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动     
每当学生读书的时候,我总习惯地绕到他们身后,低头倾听他们朗读。听听他们读得是否流利,读音是否准确,感情是否充分,以便对一些典型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我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这么做,似乎只是一种习惯。但有一篇日记,让我感动。那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学生,他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第二节课是阅读课。我正在读书,突然感觉到老师离我近了,尽管我没有转身看,但我知道他正站在我身后听我读书呢!老师站在我身后,我感到好温暖、好高兴。同时我又有点儿紧张,万一没读好怎么办?我打起精神,坐直身子,大声朗读,我要读得最好,最有…  相似文献   

2.
每当学生读书的时候,我习惯绕到他们身后,轻轻低头倾听他们朗读。听听他们读得是否流利,读音是否准确,感情是否充分,以便对一些典型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我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这么做,似乎只是一种习惯。但那一篇日记,却让我真正感到了我这样做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每当学生读书的时候,我总习惯绕到他们身后,轻轻低头倾听他们朗读。听听他们读得是否流利,读得是否准确,感情是否充分,以便对一些典型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我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这么做,似乎只是一种习惯。但那一篇日记,却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我这样做的巨  相似文献   

4.
每当学生读书的时候,我习惯绕到他们身后,轻轻低头倾听。听听他们读得是否流利,读音是否准确,感情是否充分,便于对一些典型的错误进行纠正和指导。我一次又一次地重  相似文献   

5.
11月22日星期三晴每当知道有学生感冒了,我会给他倒一杯热开水,轻轻问一声:“好点了吗?”我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这么做,似乎只是一种习惯。但有一篇学生作文《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让我感到很欣慰。那是我曾经教过的一位并不起眼的学生,他在作文中写了这样一段话:“有一次我病了,纪老师给我送来一杯开水,我觉得她就像我的妈妈一样。”读了这些,我好感动,感动学生给了我那么高的评价,感动学生真正让我理解了情感教育的巨大作用。学生感冒了,给他倒一杯水,让学生感到一种尊重、信赖和激励。12月3日星期五晴星期二早上,唐校长在办公室里批改学…  相似文献   

6.
11月22日 星期三 晴 每当知道有学生感冒了,我会给他倒一杯热开水,轻轻问一声:“好点了吗?”我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这么做,似乎只是一种习惯。但有一篇学生作文《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让我感到很欣慰。  相似文献   

7.
每天和学生在一起,我从不感到生活乏味。与他们一同经历风风雨雨,感受工作的忙碌与充实,我真正体验到教育人生的幸福与美好。朗读的魔力上语文课的时候,其他学生都在认真地读书,唯独小寅在起劲地切着橡皮,难怪他成绩总不够理想。我说:“小寅,请你来读课文。”他只读了课文第一节便错了十处,其他学生不耐烦了,“不要他读了,我们听了觉得难受,老师,换个同学读吧。”我说:“他是我们中的一员,正因为朗读对于他来说是件难事,所以他对朗读不感兴趣。让我们耐下性子,静下心来听他完整地读一读全文,好吗?你们可以拿起笔在他读错的地方做个记号,等他…  相似文献   

8.
写作真好     
每一个月的最后一周作文课是我们对本月随笔的一次盘点,我们称之为作文展示汇报课。在这节课上,学生把自己整理修改完毕的随笔工工整整抄在我为他们准备的笔记本上,每个小组推举2—3人进行朗读,当然,做老师的我也不能错过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些文章有我们平日的情景作文,也有我让他们针对课文学习所写的读书感悟。从开学以来,这样的课我们已经上了三次,每一次都是在学生热烈的掌声中开始,又在学生热烈不舍的掌声中结束,可是今天这节课让我感到写文章已经成了我和孩子们学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老师!”……一个粗重浑厚的声音在我身后响起,回头一看,一个又高又瘦的男生站在我的面前,虽然他已经脱尽稚气,可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王山(化名)。他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第一次见面就记住了他。在高中入学自我介绍中,他这样说过自己:“我爱踢球,不喜欢学习,曾经逃过学,旷过课,打过架,捣过乱。我不是个好学生,老师都不喜欢我。”  相似文献   

10.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前不久在邳州实验小学的一节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场读书比赛,过程是这样的:他先让学生推荐班级里读书最好的学生站起来读,然后老师和他比赛,看谁读得好。谁知这位学生读后,于老师并没有读,而是招式一变,又翻了一个花  相似文献   

11.
名语特级教师于永正前不久在邳州实验小学的一节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场读书比赛,过程是这样的:他先让学生推荐班级里读书最好的学生站起来读,然后老师和他比赛,看谁读得好。谁知这位学生读后,于老师并没有读,而是招式一变,又翻了一个花样,  相似文献   

