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例1 已知长方形的四个顶点A(0,0),B(2,0),C(2,1)和D(0,1),一质点从AB的中点P0沿与AB夹角为θ的方向射到BC上的点P1后,依次反射到CD、DA和AB上的点P2、P3和P4(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设P4坐标为(x4,0),若1相似文献   

2.
例1 已知长方形的四个顶点A(0,O),B(2,O),C(2,1)和D(O,1),一质点从AB的中点P0沿与AB夹角为θ的方向射到BC上的点P1后,依次反射到CD,DA和AB上的点P2,P3和P4(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设P4的坐标为(x4,O),若1相似文献   

3.
对于P∈C(犤to,∞),R),Q∈C(犤t0,∞),R ),给出了中立型方程犤x(t)-P(t)x(t-τ)犦(n) Q(t)x(t-σ)=0,的充分条件,改进了已知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2003年全国高考题:已知长方形的四个顶点A(0,0)、B(2,0)、C(2,1)和D(0,1),一质点从AB的中点P0沿与AB夹角为θ的方向射到BC上的点P1后,依次反射到CD、DA和AB上的点P2、P3和P4(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设P4的坐标为(x4,0),若1相似文献   

5.
例(2003年全国高考题):已知长方形的四个顶点A(0,0)、B(2,0)、C(2,1)和D(0,1),一质点从AB的中心P0沿与AB夹角为θ的方向射到BC上的点P1后,依次反射到CD、DA和AB上的点P2、P3和P4(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设P4的坐标为(x4,0),若1<x4<2,则tanθ的取值范围是( )  相似文献   

6.
例(2003年全国高考题):已知长方形的四个顶点A(0,0)、B(2,0)、C(2,1)和D(0,1),一质点从AB的中心P0沿与AB夹角为θ的方向射到BC上的点P1后,依次反射到CD、DA和AB上的点P2、P3和P4(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设P4的坐标为(x4,0),若1<x4<2,则tanθ的取值范围是( )……  相似文献   

7.
"千古之谜"的"低调"和"高调"消解 --含假句的论证不能成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有关“千古之谜”的一些论点及其论证,仍然被一些论者误解,所以,我们有必要加以重申和发展。古哲早已发现,“自(我指)涉”可产生假句(或矛盾句),这就消解了“初始谎者”悖论(P)。沿着这思路,不难进而指出,“强化谎者”悖论“这语句假”(Q),要么缺值,要么是假。逻辑派自己向来肯定:含假句的论证不能成立(这应该包括由“自涉”产生的假句 P、Q),那么,要用含 P、Q 的论证来证明“矛盾句为真”和“判决日常(自然)语言准死刑”也不能成立。这意味着(从逻辑派的低调标准看),“强化谎者”悖论 Q 已遭消解。再者,“仅是矛盾”大别于“矛盾被证”。从辩证“鹰”派的观点,同时也是逻辑派高调标准的“开明”观点看,“矛盾被证”问题仍然存在! 只有我们指出 Q 犯“复合命题”或“矛盾定义”谬误,“千古之谜”才真正(更彻底地)遭消解!以上的分析可同样适用于“这语句不真”(R)的“超二值谎者”悖论。  相似文献   

8.
先看2003年高考数学(理)第10题: 已知长方形的四个顶点A(0,0)、B(2,0)、C(2,1)和D(0,1),一质点从AB的中点P0沿与AB夹角为θ的方向(∠P1P0x=θ)射到BC上的点P1后,依次反射到CD、DA和AB上的点P2、P3和P4(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设P4的坐标为(x4,0),若1相似文献   

9.
一、三点共线研究交点坐标例1已知A(4,0)、B(4,4)、C(2,6),试求直线AC与直线OB(O为坐标原点)的交点P的坐标.解:设P(x,y),则OP=(x,y),AP=(x-4,y).因P是AC与OB的交点,所以P在直线AC上,也在直线OB上,即OP∥OB,AP∥AC.又AC=(-2,6),OB=(4,4),所以6(x-4) 2y=0,4x-4y=0,解得x=3,y=3,知  相似文献   

10.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万物皆有他的长处和短处.(2)上帝创造了万物,并不只(3)赋予长处(4),还要添加一点佐料--短处(5),使万物有其长也有其短.  相似文献   

