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黎仁秀 《大观周刊》2011,(43):128-128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条件.如果一个教师不热爱他的学生.那他也就不可能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进行更好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故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相似文献   

2.
杜江南 《大观周刊》2012,(22):148-148
课堂是学校教学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是学生传承人类文化的基本形式。虽然计算机教学由于自身的优势不像其他学科会出现“一支粉笔一张嘴”、“老师从头讲到尾”的现象,但教师往往将目光停留在完成所谓的“教学任务”上,为教学而教学,讲完了内容也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知识也很难进入学生心里变成他们的真知。学生渴望愉快地学习,渴望成功.而交流型的课堂教学,不仅是一个知识获得的过程,更是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形成的过程,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兰奇平  陈永辉 《大观周刊》2012,(51):329-330
课堂是学生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由于现在每堂课时间的减少和每门课总学时的减少.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给原来教熟了的老套路、老方法提出了挑战。对于减时不减量这一矛盾,除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调整外.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4.
冉光玉 《大观周刊》2013,(1):179-179
我从事初中英语教学多年.有许多感受。特别是近几年的教改,教材在不断更新.这就对老师的教学观念要做相应的改变。既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在考试中出成绩。下面就谈谈自己的想法。一、培养兴趣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大的老师.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课堂上,老师就像导演,学生就像演员,师生互动。  相似文献   

5.
潘玉婷 《大观周刊》2012,(41):284-284
小学作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也是小学生最不愿意完成的功课。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导趣味作文,引导学生紧扣写作话题,大胆地走进生活,从自己的亲身经历中找到写作的素材让学生自由命题.让他们喜欢说什么就写什么,为学生营造一个自南的写作天地。  相似文献   

6.
郭斌 《大观周刊》2013,(3):116-116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语文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任务.必不可少的作法便是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理念是指导教学顺利进行的方向标。现在的语文教学提倡科学与人文并举,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在小说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关注的是学生自己的想法.他们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再加以教师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从而使学生在情感价值观上得到良好的熏陶.  相似文献   

7.
郑燕 《大观周刊》2011,(46):87-87
语文教学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这是不争的事实。于是,朗读在教学实践中就显得十分重要。当前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中是读起来了,教师们也听到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但暴露出来的不足是朗读教学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朗读教学时,教师有读无导,学生有读无效,有走入“死读书,读书死,读死书”的怪圈现象。如果我们教师努力引导学生,那他们就能少走弯路、节约时间、并掌握方法,从而掌握阅读方法,并提高阅读效率。  相似文献   

8.
罗理 《大观周刊》2011,(18):132-132
谈起学困生.就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很多老师都会无奈地摇头。 谈起学困生.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一张张稚嫩的脸庞.透着无奈;一双双困顿的眼神,流露着漠然。每一个班,都会有这样的学生。他们跟不上班集体的整体要求.不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他们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对周围的人容易抱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产生“你好是你的.我不好不关你的事”的消极心理。教师若冷落或无意伤害.他们就会很敏感的在心理上与周围的人之间形成一堵无形的“墙”.对老师产生对抗心理.当他们无所事事时.就会干一些违纪的事.甚至于一些违法的事引起别人的注意.这样就形成了所谓的“双差生”。  相似文献   

9.
陈平利 《大观周刊》2012,(14):283-283
学生很讨厌枯燥乏味的课.一堂物理课如果教师不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只是一味地让学生在抽象的问题中去探究某些干巴巴的结论.学生就会因此而厌倦.课堂教学就会冷场,学生情感就会冷漠.学生兴趣就会冷淡。如果教师注意收集身边一些与教学相关又充满幽默感得事例.巧妙设疑,就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文成才仁 《大观周刊》2012,(22):257-257
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教育工程,不是靠一朝一夕或轻轻松松地去做就可以完成的在这之中需要我们教师用心思考和不断实践,通过良好的教育途径,促成学生“知、情、意、行”的全面发展,树立起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果我们教师能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优势,并脚踏实地承担起学生正面教育的重任.那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必将能得到很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李凌云 《大观周刊》2012,(21):221-222
著名教育家赞可大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儿童和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作为中学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努力营造“这种良好的教学气氛”,保持学生兴致勃勃的情绪,思索判断的神态,  相似文献   

12.
黄国良 《大观周刊》2013,(1):195-195
英语是高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受多种因素影响,大部分学生对应于学习不感兴趣,致使我们的英语课堂效率不高。这就要求我们英语教师采取有力措施改善课堂教学。如果想上好课,教师应该先备好课,在课堂上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只要不断努力,定能使课堂效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13.
刘瑞仙 《大观周刊》2011,(41):142-142
一、对传统语文课教学实践的思考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师是主体.学生在课堂上只是扮演着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角色.教师往往是一讲到底.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精神.很难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素质教育呼唤以学生为本的主体精神.要求教育者要以学生为主体.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个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展开,教师要主动营造宽松、民主、自由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体验、观察、探究.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罗进  谢玲 《大观周刊》2012,(25):279-279
由于条件限制或实验器材不完善.在高中电磁振荡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把书上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或者用图示法进行教学。而本节内容对于高中生来说在以往的学习从未接触的知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形象生动地进行教学.学生就会对本节知识不易理解,难于掌握,也就不能正确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也觉勉强。  相似文献   

15.
王明花  安天华 《大观周刊》2011,(15):197-197
小学生活泼好动.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全凭兴趣而学。如果他们对老师讲的课不感兴趣,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认为在教室里上课是“受苦”,进而导致“厌学”、“怕学”、“拒学”的心理。这对我们教师来说,就是教学的失败。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教学才能吸引学生,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以下是我们的几点心得。  相似文献   

16.
杜红英 《大观周刊》2012,(37):264-264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很缜密的学科,如果学生对数学不能产生足够的兴趣,就难以进入数学之门。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7.
王语 《大观周刊》2013,(6):255-25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教师引导学生步入科学殿堂大门的钥匙,只有学得有趣,才会产生对学习科学知识的欲望,主动去学。也才能学得好。为了激发学生在自己的课堂上的学习兴趣.每一位教师都在不遗余力地尽力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企望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  相似文献   

18.
余萍 《大观周刊》2012,(21):137-137
会计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案例分析。而教材中表述比较多,这对于学生来讲就比较抽象,即使有案例,也存在案例所列的数据无来龙去脉。而中职学生又存在一个学习不主动,学习习惯差的特点,这就使得学生更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在财会教学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李晓燕 《大观周刊》2012,(32):252-252
我们都知道一个道理——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育改革的前提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和重要任务。传统的师生关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发展,老师与学生已决非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合作、互动的关系,体育课不再是教师教,学生模仿,而更多的是一种师生间的互动。教师能否任教育教学工作,学生能否全面、主动地发展,最终完成学习任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师生关系是否和谐良好。  相似文献   

20.
马晓华 《大观周刊》2012,(38):212-212
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有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因而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就成为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它也是教学的纽带。那么如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在教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则占主体地位.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应以此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