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锐话题     
中国精英流失居全球第一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中国知识精英的流失也成为全球之首。自1978年以来,中国有107万海外留学生,而只有27.5万人回国,有近3/4的高学历精英人才流失海外。这些精英人才不愿回国的主要原因为不习惯工作上的"潜规则",复杂玄妙的人际关系,食品安全和社会不公等。这也突显出我国社会综合"软实力"的欠缺和海外精英人才对国家未来发展信心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云南教育》2013,(23):33-34
导读:报告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海外移民数量国。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第三次移民潮,投资移民、技术移民的比重逐渐增大,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正成为新一轮移民主力军,移民构成日益偏向中产阶层。移民们热辣的、最真实的拼搏故事值得读者回味。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人才竞争中,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经济体也通过培养产业集聚、发展社会网络、创新移民政策和增强国际合作等方式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并取得较好的成效。以此作为借鉴,我国要想更好地开展海外引智工作,应该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合理地开发引才渠道、审慎地调整移民政策以及积极地开展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人才竞争中,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工业经济体也通过培养产业集聚、发展社会网络、创新移民政策和增强国际合作等方式积极引进海外人才,并取得较好的成效.以此作为借鉴,我国要想更好地开展海外引智工作,应该明确政府的角色定位、合理地开发引才渠道、审慎地调整移民政策以及积极地开展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5.
刘声 《留学生》2014,(5):45-47
正改革开放以来,截止到2013年,中国海外移民存量已达到934.3万人,自1990年以来23年就增长了128.6%;中国也从1990年的全球第七大移民输出国,上升为全球第四大移民输出国。移民更倾向流向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传统的移民国家,是中国新移民的主要目的地国,同时也包括了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其他国家。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外军团"作为华人移民的重要力量,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海外军团"的历史和现状、移民特点、移民动机进行分析,有利于正确认识这一移民现象。  相似文献   

7.
海外移民网络对企业跨国并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通过构建中国海外移民网络以及微观企业跨国并购的多重指标,对二者间的影响与作用机制进行多种实证估计后发现,中国海外移民网络对企业跨国并购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并且这种影响呈现东道国制度环境和文化距离的显著异质性,即双边文化距离越小、东道国制度环境越好,移民网络对企业跨国并购的促进效应越强。进一步地,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移民网络能够通过增强华商关系网、降低两国价值观差异促进企业跨国并购,移民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互联互通的华商网络,能够改善跨国并购的信息不对称性,降低跨国并购交易成本,进而促进跨国并购。由此,要增强海外移民网络建设,进而增进我国企业与海外华商之间的往来,尤其要注重发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移民网络的作用,同时推动移民管理和跨国并购相关管理政策的贯通融合,从而促进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8.
科技人才国际竞争的趋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趋势战。这既给我们以往形成的人才吸引政策体系造成冲击,但同时也为我国利用全球科技人才特别是大量海外中国留学人才提供了新的机遇。移民制度在国家间科技人才的国际竞争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发达国家的移民制度构建了发展中国家科技人才流向发达国家的桥梁。移民一直是一些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移民国家赖以迅速发展壮大的基本国策。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技术移民在移民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现在几乎所有发达国家都设立了技术移民制度,标志着发达国家吸引外来科技人才已经进入法制化和制度化阶段。而许多发展中国家在这方面几…  相似文献   

9.
“海水到处有华侨”,在现今世界五大洲散居着为数众多的华裔移民达三千万之多,中国移民经历了古代移民和近代移民两个过程,方式上也有自由移民和强迫移民的区别。本文试就中国人民移居海外的历史原因进行探讨。古代中国人民移居海外的原因 (一)经济原因。隋唐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由于国内经济、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的发展,长安成为当时世界的国际城市。与世界各国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中国民众进行每外留学、移民、商务往来及海外置业的需求增长明显。  相似文献   

