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柏绍英 《大观周刊》2012,(46):299-299
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数学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千方百计地让学生从生活中体验数学,让学生自觉地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各种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并把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贯穿于教学的始终,使学生在“生活”和“数学”的交替、互动中更加热爱数学、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2.
徐培 《大观周刊》2011,(39):156-156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任茂 《大观周刊》2012,(11):218-218
数学知识的掌握,对于学生来说,往往会觉得枯燥,数学知识的教学,对于老师来说,往往会觉得乏味,但教师只要试着把数学问题融入生活,就会体验出数学的趣味和作用,这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都是很有利的。数学学科作为工具性学科,它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数学知识必须“生活化”,所谓“生活化”,即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孟小娣 《大观周刊》2012,(10):230-230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合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不自觉地学数学,喜欢学数学,在快乐中学数学。  相似文献   

5.
韦明美 《大观周刊》2012,(27):247-247
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那么,学生就不会再把数学课看成是枯燥乏味的数字游戏,而是将数学看成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让小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学。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探索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相似文献   

6.
刘伟  许淑娟 《大观周刊》2012,(28):332-332
在《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数学教学的任务做了明确规定.即数学教育应使学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可见小学数学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教授学生相应的数学方法,让学生学会一定的数学应用技能.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而有效教学则是指教师要在制定教学目标.实施相应教学方案.以及满足学生的发展等方面做到全方位成功的教学行为。  相似文献   

7.
张满元 《大观周刊》2012,(15):203-203
数学实验虽然不是一种起主导作用的方法,但在数学研究及数学教学中仍然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数学实验课中让学生通过自身参与的实验活动发现数学,应用数学,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广泛的基本的数学能力,培养数学建模能力。  相似文献   

8.
杨小钟 《大观周刊》2011,(42):134-134
职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职高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要解决学生数学基础差异大的问题,也必须实施分层次教学。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从分层次教学的理论,分层次教学的实施,分层次教学的效果,分层次教学的体会等方面阐述分层次教学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金彩虹 《大观周刊》2011,(48):165-165
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交,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本文通过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阅读数学知识、学会质疑数学问题、学会探究和实践数学知识、学会反思数学学习等有效策略初探学生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期共勉。  相似文献   

10.
黄超 《大观周刊》2012,(52):235-236
数学应用意识是我们对于客观物质世界中存在的数学知识应用的反映。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国际数学教育发展趋势,“现实数学”的思想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扎根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教育如果脱离了那些丰富多彩的现实,就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对学生进行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有利于扩展学生的视野。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生活相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这种意识将成为学生终生受用的财富。  相似文献   

11.
高国富 《大观周刊》2012,(25):234-234
在良好的情境中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的新知识,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与现实联系紧密,且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知识扣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间接经验的学习有直接的生活经验作支撑.从而使学生更各易理解,孽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12.
沈玲玲  谢素鑫 《大观周刊》2012,(20):233-233
文章结合我国目前高职数学教育的实际情况,从以人为本的角度入手,探讨了高职教学教育观应当重视数学的应用价值.从而有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并且将数学文化知识渗透到数学知识的传授当中,从而有利于学生提升人丈素养.  相似文献   

13.
乐远光 《大观周刊》2013,(1):151-151
辅助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结构,提高学习质量,它能使静止的数学问题动态化,复杂的数学问题简单化,它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介绍了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几种应用模式,对促进数学教学观念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陈鹏 《大观周刊》2011,(44):255-255
在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这样,学生在学习中建构的是可以应用的灵活的知识,而不是呆板的书本知识。当学生理解了一个数学知识,又能自觉主动地从数学的角度探索这一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时,若能使之成为良性循环,他们将受用终身。  相似文献   

15.
吴平强 《大观周刊》2011,(18):118-118
对于我们农村的中学生来说,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还是不够的,常常出现知识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如今的素质教育大环境下,我们的课标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要求。于是我们可以从构建数学课堂生活化和在生活中去揭示数学并发现数学问题,以及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践数学问题,来培养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相似文献   

16.
李伟 《大观周刊》2012,(32):200-200
传统的数学教学比较注重学生数学基本功的训练,注重学生数学技能技巧的培养。而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潜能。新一轮的数学教材则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小组讨论中感知数学知识,在不断的尝试中发现问题,通过师生问的双边活动,探索数学规律,从而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培养了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7.
冯舒平 《大观周刊》2012,(39):311-31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到来.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在随之改变.不再是旧课程中的一成不变。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  相似文献   

18.
黄锦江 《大观周刊》2012,(45):339-339
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其目标已不仅仅停留于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数学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文对培养初中数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余梦红 《大观周刊》2012,(45):350-350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小学数学教学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和认识周围世界,从具体的情境出发,组织观察、比较、分析、抽象、概括等数学思维活动,引导学生超越这些具体的情境,上升到抽象的数学认识,真正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积极开展数学思维活动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张大娜 《大观周刊》2012,(16):255-255
为什么很多学生觉得数学课单调,枯燥?为什么学生对数学课不兴趣?为什么学生的数学成绩低?学生为什么所学的数学知识在生活中不能应用?基本原因就是我们的数学教学脱离生活。老师在数学教学中只有用传授和接受式的教学方式,没教所讲内容的生活中的表现和生活中的应用。所以我们应该将过去的说数学、听数学、黑板上的数学,转变成为做数学、用数学、生活中的数学。让生活走进小学数学课堂,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材料,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