12.
日记风波     
述丽 《家长》2010,(5):14-14
儿子爱读书,也爱写日记,但每次写完日记他都神神秘秘地把日记本放进自己的书包里。日子久了,我为儿子有这样一个坚持写日记的习惯感到高兴,同时也对儿子的日记感到好奇:他会记些什么呢?日记的内容会不会是记流水账?会不会有很多奇思妙想?  相似文献   

13.
逢年过节的时候,总要收到几个学生的来信或来电,他们有的在北京读书,有的在福建打工,他们说虽远在异乡,但永远不会忘记有我这样一位老师,我感到由衷的欣慰。那些成绩好的学生一走出中学校门近乎忘掉了老师,而这些挨过“整”的学生对老师却念念不忘,我想这与我过去能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帮助他们、教育他们有关。回想起转化他们的过程,我得到了很多的启示,班主任只有做学生的贴心人,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是谁拒绝去做知心朋友?有困难找警察,连小孩都知道,这种社会现象的根源是什么?是因为警察树立了为…  相似文献   

14.
一次,我在批阅学生的日记时,读到了这样一篇日记:今天我又挨了数学老师重重的批评。我想,前几天妈妈说得对,我是家中的一个负担,因为成绩是班中最差的。要是家中少了我,爸爸妈妈就不会叹气和干苦工了,也不用借钱给我读书。要是班里少了我,老师就不用生气。我再这样活下去,还有什么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徐沙沙 《班主任》2014,(6):14-15
正新学年第一次班主任会上,校长给全校老师分享了他暑期读书时印象很深的几个教育理论。其中有一个"团体动力学"理论,让我感到既好奇又疑惑:对于个别行为习惯不佳的学生,我每天细致耐心地督促,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们都难以改进,何谈让其他本身也正在成长中的学生去影响他们呢?真有用吗?这样的困惑一直伴随我很久,直到那一天……  相似文献   

16.
刘玉清 《学子》2014,(10):11-11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在语文学习中是多么重要。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读书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读书越多的学生,他的思考就越清晰,对在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的兴趣就越高。既然读书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学生读书的兴趣激发起来呢?为此,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我有意在以下方面做了尝试。一、从课堂入手,培养语感,读出真情有感情的朗读是孩子们学习语文最主要的兴趣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孩子们的朗读。我认为学生读得好,这不仅是朗读技巧的体现,也是对课文是否有深入理解和体验的体现,  相似文献   

17.
刘玉清 《学子》2014,(20):11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在语文学习中是多么重要。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读书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读书越多的学生,他的思考就越清晰,对在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的兴趣就越高。既然读书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学生读书的兴趣激发起来呢?为此,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我有意在以下方面做了尝试。一、从课堂入手,培养语感,读出真情有感情的朗读是孩子们学习语文最主要的兴趣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孩子们的朗读。我认为学生读得好,这不仅是朗读技巧的体现,也是对课文是否有深入理解和体验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偶尔读到教育刊物中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位老师对学生日记管理采取的“措施”让我深受启发。于是,我便根据当时班内的实际情况——学生苦于在日记中无材料可选,无话可言,东拼西凑,甚至向我发出“讨厌日记”的信号。于是,我马上行动,接着做了实验:根据现有的六个学习小组,组长进行写作顺序安排,每人一周内只有一次书写的机会,但是却代表小组成员的水平。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让他们欢欣鼓舞,重要的是我也给自己减负了——在批阅中节省了时间,  相似文献   

19.
学期初我在自己任教的班级进行摸底,情况表明四年级学生完全有能力写好数学日记。于是在上数学课之前,我向学生布置了写数学日记的任务,在字数和形式上不做具体要求。结果一下课就有不少学生来问写什么。收上来的数学日记差距也很大,有的学生就两句话:“今天数学课老师教了梯形,我学会了面积的计算。我学的很好。”他觉得没话可写。还有的学生干脆记流水账,从上课写到下课,样样都写。只有极个别学生写的确实不错。面对这种情况,我觉得写数学日记还需要教师的引导。第二天我在课堂上把写的好的几篇日记读给全班同学听,告诉他们可以写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20.
星期六早晨,我像往常一样把儿子送到他所在的幼儿园举办的绘画兴趣班学习绘画。快11点时,我赶到幼儿园接儿子回家,在走廊上,透过教室的窗户,我看见老师正站在儿子的身后指导他绘画,我不免感到很高兴:儿子得到老师的亲自指导了!为了不打扰他们,我轻轻地走到他们的背后,这时却发现老师正拿着一叠其他小朋友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