11.
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日益复杂,各国纷纷调整移民和人才政策争夺科技精英。新时期我国海外引才政策在引才理念、引才模式及政策实施方面面临新的挑战,面对国际引智环境的改变以及海外科技人才回流的新趋势,亟需从引智方向、引育关系和引才格局等方面进行战略调整。同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人才政策的创新:基于双向保护视角进一步完善吸引海外高端人才引进管理的相关法律制度;减少以政府为主导的海外高层次人才柔性引进方式,推进多元化的人才引进模式;加强国家层面人才引进政策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功能;加强智库建设,建立海外人才数据库,网联全球人才资源,推动人才管理模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芦敏 《天中学刊》2013,28(3):114-116
信阳是古代移民活动的策源地之一,许多海外移民活动可追溯于此。古代时期,信阳人南迁闽、粤,继而扬帆海外;新中国建立前后,部分信阳人迁居台湾,随后辗转赴海外;改革开放后,信阳人则通过多种方式直接移民海外。大量移居海外的信阳籍华侨华人为故乡乃至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温州是个濒海向洋的港口城市,自宋代以来,几度对外开放,海外贸易较发达。同时,温州社会是个典型的移民社会,民众素有流动的习性。1877年的温州开埠,更加剧了温州人移民海外。通过考察发现,近代温州海外移民在规模上呈现阶段性、缓慢式的增长态势。而以农民、手工业者和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温州人,借助日益延展的海上交通线,奔赴日本、南洋及欧洲各国,掀起了近代温州海外移民的热潮。这也成就了现当代新移民的历史积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海外移民已经成为了本世纪世界上最大的移民群体,其中投资移民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投资移民群体赋予了海外移民新的特点,为两地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基于人口迁徙的推拉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分析与比较来探讨此次投资移民潮的成因以及影响。  相似文献   

15.
创业企业是促进就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中国对于外国人才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了解外国移民、潜在移民在中国的创业现状,认真分析其对于中国创业企业发展的作用,建设有利于外国移民创新创业的环境,进一步完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将对我国经济与科技发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引言 自1981年以来。注册菲律宾移民的数量已增长到1238934。移民的海外国家里,美利坚共和国仍是菲律宾最流行的移民国家,其次是加拿大和日本。近年来,菲律宾海外工人的市场目的地已经改变。但中东和亚洲仍是菲律宾海外工人主要的目的地。令人惊叹的是:这种需求一直局限于一些主要市场。  相似文献   

17.
1927年,日本田中内阁对海外移民政策进行调整,特别是1929年设立拓务省之后,以《东方杂志》为代表的我国舆论界愈加关注日本海外移民新动向,并在批驳日本政界鼓吹的“人口过剩说”谬论的同时,研判出日本为摆脱当前海外移民困境必将“专以侵略满蒙为唯一识志”。在“九一八”事变前《东方杂志》就已呼吁国人须对日本侵略野心保持高度警惕,并提出加快内地向东三省移民,善待韩侨并欢迎其入籍中国等措施以应对危机。  相似文献   

18.
中国政府的社会福利社会化为海外移民参与侨乡社会福利提供了政策上的支持和法律的依据,侨乡弱势群体的大量存在和老年人对社会福利需求的增加,为海外移民的慈善参与提供了空间和动力。改革开放后,海外移民在广州侨乡慈善供给老年人福利,由孤寡老人、生活困难的老人扩展到全体老人,由老有所养到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老有所学、老有所为,由临时性的提供福利到设立基金长期提供福利,体现了新时期海外移民资助老年人福利发展的趋势,拓展了中国社会福利社会办的途径,为其它地区兴办社会福利事业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式。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国有不少的富人和明星移民海外,其中有一部分是移民新加坡。当时我不解:新加坡有什么好?要移民也不要选择新加坡呀,移民美国或者加拿大难道不可以吗?至少它们版图大,空间大呀!新加坡一个只有巴掌大的小地方,能有多大意思?可是当我真正对新加坡有了了解后,我的看法改变了。国际巨星巩俐移民新加坡,武术明星李连杰移民新加坡,还有一些人移民新加坡,对他们来说,我是由不理解到理解  相似文献   

20.
论华侨妻子番客婶的文学形象和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较系统地考察有关华侨妻子番客婶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戏剧、传记、散文、诗歌、报告文学、民歌、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从而揭示番客婶的文学形象及其多样性.认为:有关番客婶的文学作品是海外移民带给侨乡的一项文学收获,反映了海外移民对侨乡社会、侨乡文学和侨乡女性的深远影响.番客婶形象及其研究对学界审视和全面评价海外移民史、华侨华人史和侨乡史的发展进程具有特殊、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