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士宇 《大观周刊》2012,(52):32-33
新刑事诉讼法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中设置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附条件不起诉与相对不起诉制度相比,在适用范围上存在一定的重合,同时附条件不起诉也有优于相对不起诉的司法效果。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新生的制度,应当进一步在事实认定、法律文书、教育效果以及适用程序上进行完善,从而实现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更有效的惩罚、教育和挽救。  相似文献   

2.
金亮 《大观周刊》2012,(45):99-99,89
考察帮教是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核心工作,,也是附条件不起诉机制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我国考察帮教体系不够健全,存在帮教组织不够齐备、缺乏专门帮教机关、检察机关承担考察帮教任务过多影响帮教效率等问题。可以从改善考察帮教小组人员结构、建立健全帮教组织、将附条件不起诉考察帮教工作纳入社区矫正等几个方面完善考察帮教体系。  相似文献   

3.
已于2013年1月1日生效的《刑事诉讼法》增设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并完善了不公开审理制度,相较于原有法律规定,在其基础上扩张了对媒体报道的法律限制,使得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报道空间有所限缩。本文旨在对原有媒体法律规制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盘点新出台的若干制度对未成年人犯罪报道领域带来的变化及影响。  相似文献   

4.
候景新 《大观周刊》2011,(46):31-31
刑事诉讼法兼有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机能,但从现实来看,后者的功能尚未得到很好发挥,正确适用不起诉制度,能够很好保障当事人的权利,与此同时,努力解决不起诉制度中存在的些许问题,为刑法职能的充分发挥提供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5.
起诉阶段刑事和解有利于实现诉讼效益,保护被告人和被害人双方利益,实现人权保障,最终实现刑法人道主义目标。应从明确起诉阶段刑事和解的适用条件、调解过程、和解结果、和解监督。构建起诉阶段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6.
原告撤诉后又起诉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的证据法庭是否组织质证,是司法实践中常见的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撤诉制度与证据失权制度的矛盾冲突。本文从现行法律规定到立法理论等多角度论证法庭对于原告撤诉后又起诉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的证据应当组织质证,并进一步提出协调撤诉制度与证据失权制度矛盾冲突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支持起诉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项原则。检察机关支持民事起诉有其现实必要性,我国应从立法到司法实践中加强检察机关支持起诉制度的完善。本文主要对检察机关支持起诉案件范围的界定,及支持起诉的方式提出了粗浅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赵国安  胡侠 《今传媒》2011,19(1):164-166
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要求对轻微犯罪的未成年人尽可能作不起诉处理,但不起诉后的帮教问题却存在种种疑惑。笔者建议将其纳入社区矫正体系,国家出台《矫正法》,强制规范管理。  相似文献   

9.
公益性数字图书馆因没有合适的著作权授权模式而遭到质疑甚至侵权起诉。本文从网络环境中最核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入手,结合《信息网络传播权条例》相关规定,提出公益性数字图书馆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附义务默示"许可授权模式,通过与相关制度的比较,从实际需求与理论及立法分析,借鉴实践做法,以著作权平衡利益、促进文化传播的宗旨为考量,论证该授权模式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国家机关的盖章能否免除媒体责任,是当前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认为,国家机关在新闻稿件上盖章是民事法律行为,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诉讼中,一般应当以第三人的身份参与诉讼。如果盖章机关也是作者,与媒体应当成为共同被告。当盖章机关以第三人身份参与诉讼时,媒体责任难以免除;当原告不起诉盖章机关时,应驳回起诉,从而免除媒体责任;当盖章机关也是作者时,应当与媒体一起以共同被告的身份参与诉讼,如果新闻失实,媒体将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如果原告不起诉作者,只起诉媒体,法院也应当驳回起诉,从而免除媒体责任。  相似文献   

11.
原告撤诉后重新起诉时在举证期限内提供的新增证据是否失权,实际上涉及到《民事诉讼法》规定的撤诉制度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规定的证据失权制度之间的矛盾冲突。本文认为,解决这一矛盾冲突应从撤诉制度的限制入手对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而导致的诉讼瑕疵行为给予适当救济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董静洁 《兰台世界》2013,(15):18-19
民事诉讼相关的制度在清朝年间的发展,是民事诉讼制度中国清代的集大成者,与历代的诉讼制度相比较,这一时期的诉讼制度充分地在管辖方面、起诉方面等显示了其法律化与制度化,更是有其自身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3.
魏有鑫 《大观周刊》2012,(52):35-36
在国外贿赂犯罪的惩治过程中,通过与行贿人进行辩诉交易,以不起诉、减少起诉罪名或是刑期交易等为代价来换取行贿人有罪供速,或作为指控受贿人犯罪行为的污点证人以达到惩治贿赂犯罪的目的;这种做法对于我国打击贿赂犯罪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这种借鉴应建立在中圆国情之上。在肯定辩诉交易的合理性的基础上,制度上应对辩诉交易的范围、参与主体、司法审查等内容作出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14.
近日,解放日报记起诉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信息不公开一案的行政诉讼以原告撤诉而悄然退场,国内首例新闻记起诉政府部门信息不公开的案件至此告终。然而,此案留给业内人士的思索刚刚开始。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当前讨论的热点,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可以将这热点充分体现出来。刑事和解制度在侦查、起诉、审判三阶段都可以适用,笔者认为,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制度是最主要的适用阶段。审查起诉部门在审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双起事件入手,探讨了公权力组织及公权力人物与媒介的关系,并就公权力人物主张私权利成立要件进行了分析。同时,作者从起诉行为的社会评价角度,说明了评论和评价都源自公权力的赋予者——社会公众。公权力组织和个人起诉主张自身的私权利这一行为并没有错,但其中需要注意起诉的条件。我国要成为法制国家,追求以法治国,必须成为一个宪政中国,尊重并保护公民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朱德泉 《青年记者》2006,(13):80-80
5月18日,解放日报政法部记者马骋起诉上海市规划局信息不公开案被法院正式受理。媒体将这一事件称之为“国内首例新闻记者起诉政府部门侵犯新闻采访权的案件”,认为“最后的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要让有关部门重视记者的新闻采访权”。就在新闻界对此高调评价、跟进报道的时候,6月7日,马骋撤回起诉。坦率地说,我们应当对同行起诉的勇气表示赞赏,也应该充分理解其从起诉到撤诉所走过的艰难心路以及面临的巨大压力,但我不同意“结果并不重要”的论断。恰恰相反,结果以及决定诉讼结果的过程才是我们应该深入探究的关键,如果媒体过分陶醉于“形式…  相似文献   

18.
彭灿火 《大观周刊》2011,(33):65-65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对此,我们对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应准确定位,正确解读其深刻内涵,充分理解其内容和精神实质。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观念层面要充分发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巨大作用,转变观念是前提;在立法层面应调整完善刑罚结构,扩大相对不起诉的适用范围;在司法层面应实行刑事和解制度,大力推行社区矫正,完善假释制度,以加快我国刑事法治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浅谈随书附盘的入藏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随着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随书附盘已越来越多,笔者提出了图书与盘分别入藏、图书与盘一同入藏、部分盘随书入藏、附盘藏而不借四种方法,以解决附盘的入藏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学界关于秦汉郎官制度的研究已经非常深入,如严耕望《秦汉郎吏制度考》,黄留珠《秦汉仕进制度》等,这些著作对秦汉制度的研究都很深入,但同时这些研究中也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缺乏对东汉官制独特性的关注。目前学术界通常都将东汉官制附于西汉官制的研究,认为东汉官制相对西汉官制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