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旅游规划评审中的"潜规则"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规划评审时甲方、乙方与评委会三方“博弈”,派生出一系列“不足为外人道”的潜规则。围绕甲方追求质量抑或形式、评委追求真理抑或情面、乙方追求声誉抑或利益的“位移”,潜规则贯穿于评审前的评委遴选、评审本设计与装潢及交付时间控制,评审中的表决、拟写评语、归纳修改意见,评审后的修改本鉴定等诸多环节。《旅游规划通则》实有修订完善之必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潜规则动摇诸多社会行为价值规范基础、突破诸多社会行为基本道德底线以及致使诸多社会行为游离并突破法律边缘三个方面分析了潜规则通过对社会规范的消解所导致的社会行为离轨问题,同时对这种社会行为离轨归类分析为违俗违德行为、违章违规行为和违纪违法行为,并且从社会转型期间新旧体制衔接过渡阶段出现的规则盲区和社会大环境影响下的从众行为分析了潜规则盛行造成社会行为离轨的主客观原因,提出要从深化改革和建立全社会的信用体系入手来解决潜规则盛行所造成的社会行为离轨问题。  相似文献   

3.
马洁 《文教资料》2010,(3):138-139
国内学者目前对于“潜规则”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吴恩的《潜规则》以及“潜规则”在各行业表现的描述及其分析来探讨“潜规则”的定义、根源、危害、根治等问题。但目前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如现象描述过于表象化、原因的探讨缺乏深入的道德分析、消解“潜规则”的方式缺乏创新等。因此,有必要借鉴现有所得的同时克服不足。为我们全面地分析找出其产生负面影响的根源以及为消解“潜规则”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李卯 《教书育人》2009,(10):76-76
“潜规则”已经成为一个时髦的词汇,官场、演艺圈等等都充斥着“潜规则”。在教育领域,越来越提倡“教学与研究相结合“,将职称与教研论文挂钩,论文成了评职称的重要依据。许多人开始抱怨,抱怨自己的教学占据了大量的时间,分身乏术;抱怨生活的压力让自己没办法搞科研。我想,许多老师抱怨的根本原因可能并不是这些,用论文去搏取职称似乎并不是“研究+论文=职称”那么简单的模式。这里面有许多“潜规则”,也许我们似曾相识。  相似文献   

5.
“潜规则”是人们为了利益能够更便捷地分配而做出的规则选择。由于潜规则的利益吸引效应、扩散效应、适应效应以及退出和揭破潜规则的成本制约效应,校园“潜规则”在90后中广泛存在并导致了学校某些正式制度功效的弱化甚至失效。高校学生管理规则的制定者和实施者,应该从完善显规则、强化规则敬畏意识、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及重视潜规则的积极教育价值等方面,努力实现90后大学生管理制度的创新。  相似文献   

6.
潜规则必须破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一个时期以来 ,“潜规则”一词在媒体中频频出现。小巨人姚明在奥运篮球赛场上发怒 ,有人说姚明触犯了体育界的“潜规则”。福建某县委书记投书人民网 ,有人说他违犯了官场的“潜规则”。而新近两件招生风波 ,也有人归咎于触动了高等教育领域里的“潜规则”。规则者 ,共同体成员所必须共同遵守之明文行为准则也。任何一个社会共同体都必须要有一定的规则 ,这是一个基本的社会常识 ,所谓“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规则之所以要明文 ,在于它代表着共同体成员的共同意志 ,在一定意义上代表了组织的公正和正义 ,必须用所有成员都能共同理解、共…  相似文献   

7.
“潜规则”在本质上是私欲的扩张和法律外权利的追求。潜规则的运行,给法治社会带来消极后果,必然产生严重的法治问题和社会问题。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大法治推进力度和“阳光照射”,是消除潜规则产生的原因和打断其运行机制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是一对博弈主体。其博弈行为主要表现在师生双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取得最大的利益,即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获得应得的报酬、学生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其博弈的原因是师生行为的“经济人”倾向,教育理念的影响和课堂教学制度的固有缺陷。文章在分析博弈行为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教师以及学生行为的措施,以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在课堂教学中取得最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政府部门中的潜规则是指在政府管理中跟国家权力的行使直接相关与政府正式规章制度相悖的“地下规则”。根据近十年有关“潜规则”的报道,政府部门中的潜规则可以分为人事选拔和考核、政府采购、拆迁和土地出让以及除上述以外的其他方面四类。其影响虽有积极方面,但更多的是消极的影响,需要在对潜规则研究基础上,在加强思想教育、完善正规则、加强监管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在教育管理的实践过程中,教育潜规则的存在一直是影响教育效果和教育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什么是教育潜规则,如何正确看待潜规则的存在,它们产生的根源是什么,怎样合理限制与利用教育潜规则等,这些问题一直都是人们关注的问题,这也正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所在。  相似文献   

