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毅传》写的是洞庭龙女遭夫家虐待,后由柳毅传书至洞庭龙君而得解救的故事。虽是节选,但能自成篇章,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作品按柳毅的言行踪迹写来,调动了传奇的艺术手法,使故事的情节平地生波,腾挪起伏,曲折引人,奇光闪闪。故事开场,述“儒生柳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念乡人有客子泾阳者,遂往告别。”如一泓无波清水,似几缕杨柳清风.可“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犹如异峰突起,巨澜陡生,忽闪出故事情节眩人眼目的奇光。  相似文献   

2.
《柳毅传》成书探微程国赋唐代传奇中,《柳毅传》艺术价值相当高,在当时流传十分普遍。明人胡应麟说:“唐代传奇小说,如《柳毅》……撰述浓至,有范晔、李延寿之所不及。”①对于《柳毅传》的艺术价值给予相当高的评价。《柳毅传》在当时流传甚广,查《太平广记》我们...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对《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合肥”亲关于“合肥”地名来源的说法质疑入手,运用了《尔雅》《诗经》中关于“肥”字的训释,推定“肥”具有“合”义,从而指出“合肥”地名来源说地悖谬。并试图从音韵学角度阐述“肥”是“会”的假借字,进而提出“合肥”地名来源的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4.
袁本《中国文学史》评价唐传奇《柳毅传》称柳毅“豪侠刚烈、凛然正气”;称洞庭龙君“忠义仁厚、嫉恶如仇”。对此敝人不敢苟同,敝人主张“发掘《柳毅传》中人性丑恶的元素,还原形象性格”。  相似文献   

5.
《柳毅传》是一篇杰出的唐人传奇,《教师教学用书》在人物形象赏析中对柳毅这样分析:“柳毅确是“义夫”,一个侠义之士,怀有强烈的正义感和同情心,急人之困,见义勇为,不避艰险,不负重托。柳毅为龙女传书,完全出于同情与义愤,并无私心杂念,后来钱塘君看他们俩十分般配,令其成婚,柳毅严辞峻拒,执意不从。柳毅是正直无私、志坚品洁的正派儒生。”(引用有删减)。读完《柳毅传》后,笔者认为以上说法似乎拔高了柳毅的形象,柳毅并没有如此高大完美。  相似文献   

6.
楚国发祥于湖南。这可以从商周王朝对“楚”的别称中得到证实。先秦史籍中称楚国,有时义称“荆楚”,或称“荆”。其原因是什么?这是涉及楚国发祥地的历史重大问题,所以史家和注家众说纷纭。如:1、《说文》:“楚,丛木,一名荆也,从林,正声。2、杜预在《左传·僖公元年》“秋,楚人伐郑”后注:“荆始改号为楚。”3、孔颖达《左传正义》云:“荆楚,一木两名,故以为国号,亦得二名。4、沈括《梦溪笔谈》曰:“荆州宜荆……荆或为楚,楚亦荆木之别名也。”5、俞樾《释荆楚》说:“是荆楚为当时之通称。”上述说法,表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屈原列传》地名注释修正江苏南通市三中陆精康公元前312年,即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楚怀王十七年,秦、楚两国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战。战争起因是:秦使张仪以“商于六地六百里”谊楚绝齐,待楚怀王“使使如秦受地”,始知这是一场骗局。盛怒之下,楚怀王决定以战争手段...  相似文献   

