快增长,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分享全民和集体财产收入的权利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经济学教科书中,"国民收入的分配"没有作为一个知识点专门讲述,但是在如何实现社会公平的措施里,既说到初次分配中要提高劳动报酬的比重,更说到再分配要更注重社会公平,并明确指出,再分配主要是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实现的。因此,在教学中给学生补充国民收入分配的知识很有必要,让学生理解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而对于老师来说,更全面掌握国民收入分配的知识是必要的,如第三次分配、最终分配。如果有学生问到,则可以做出全面解读。  相似文献   

8.
近十年来,我国劳动者报酬不断降低的非正常现象,加剧了国民收入分配向资本所有者倾斜的趋势,这是初次分配不公的结果与反映。党的十七大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要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这是经济发展新阶段,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个极具深远意义的方针。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不公,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劳动和资本之间,国家、企业和居民三者之间,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之间收入分配不公等方面;形成原因有国家政策倾斜、劳资关系失衡、优势资源分配不公、法律法规执行不严、税收调控力度较小;治理收入分配不公,需要进一步加快中西部发展速度;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深化垄断行业改革;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取缔各种非法收入等.  相似文献   

10.
一段时期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明显下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失衡。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扩大就业、发展教育、拓宽居民投资渠道、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途径,实现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平衡。  相似文献   

11.
我国获取劳动报酬的主体是科学文化素质较低的普通劳动者,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较低,主要原因之一是劳动力要素素质偏低,参与价值创造和价值分配的能力较弱,主体作用未发挥出来.必须通过创造劳动者的就业机会,提高就业能力,增强其在初次分配领域的要价能力等途径,才能充分发挥劳动力要素在初次分配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2.
抽取440户居民,对泰州市2003—2012年居民收入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泰州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同向却不同步,差异显著;初次分配占GDP比重偏低;居民收入增长严重滞后于快速增长的GDP和财政收入;泰州居民的收入渠道比较单一。政府应贴合实际,继续深化体制改革,构建合理的收入分配体系,提高居民收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制度中初次分配的比重呈现出逐年下降趋势。这一趋势持续下去将影响到国内消费需求的增加,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加剧收入分配间的差距。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分析收入分配制度发现,造成收入分配不合理的原因在于参与收入分配的要素存在分配比例失调、分配结构不合理、积累与消费之间关系失衡等情况,最后据此原因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经济新常态下的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可喜变化。包括居民收入高于GDP增长幅度,工资增长的速度高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速度,劳动者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低收入群体快于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速度,西部地区超过东部地区的居民收入增长幅度。这主要是政府采取的减轻农民负担、增加财政补贴力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加大税收调控力度及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政策所致。需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收入分配格局更为合理有序。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指明了解决我国当前收入分配领域主要问题的突破口和重点任务,对于实现共同富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必须夯实居民收入增长基础、调整居民收入分配结构、拓宽居民收入增长渠道、规范居民收入分配秩序,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真正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相似文献   

16.
不确定性是转型经济中影响居民消费预期、制约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通过研究1990年以后我国居民收入结构的变迁,揭示城乡居民面临的收入不确定性风险,并基于收入不确定性视角给出提升我国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建议。研究表明,2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年均收入中不确定性收入的比重都呈上升趋势,其中经营性收入是城镇居民不确定性收入增加的主要来源,且增加速度较快,而转移性收入是农村居民不确定性收入的主要来源,但上升速度较慢。拉升我国居民消费需求可以从提高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劳动者报酬所占份额、快速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大力提高城乡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等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学界在判断居民收入占比是否过低,以及居民收入占比的合理区间应该是多少等问题上,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调整缺乏依据和目标.本文选用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工业化进程中居民收入占比变动的经验数据,总结出工业化不同阶段居民收入占比变动的一般规律.通过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工业化发展对等阶段的对照,得出我国工业化进程不同发展阶段居民收入占比的数量区间.  相似文献   

18.
如何切实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尤其是解决好当前社会各阶层间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把改革成果公正惠及人民群众,不仅需要国民解放思想,从已往纯粹就收入分配来解决分配不公的思路中解脱出来,摆脱单方面追求GDP数据增长的思维,致力于改善GDP增长与社会福利的差距,财政支出多方位倾斜于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而且需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不公的格局,扭转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下降的势头,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劳动报酬,打破垄断企业的特权,创造更多机会公平。文章着重探讨当前社会公正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收入差距的缘起,并探究具有可行性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前,造成国民收入分享不平等的主要原因是政府权力的干预、收入差距的扩大与劳动者报酬比重的下降等。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对国民收入分享机制进行改革,包括建立居民收入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真正提高劳动报酬;减少企业利润大量的资源性收益和垄断性收益;适当缩减政府各项收入,将政府公共支出的重点放在民生问题上;着重加强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深化财政税收制度改革,减轻企业和居民的税收负担;在行业垄断上进行改革,规范收费行为;改革和调整收入结构;等等。  相似文献   

20.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按要素贡献进行的分配,但结合近年来劳动和资本要素及C-D生产函数进行微分的方法计算出中国要素对产出的贡献情况,以及初次分配中各要素的比重情况,发现劳动要素的贡献明显大于劳动要素的报酬,初次分配中资本要素侵占劳动要素。结合收入分配理论,这种侵蚀主要源于劳动力市场的不均衡,而改变这种侵蚀必须提高劳动力在收入分配中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