11.
从一定意义上说,乖孩子有没有出息,是考验一个社会成熟与否的标志。乖孩子不等于笨孩子、傻孩子。他只是更多地按照社会常识、惯例、显规则行事。毕竟,人类社会公认的显规则是有其相当的合理性和正当性的。但是,现在的用人制度,市场竞争制度,教育制度,医疗制度,官方的显规则往往不起作用。这是不是提醒我们,再也不能培养“乖孩子”?博客主人:董国政本文地址:http//blog.daqi.com/article/9209.html“乖孩子”与潜规则@董国政  相似文献   

12.
教育潜规则     
人们经常听说或谈论官场潜规则,娱乐圈潜规则,职场潜规则,医疗潜规则,商场潜规则,等等。一个叫吴思的学者给潜规则下了一个定义:"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背后,存在着一些不成文却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校长即潜规则!”想想,感觉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在一所学校,细心的人们都会发现,管理中的“潜规则”,几乎都会随着新校长到岗上任,从而新生出一部分新的内容。特别是新校长个人的文化素养、生活习惯、工作作风等,都成了新“潜规则”的源头。也许人们都还记忆犹新,任何一位校长刚来到一所新学校的那会儿,哪怕是一些非常棘手的旧矛盾,只要校长出面研究,就再没有啥解不开的疙瘩。是校长的工作能力强?是校长的人缘好?是校长的三把火烧得旺?其实,那时并非是管理制度的好与坏,而是有一种没有被人们提起,而又无法形成规则的“潜规则”凸现…  相似文献   

14.
潜规则是一个融合了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概念,在潜规则作用下,道德价值呈现为二元分化,造成道德的虚伪化,是制度伦理与德性伦理矛盾展开的独特形式,引起人们在生存选择和生活意义追求之间的冲突.潜规则的运行需要一定的人际架构,这种人际架构是对道德生活的解构,也是另一种建构.潜规则的行动逻辑是时用主义,它有深厚的文化背景支撑.应该正确对待我国目前潜规则泛滥的情况,努力消除潜规则对道德生活的影响,打破潜规则的运行机制和文化依赖是改善道德生活的必需选择.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择校政策和择校现象的演变过程,是国家价值导向在不同时期的体现,更是各利益主体间博弈的过程。通过建构与分析政府与学校、学校与家长、家长与家长、政府与家长之间的博弈模型发现,择校行为是各利益主体博弈的必然结果,化解各主体利益不均衡性是消除择校行为危害性的根本途径,建立兼顾公平与特色的双重系统是义务教育制度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研究从经济学视角对高校青年科研人员一稿多投行为本质进行探讨,并从静态博弈与动态演化博弈角度对高校青年科研人员一稿多投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实施一稿多投行为的收益是影响其一稿多投行为的关键因素;高校青年科研人员实施一稿多投行为被查后的利益损失抑制一稿多投行为的产生。根据研究的结果,本文认为治理高校青年科研人员一稿多投行为需要改革高校青年科研人员考评制度,降低一稿多投行为的收益并扩大实施该行为的利益损失,在此基础上,实行期刊编辑部与高校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模式,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谈“潜规则”文化里的管理,其实,核心就是在谈学校的管理得用上辩证法的思想去认识、解决管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从而促进一所学校健康发展。“潜规则”管理文化,在很多场合都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默契,是对某些事项的事先约定。一个对“潜规则”文化有认识和研究的校长,他的管理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能瞻前顾后、左右逢源,体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问的凝聚力,所做的事几乎成了广大教职工认可度最高的事,所说的话成了广大教职工满意率最高的话,和谐成了学校的主旋律。但是,有时,“潜规则”对新校长来说,它往往是一个雷区,操纵时必须居安思危,从容应对,才不会有危险,才不会因内讧降低内耗,从而游刃有余,事半功倍。校长能否辩证地认识“潜规则”,能否驾御“潜规则”践行管理,反映出一个校长管理能力的高低,这成了衡量一个校长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18.
行业"潜规则"在社会各个领域已屡见不鲜,危害无穷.在对行业潜规则的伦理分析中,可以行业潜规则的内涵、特点并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对潜规则进行分析,进而探讨产生行业潜规则的原因和消除行业潜规则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落实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实质是多方利益主体进行博弈达到均衡的过程.通过系统梳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四大主体的差异性制度诉求,运用博弈论的方法,探究各主体在落实基地“三权分置”过程中的复杂博弈过程,厘清多主体间的博弈困境及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研究结果显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具有委托—代理关系,双方博弈的焦点在于宅基地退出后指标的用途;地方政府与农户实际是一个先后博弈过程,农户在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且具有在地方政府主导下通过策略选择实现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异化为地方政府代理人,其存在与农户间的利益博弈行为和谋利倾向.研究结论:建立弹性制度、改善干群关系、强化信息对称机制、加强监管机制能有效化解宅基地“三权分置”落实中多主体博弈困境;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有效实施除了加强宅基地制度本身建设,还需要推进乡村治理升级和持续优化农民权益保护.  相似文献   

20.
潜规则一直是一个被讳莫如深的词汇,但却是对温商内部默认游戏规则的极好概括。本文所提的“潜规则”是一种群体内部相对于显规则的隐性知识,从哈耶克的知识现来看,它应当是温商成就经营传奇的关键内在因素。本文采取还原情境的建构研究方法,挖掘在温商思维中关于“信用”的潜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