8.
唐传奇《柳毅传》中的主人公柳毅勇敢刚毅,堪称儒家理想君子的代表。但元杂剧《柳毅传书》中的柳毅在剧中仅充当“冲末”,成为衬托龙女形象的配角,并且其“义行”减弱了,世俗化倾向更为明显。柳毅形象的嬗变迎合了观众的审关心理及元杂剧“女性视角”的叙写模式,与小说和戏曲两种不同文学样式的表达需求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钻研《左传》和《楚词章句》,参阅各家注解,得益不少。对词义的解释偶有不能同意的地方。谨择其要者以商榷之。 一长勺与殷民居地无关。 “长勺”与“长勺氏”先后出现于《春秋左传》。前者是鲁国地名,鲁庄公十年曾败齐师于此;后者是复姓,是鲁定公四年所载周初分给鲁国的股民六族的一族。谨慎的词典编者虽把他们列在同一词条之下,但分别作了不同的注解,没有把他们联系起来。自《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根据《春秋汇纂》说长勺是殷民长勺氏的居地,以后采用其说的颇不乏入。尽管《春秋汇纂》引《路史》为据,但是《路史》也没有提供什么好材料,只是想当然而已。我认为这样的说法站不住脚。  相似文献   

10.
“楚不用吴起而削乱”是韩非子对吴起变法的评价,学者们也都认同,然而,《战国策》、《史记》却认为吴起变法是成功的,并且,近年来楚地日益丰富的考古成果也证明,楚国在吴起变法以后并没有削乱,而是保持着上升的发展趋势,因此,不能说“楚不用吴起而削乱”。  相似文献   

11.
柳毅是唐传奇《柳毅传》中的主人公。他是一个落第的书生,但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见人之危,能倾力相助。更为可贵的是,他为龙女传书完全是出于同情激于义愤,丝毫没有个人的打算,事后更不求报答。不仅如此,当钱塘君出于美意酒席之上“因酒作色”胁迫他与龙女结合时,他严辞拒绝——“宁有杀其婿而纳其妻者耶”,并痛斥其硬相撮合的无礼。其实,此时柳毅与龙女经过这一场患难,双方已经有了感情的基础:柳毅对美貌多情善良的龙女已生爱慕之心——“其始虽不诺钱塘之请,然当此席,殊有叹恨之色”;龙女对柳毅更是有眷恋之意,事前就曾深情地说过“当如亲戚耳”。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几则异想天开的搁笔,有几起超越现实的细节描绘。《灌园叟晚逢仙女》的“花神”,《孔雀东南飞》中的“化鸟”,《促织》中的“魂化促织”、《窦娥冤》中的“三桩誓愿”,《柳毅传》中的“神化人”等等。天作之合,鬼神之功,实现了人们的心理平衡。对于这些文学现象,学生说浪漫手法者有之,说虚幻者有之,说荒诞者亦有之。这里涉及到对文学本质(是一  相似文献   

13.
仪凤中,有儒生柳毅者,应举下第,将还湘滨。念乡人有客于泾阳者,遂往告别。至六七里,鸟起马惊,疾逸道左,又六七里,乃止。见有妇人,牧羊于道畔。毅怪视之,乃殊色也。然而蛾脸不舒,巾袖无光,凝听翔立,若有所伺。毅诘之曰:“子何苦而自辱如是?”妇始楚而谢,终泣而对曰:“贱妾不幸,今日见辱问于长者。然而恨贯肌骨,亦何能愧避?幸一闻焉。妾,洞庭龙君小女也。父母配嫁泾川次子,而夫婿乐逸,为婢仆所惑,日以厌薄。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迨诉频切,又得罪舅姑。舅姑毁黜以至此。”言讫,歔欷流涕,悲不自胜。又曰:“洞庭于兹,相远不知几多…  相似文献   

14.
春秋初期的古申伯国,史志上多有争议,主要是南阳说和信阳说两家。诸多现行工具书和高等院校史学专业部分教材,在谈到古申伯国时多以南阳说为是。《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臧励和等编著,一九三三年再版本)“申”字条释文是:“申,周国名,姜姓,伯夷之后,春秋时灭于楚。故城在今河南南阳县北二十里。”《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本)“申”字条的释文则是:“申,古国名,姜姓。传为伯夷之后,居今陕西、山西间。周宣王时一部分被东迁,分封于谢(今河南南阳),建立申国,春秋初年为楚文王所灭。”《中国古代史教学地图集》所附:“中国古今地名对照表”(中央电大通用教材,北大编)“申”字条目的后面对照是:“申(国,西周,春秋),今河南南阳市”。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一册第一编第四章第二节“王室衰微与大国争霸”写到“楚灭申”时,括号内的标注是:河南南阳县。  相似文献   

