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比德"将客观自在之物的某些性质比附于人的某些品德,是儒家重要的美学观点.本文从"比德"于山水、寄情于山水、效行于山水三个方面阐释了孔子山水"比德"的生态审美.  相似文献   

2.
“比德”将客观自在之物的某些性质比附于人的某些品德,是儒家重要的关学观点。本文从“比德”于山水、寄情于山水、效行于山水三个方面阐释了孔子山水“比德”的生态审美。  相似文献   

3.
唐宋散文大家及其他名家的散文,最受欢迎和最具文学审美价值的是山水游记。唐宋山水游记或为情趣、或为理趣,是中国古代山水游记史上的双子星座,也是中国古代文学最璀璨的部分之一。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山水城市"产生的背景、概念、理论要点等进行了简要的概括。针对当代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山水城市"的理念,总结出了小城镇建设"山水城市"的基本设计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重要的文化支撑,结合现代室内空间设计进行探讨,为创造出更好的“空间——人——文化”之间的有机环境,以构建出和谐生态的建筑内空间环境,让空间主体——人在有机的、生态的、健康的空间中事受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6.
唐代园林别有情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演绎,将园林艺术发展到了极致。魏晋以来的山水画使得唐代文人对自然山水之美有着深刻的认识,同时也使得园林别墅有着美学情趣,园中的景物有着真实的自然之美。  相似文献   

7.
岩山寺壁画中山水树木的面积占到整体画面的三分之一以上,有水墨和青绿两种表现方法,水墨山水部分,继承了李郭派山水的画法,是北宋院体水墨山水的余韵.青绿山水部分,是对唐宋传统青绿山水的延续,更可能是李郭派与唐宋青绿的融合体.  相似文献   

8.
1城市景观要素 山水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谱系中的一枝奇葩,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人们以大自然的“山水”为基本素材而创造出来的社会财富,是中华民族在认识并改造自然世界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它追求人与自然的高度融合与统一,深刻地影响着城市的规划建设。但是,如何充分运  相似文献   

9.
宗炳的千古名著《画山水序》是中国最早的山水画理论著述,阐述了以小观大、神托于形等观点,还明确提出了归之于"道"的理念,首次将绘画的精神内涵上升到了"道"的层次,《画山水序》一文也因此成为中国山水画科目的重要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0.
晚明士人山水游赏在古代具有典型意义,其生成与晚明士人特有的文化心理密不可分。即尊情贵生、寓乐于自然的主体意识;标尚趣境、放意于云水的审美情怀;退避自放、托志于林野的人生取向;崇实究奇、问知于山川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1.
美和审美都不可避免地依附于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文化的发展是缓慢的,渐变式的,而进入近代以后,中国社会经历了动荡、激烈的发展过程,社会文化、审美文化也都随之发生了剧烈变更。特别是现代消费文化带动下的审美文化冲破了传统审美的规定进而发展成为一种大众化的消费审美文化,本文通过对传统审美文化的现代化转型进行论述,揭开现代审美的功利化和商业化特征,以期为现代中国大众审美文化在全球村的历史条件下寻找本土语言。  相似文献   

12.
蒲震元 《现代传播》2006,42(5):22-25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审美文化”研究已逐渐成为热门话题交引起了中国学界和社会的关注。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促进世界文化对话与交流的历史语境中,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先进文化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审美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我国当今审美文化建设,从重视审美文化研究、倡导审美文化批评、开展审美文化教育等三个方面对如何进一步深化审美文化研究问题提出了看法,并呼吁学界通力合作,为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美文化学学科做出无愧于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魏晋是中国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园林审美发生变化的转折期。这些变化都与魏晋哲学、政治发生的巨大变化相联系,其哲学思想对后世中国园林美学的审美标准影响至深,初步形成了园林审美的格局。  相似文献   

14.
魏晋是中国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园林审美发生变化的转折期。这些变化都与魏晋哲学、政治发生的巨大变化相联系,其哲学思想对后世中国园林美学的审美标准影响至深,初步形成了园林审美的格局。  相似文献   

15.
晚清至民国瓷上山水艺术是人类艺术文化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文化现象,也是中国灿烂陶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至民国时期,瓷艺家们具有独特的绘画风格,创造了别具一格的瓷上文人画风,为瓷上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晚清至民国瓷上山水画艺术的发展和艺术成就体现了文人瓷艺家的创新精神和审美意趣,促进了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卢德璋 《新闻世界》2013,(11):188-189
研究山水面的技法,应该先了解中国山水_面的内在精神。中国山水画是中华民族艺术智慧的宝贵结品,是灿烂的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立的艺术体系。因此可以说,民族性是中国山水画最显著特征之一。中国山水画还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审美情趣,简练、恬淡、含蓄和韵律美。  相似文献   

17.
提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的孔子是中国"山水仁性"思想体系的开创者之一。"山水""、松柏""、日月"等也成为孔子"仁性"思想的代表意象。本文在研究了孔子山水意象的基础上,探寻了孔子山水思想与仁性内涵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宫兴云 《大观周刊》2011,(33):74-74
青绿山水是我国一种较为古老的绘画样式,形成于魏晋时期,盛行于隋唐,并在南宋时期达到高峰。千百年来,画家们追求着艳丽夸张的色彩,严谨的形象,鲜明的装饰性和丰富多彩的手法技巧,给人们独特的强烈的视觉感染力。  相似文献   

19.
詹建 《新闻世界》2012,(11):F0004-F0004
今天的芜湖,在城市与生态和谐共融的发展理念下,城市框架舒展,绿色美景满目,半城山水清亮,人居环境宜人,向着现代化滨江山水园林城市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20.
二胡是中国很普遍的一种民族乐器,二胡音乐几乎代表中国传统器乐的特质,二胡音乐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能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音乐审美特征以及民族情怀。本文对二胡音乐的音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论述了二胡音乐与中国古代文化的关系以及中国人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