11.
一、 1.钠(Na) 2.氟(F) 3.白磷或黄磷(P_4) 4.金刚石 5.氟气(F_2)和氯气(Cl_2) 6.氮(N)和磷(P) 7.钠(Na),1S~22S~22P~6 8.钠(Na) 9.氢(H) 10.氯(Cl) 11.镁(Mg),离子 12.硫(S),1S~22S~22P~63S~23P~4 13.碳(C),C:1S 2S 2P 14.铝(Al)  相似文献   

12.
第一试(总分70分) 一、选择题 1.设P=(1/3)~(1/5),Q=(1/4)~(1/3),R=(1/5)~(1/4)。则P,Q,R的大小关系是( )。 (A)P相似文献   

13.
熟练地运用设而不求法求解析几何问题,能避免繁杂运算、简化解题过程,使解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归纳解析几何中运用设而不求法解题的几种方法如下:1利用元素的整体结构解题过程中,不直接求出所设元素,而抓住元素的整体结构,能有效地减少运算量,使解题化繁为简.1.1利用点的坐标的整体结构例1已知抛物线y2=4x,过点P(1,3)作直线l交物线于A,B两点,使P恰为弦AB的中点,求直线l的方程.解设A(x1,y1),B(x2,y2).因为点A,B在抛物线y2=4x上,所以y12=4x1,y22=4x2.两式相减可得yx22--xy11=y24 y1.又P是弦AB的中点,y1 y2=6,所以kAB=y2-y1x2-x1=32,…  相似文献   

14.
条件概率的学习对高中生来说是个疑难点,往往问题比较多,通过设计问题法,进一步从4方面理解、明白和认识P(A),P(AB),P(B|A)的含义和条件概率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用固相反应首次合成了二价镱的新化合物K2Yb2(SO4)3,初步结构分析表明该化合物为正交晶系,空间群P2.2.2,晶胞参数a=10.3552(9),b=10.5104(5),c=10.2010(4)A,Z=4。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设P(x1,y1),Q(x2,y2),则|PQ|=(√)(x1-x2)2 (y1-y2)2.中学数学中不少代数题的解答,若能赋予它解析意义,揭示其几何背景,便可利用"距离公式"给出其独具特色的解答.现举几例,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全国高考数学(理工农医类)第10题为:已知长方形的四个顶点A(0,0),B(2,0),C(2,1)和D(0,1),一质点从AB的中点P0沿与AB的夹角为θ的方向射到BC上的P1点后,依次反射到CD、DA和AB上的点为P2、P3和P(4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设P4的坐标为(x4,0),若1相似文献   

18.
关于"假言命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泉清 《江西教育》2003,(14):21-21
把命题P、q用联结词“若……则……”(如果……那么……)”联结起来的新命题,称作P、q的假言命题或蕴涵命题,记作:P→q。P称为前件(假设或条件),q称为后件(结论)。其中蕴涵“如果……那么……”(若……则……)的意义,与日常生活语言中“只要……就……”,“要是……便”等是相当的。这种形式的命题在数学中是常见的,学生也比较熟悉。但是其真值表在教学中难以解说,同时对其否定,学生也不易理解。下面就对假言命题真值表和其否定的教学谈点个人认识。一、通过“数学建模”来理解“假言命题”的真值表教育部《中学数学实验教材》(试验本)对…  相似文献   

19.
1选用常用化学药品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教师提供了模拟“血型签定”的案例,实验材料器具为:模拟配制的A型血(0.02mol/L的Pb(NO3)2,硝酸铅),B型血(0.02mol/L的BaCl2,氯化钡),O型血(蒸馏水),AB型血(上述A型血和B型血等量混合)和A型血清(0.02mol/L的AgNO3,硝酸银),B型血清(0.02mol/L的碘化钠);载玻片,吸管等。根据同型血不产生凝集反应,异型血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笔者重新设计选用了以下药品:硫酸镁Mg-SO4溶液代表A型血和A型血清,氯化钡BaCL2溶液代表B型血和B型血清,碳酸钠Na2CO3和氢氧化钠NaOH的混和溶液…  相似文献   

20.
设二次曲线F(x,y)=0(这里只研究缺x·y项的二次曲线)的动弦PQ的中点为M(x,y),构造P(x a,y b)、Q(x-a,y-b)(a≠0),当弦PQ存在斜率且记为k,k=b/a,于是点P、Q还可以以表示为P(x a,y ka)、Q(x-a,y-ka),那么|PQ|~2=4(a~2 b~2)=4a~2·(1 k~2),将P、Q坐标代入方程F(x,y)=0中,由坐标的对称性,可给解题带来极大的方使,我们来看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