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艺术越来越凸显其重要作用。人文关怀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能够升华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也能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目前,由于高职政治课教学活动中的人文关怀程度明显不足,立足于此,在经过详细分析、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人文关怀艺术视域下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的相关路径。  相似文献   

2.
人文关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种新诉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人文关怀,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设计要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内容中要融入对学生生命关怀与生活价值方面的内容.教学艺术要落实在对学生的关爱与点拨之中.  相似文献   

3.
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际效果不佳的现象一直备受关注。究其原因,其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缺乏人文关怀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该文认为,思想政治课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实现其人文关怀价值,才能不断增强思想政治课的活力与实效。  相似文献   

4.
顾美华 《时代教育》2012,(24):91-92
党的十七大报告把“注重人文关怀”列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面,在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凸显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凸显人文关怀,对提高教学有效性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政治教学中凸显人文关怀的必要性及途径进行浅显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对学生渗透人文关怀的重要载体,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变得越来越程式化,学生不仅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更有甚者因学生得不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导致学生精神空虚,情感失落,甚至造成人格的偏差.  相似文献   

6.
在思想政治课中应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贴近学生的思想生活实际,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在此基础上,再施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强化教育效果,提高思想政治课工作的实效性。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人文关怀的各种问题上,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比较死板和枯燥.主要是教师在讲台上读课文,新理念下的政治教学要让学生去理解和钻研,而不是死记硬背。笔者就思想政治课的人文关怀特点做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课的重要内容,不仅具有哲学化的色彩,也充分体现了浓郁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表现了其对于人的重视和对人的生存状态的理解。马克思主义所体现的人文关怀也表现了人类对自由解放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应该贯穿人文关怀,以人文关怀为指引,同时将人文关怀作为评价的重要尺度。新时代需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服务学生,关心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积极营造良好的评价氛围,将人文关怀更好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质量评价中。  相似文献   

9.
基础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主弦律,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但目前政治课教学中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人文关怀的思想流于形式,关怀的眼光过于狭隘,关怀的方式较为随意。因此,回归“人本”教师观和教学观是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很长时间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价值被归结为物的使用价值,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人的可塑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塑魂”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其课程价值的取向需要予以澄清和纠偏。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和育人使命决定了“人文关怀”理应成为其价值追求的首要选择,政治教师理应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为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人文关怀价值作出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以不辱使命。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这次新课改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强调教学的"人文性".思想政治课教学理应贯彻这一精神,其中作为巩固知识重要一环的作业设计,尤其应当体现对中学生特有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
浅谈人本教育思想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础课程改革已成为当前教育界的主弦律,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但目前政治课教学中人本教育思想的体现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为人文关怀的思想流于形式,关怀的眼光过于狭隘.关怀的方式较为随意。因此,回归“人本”教师观和教学观是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结合陶行知教育理论,探讨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运用“五可”意识进行议题创设。陶行知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实践能力和人文关怀,而这正与思想政治课的宗旨相契合。通过引入“五可”意识,我们可以为学生提供富有挑战性的课程内容,并通过创设可能发生的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从陶行知教育理论与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结合出发,解释“五可”意识的概念与内涵,并探讨如何通过该意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实践能力和人文关怀。我们讨论了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应用“五可”意识,包括创设可行的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文关怀以及促进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些措施,我们可以提升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思想品质。最后,本文总结“五可”意识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重要性和潜在效益,并呼吁教育者和决策者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并应用这一理念,以此推动高中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刘引 《中国德育》2010,(9):14-16
思想政治课的人文性特点决定了它应该在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上发挥独特的作用,但在当前的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践中,人文精神教育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其原因可归结为应试教育的取向、人文学科的冷落、“泛政治化”的思维方式、“社会本位”的价值观等。当前思想政治课渗透人文教育的途径、方法主要有:挖掘教材人文因素,升华教材人文价值;倡导对话教学,在增强学生主体性中实现人文关怀;延伸课堂,在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培育人文情怀;着眼知、情、意、行,建构多元立体评价机制;借助校园人文环境,发挥隐性课程的潜移默化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向学生传授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本常识和进行社会主义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它在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引领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教育改革尤其是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政治课应在体现人文关怀、提升人的价值、达成完善人格上体现出更加独特的学科优势。  相似文献   

16.
人文关怀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和发展并发挥其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必然需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理念;需要关注学生需要,实施情感渗透,促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课叙事应追求将宏大时代叙事转化为个体生命叙事,以合适的故事彰显学科的生命温度和人文关怀。教师在思想政治课中叙述的故事应具备思想性、真实性、思辨性等基本特质。在思想政治课叙事教学中,要避免“无情节、无情趣、无情感”的无用故事,追求“有意思、有意义、有意味”的有效叙事,以实现基于真实生活的、真正有生命力的真诚交流和分享。  相似文献   

18.
马岩 《宁夏教育》2004,(10):55-56
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美丽的艺术。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体现人文关怀的美丽的艺术。人文关怀是什么?人文关怀就是一种以关怀人为主体、以关怀人为对象的思想和行为。2003年11月,笔者有幸观看了《可爱的草塘》一课的课堂教学,深深的被教学中所富有的温暖的人文情怀所感动,课堂中的一个个精彩的片段至今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9.
王守智 《学苑教育》2012,(23):10-10
思想品德课程的人文性特征,既包括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又包括教学目标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在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共同探究,合作讨论,以此推动课堂效率的提高,促进学生品德的和谐生成。  相似文献   

20.
十七大报告强调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高校创新党建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从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解读;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对高校党建的重要意义;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三个方面简述了通过注重人文关怀、强化心理疏导以促进高校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想法、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