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文的阅读——丰富文言语感,掌握阅读方法1.读出节奏韵味,丰富文言语感(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4课,请大家读课题。(生齐读)师:(出示全文)谁来把课文读给大家听?(生读)师:真不错。只是读到“为是其智弗若与?”这句时绊了一下,这句确实不好读,请你再读。(生朗读得正确、流利)师:真棒。谁也能读得这样正确、流利?  相似文献   

2.
晓军的妈妈是哭着来咨询的,她一直说“你们救救我的儿子吧”。经过仔细交谈才知道,她的儿子晓军在阅读的时候有很严重的问题,比如,老师要求默读的时候,他总是要读出声音来,为此被老师批评过若干次,说他干扰课堂纪律。妈妈说他不听老师的话,晓军委屈地说:“如果不让我读出声音来,我就不会读课文,这可怎么办?”在家里读课文的时候,妈妈还发现儿子读着读着就不知道自己读到哪里了!有的时候,读完课文合起书本,妈妈再问他都读了些什么,他却什么也想不起来了,连时间、地点这么简单的事情也想不起来。这让妈妈更生气,总认为儿子…  相似文献   

3.
读出味儿来     
同学们,语文学习首先要学会"读",但同样是纸上的文字符号,为什么有的人读起来如同嚼蜡,自己感到索然无味,听的人也觉得很是乏味?有的人却能读得有滋有味,情真意切,让自己沉醉,让别人陶醉?实际上,只要我们肯读、会读,一样能把平淡的文字读出味儿来.那么,阅读的时候,怎样才能把文章读出一种趣味,读出一种韵味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赵锐 《贵州教育》2005,(10):44-45
语文课程标准除了继承《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强调的独立阅读能力外,对阅读还提出了新的要求,即“注重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2004年5月,笔者有幸听了来自武汉的洪镇涛先生在遵义的讲学和公开课,他也特别注重读。他还说读要“读出韵味、读出情感、读出思想”;“对语言要品味、对情感要体验、对思想要感悟。”这和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一致的。他特别反对“分析语言、分析情感、分析思想”。当洪镇涛先生谈到语文教学的本质时,他说:“老师们,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是什么呢?一个字———读!”听了洪老师的这次公开课和讲学后,…  相似文献   

5.
“听读识字”是课程标准实验用书(北师大版)的一个突出特点。“听读识字”顾名思义就是借助阅读一篇篇课文来识字。在这里“阅读”是“听读识字”过程,课文则是阅读和识字的载体。而作为阅读和识字的载体——一篇篇文质优美的课文,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识字的具体  相似文献   

6.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阅读教学是一以贯之的主线,是教学活动的“绝对力量”。“听”以“读”为伴,“说”以“读”为源,“写”以“读”为基础。要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对学生进行从“学会”到“会学”的培养,就应从“读”开始,将“读”贯穿于语文学习的全过程。一、培养阅读兴趣阅读兴趣的培养是形成阅读能力的基础,是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前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有很多方法。一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要读出语气轻重、抑扬、急缓的变化,读出感情,读出意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领悟丰富的言语意义,感受…  相似文献   

7.
一篇课文如果学生能够声情并茂地有感情朗读,就说明学生对课文已经理解了,不需要再做烦琐不必要的分析,如果朗读一旦成为学生的快乐,那么阅读也随之被学生所深爱,成为他们无限的乐趣和不断的追求。因此,感情朗读在阅读教学中占有重中之重的位置。语文课上经常听到老师说“这段活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大家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读出作者的……”、“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课文,把……语气读出来”。细细咀嚼这些话,我觉得学生在老师眼里,好像是情感能任意生成、自由流露的机器,想让他有怎样的心情,就会有怎样的心情。这显然是很不科学的因为朗读指导只是停留在形式上,他根本不能催生学生的情感,学生也根本不会与作者、和主人公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戚。  相似文献   

8.
常听人说,听了某节汉语文课,觉得学生读出了“味”,或没读出“味”。何为“味”?“味”,本指味道,酸、甜、苦、辣、麻,人之五味也。说读汉语文读出了“味道”,是指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领会了汉语文的精神实质,品出了它的神韵和风味。依我看,汉语文阅读应有“五味”:一、象之思有的语文课上得干巴巴的,学生学起来味同嚼蜡,虽言情,但学生悟不出情感来,只是机械模仿教师的语气来读读而已,如某教师教《再见了,亲人》,为了让学生读出情味来,“扔掉”了具体描述大娘、小金花、大嫂具体事件的语句,而一味指导学生读抒情的句子…  相似文献   

9.
教学流程一、导入二、导读第一节(1)一读——认读文字——要求读得正确、顺畅。(2)二读——想象画面——要求读出连动的画面。(3)三读——进入意境——要求读出身临其境的感受。第二节抓“洋溢”。(1)读正确。(2)书空。(3)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老师去掉“洋溢”也可以说“:花园里常年飞扬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相信你们,去掉“洋溢”换个词也能说这句话。(譬如,充满、流淌、荡漾、飘荡……)(4)可见“洋溢”,包括那么多意思。但“洋溢”可不可以像下面这样用?为什么?a.欢乐谷里,到处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b.打预防针的时候,一…  相似文献   