15.
用书生的形象来表现侠客的作风,李朝威的《柳毅传》实在是出色之作。书生柳毅为了打抱不平而替饱受虐待的龙女传书,正是侠客作风的具体表现。在故事发展到钱塘君硬要说服柳毅娶龙女时,柳毅虽有“叹恨之色”,却终“不诺钱塘之请”,反映了知识分子追求个性自由的倾向。龙女的处境就是当时一般妇女所遭受的凄惨命运的真实写照。最后龙女宁愿舍弃高门,不惜一等再等,终于得到了与柳毅结婚的机会,也正体现了当时妇女追求人身解放的初步要求。钱塘君是作者所塑造的理想人物,这在唐人传奇小说中的确是罕见的,那种快人快语、天真直率的作风,让人马上联想到“黑张飞”、“莽李逵”等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16.
对于李朝威这个人,除了他是陇西人外,其余的如生平事迹之类,人们大多不甚了然,但不知道他的《柳毅传》的读书人可能就不多了。《柳毅传》原出唐人陈翰所编的《异闻集》,后收入宋初成书的《太平广记》第四百一十九卷,原题作《柳毅》,无“传”字。该篇以其不同寻常的成就与蒋防的《霍小玉传》、白行简的《李娃  相似文献   

17.
她是龙君小女 ,最终却与凡夫结成了美满烟缘 ;他是洞庭龙王 ,可也喜谈人伦之道 ;他是钱塘之长 ,除了凶猛粗暴也能通情达理。这个故事 ,既是神话 ,又是现实 ;既有雄奇恣肆的描写 ,也有缠绵悱恻的刻画 ;既有波澜曲折、紧张扣人的情节 ,也有轻歌曼舞、和平松弛的场景。这就是唐人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留给我们的整体印象。如何引导学生鉴赏这篇小说呢 ?以下所列应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问题。一、“龙女受欺”、“钱塘被囚”、“大战泾川”、“龙女与柳毅结合”的故事是如何叙写的 ?《柳毅传》的情节主线是围绕柳毅展开的。当柳毅“应…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文献学角度,用“内证法”证明,《楚辞》和“北方文化”具有一致性然而又迥然不同,“北方文化”深刻地影响着《楚辞》。再从考古学角度,揭示“南楚文化”是《楚辞》赖以成长的文化背景。最后,从《楚辞》与现实生活中的“楚歌楚声”关系论证,“楚歌楚声”是《楚辞》文化的根。最后得出结论:《楚辞》家者流,主要是出自民间,并受到南北文化的影响。或者说:“北方文化”影响《楚辞》,《楚辞》直接接受“南楚文化”,“楚歌楚声”是《楚辞》直接的来源。确切地说:《楚辞》是多种文化的交融。  相似文献   

19.
《柳毅传》是唐传奇的代表篇章,后世多有改编之作,《柳毅传书遇洞庭水仙女》是《新编醉翁谈录》中的一章,也是《柳毅传》第一部改编的成形之作,不能不引起研究者重视。本文试从情节和题旨两个角度分析《柳毅传书遇洞庭水仙女》对《柳毅传》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说文》连篆读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在许恒伪《说文解字》中有这样的说解:“离,黄仓庚也。”“参,商星也。”后人读之,皆不可通。《方言》:“黄,自关而东谓之,自关而西谓之鹂黄,或谓之黄鸟,或谓之楚雀。”显然,“离黄”、“黄”、“丽黄”为同词而异定写,“庚”即“”,后者为此类化加旁,《说文》此条应读作“离黄,仓庚也。”又,参、商皆易名,《说文》的说解自然不通。故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训参”为商星,此天文之不合者也。”《说文》此条显然应该作“参、商,星也。”《说文》中此类甚多,显然不能轻易地说“五经无双”的许叔重昧于天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