10.
沏一壶香茗,我把最新一期《中政参》捧在手里,轻轻掀开你的卷首,伴着幽幽的油墨香,一种温暖的亲切感涌上心头。看着看着,不觉想起了一首歌——《读你》,“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三月,浪漫的季节,醉人的诗篇……”这种心情好像并不陌生,捧着你犹如捧着一份实在、一份希望,品读你又读出几多真情、几多收获。  相似文献   

11.
阅读和作文是对等的两回事,是指这两个过程同样都是学习语文的目的。善于写作是学习语文的目的,善于阅读也同样是学习语文的目的。“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对的,但是,我们不能理解成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主从关系、服务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等的关系,是语文教学必须培养的听、说、读、写四项能力之中两项重要的能力——读的能力和写的能力。要说不同,只是要求不同,阅读要求是正确理解别人的思想感情,而作文要求则是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中,以“读”为本,指导学生有效地“读”,读出“语文味”,是引导学生“潜心会本文”,砥砺语言文字,形成敏锐语感的佳径。一、“如出我心,如出我口”——读出强烈的情感体验“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人情。”阅读,必须要透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情感火花,潜泻着的情感激流,并以此促进认识的深化,对语言文字获得丰富的形象感受。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为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如  相似文献   

13.
一、读——发现美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每教一首诗词,都先让学生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进行朗读。上课时,用个人读、集体读、分组读等多种朗读的形式贯穿整个讲课过程。我对学生“读”的要求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始初要求学生读得准,不漏读;继而要求学生读出节奏,读出轻重缓急;进而要求学生读出诗词的味,读出诗词的情。这样一直读到熟,使学生从“读”中产生共鸣,从而发现诗词中的美。如读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相似文献   

14.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自读,在阅读中学会发现 “书读千遍,其意自见”。在阅读教学中,“读”是关键,是“问”和“悟”的基础,因此,“读”一定要落到实处。一篇文章,必须让学生反复地阅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出重点,读出情感,只有这样,才能发现问题,有所感悟。 1.展示课题引导读。学生接触课题后,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想到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有什么要问的。从而激  相似文献   

15.
近日,听一位教师执教《普罗米修斯盗火》,在学习第4自然段“盗火后受罚”时,教师这样引导:“同学们,请细细读这一段,从字里行间你认为此时的普罗米修斯心情是怎么样的?”学生潜心会文,很快纷纷举手,基本都是说自己读出了普罗米修斯一定非常痛苦,并说出了自己是如何理解的,十分精彩。  相似文献   

16.
所谓“四能一体法”,是指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听、说、读、写四种能力进行综合训练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方位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适应将来社会生活的需要。它的最大特点是:综合性强,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的参与。叶圣陶先生非常精辟地指出了它们的关系:听、说、读、写的训练,都很重要。听,也是读,是用耳朵读;说,也是写,是用嘴写;读,也是听,是用眼睛听;写,也是说,是用笔来说。这四个方面都不能偏废。笔者在教散文时就采用了这种教学方法。以《听潮》第四自然段为例:每天潮来的时候,听见海浪冲击岩…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中,创设种种教学情境,用“语文”的方式——读,读出浓浓的语文味儿来,能给学生一个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充满效率的阅读课堂.而读中质疑,是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平时与人交流的时候,有时难免会说“白字”。在古代,说“白字”可是个了不得的大毛病,会遭到众人的嘲笑,“白字大王”这样的“美称”搁在哪个“文化人”身上,都是背不起的,会终生让你抬不起头来。但是,好像现代人真的是活得潇洒起来了,走到人群里听一听,把字音读错的情况真是“海”了去了;就连电视、广播里训练有素的主持人、播音员,也时不常地蹦出几个“白字”来,让人惊愕,让人感慨。最近,笔者偶尔拜读了一位朋友送给我的一本书《三日告别误读──播音主持教学必练1000句》,不读不知道,一读,可真的吓了一跳──原…  相似文献   

19.
新学期开始了同学由小学升入初中,要开始学习英语这门学科。有的同学会问我怎样才能轻松学好英语呢?针对这种问题,我想对你们作如下解答。一、多听听准发音是学英语的第一步,只有听准了读音,你才能正确的读,写,说。我们可以认真听老师读,听录音、听他人读;要做到正确地读26个字母及所学单词和课文(对话),在听单词和句子时要听出它们的汉语意思。二、多读在听的基础上要多读,我们不但要会读还要熟读,要读出单词的发音规则和句子的朗读规则,要读出说话人的语气和感情。我们在熟读课本的同时,还可以阅读一些同步的报纸和阅读教材,从中吸取营养…  相似文献   

20.
品读     
<正>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家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对读过并喜爱它们的人构成一种宝贵的经验;但是对那些保留这个机会,等到享受它们的最佳状态来临时才阅读它们的人,也仍然是一种丰富的经验。以上是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在其著作《为什么读经典》中对经典的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