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生创作了将近500首乐曲,其体裁之广泛令人惊叹,有抒情的浪漫曲、奔放的吉卜赛歌曲、爱国的战歌、重唱曲、合唱曲、芭蕾舞剧、歌剧和戏剧音乐等等。他的浪漫曲《夜友莺》以其迷人的旋律倾倒了世界各国无数听众。意大利歌剧大师罗西尼在自己的歌剧《镶维利亚的理发师》第三幕中的配乐就是采用《夜莺》的乐曲。这位作曲家就是亚历山大·亚历山大洛维奇·阿里亚比耶夫。[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程鹿峰 《世界文化》2008,(11):20-21
意大利是西方歌剧的发祥地,19世纪时歌剧作曲家人才辈出,其中最杰出的按其诞生年代排列,有罗西尼(1792—1868)、多尼采蒂(1797-1848)、贝里尼(1801-1835)、威尔第(1813—1901)、普契尼(1858—1924)。今年是罗西尼去世140周年,多尼采蒂去世160周年。为了纪念他们对人类的贡献,将其生平事迹介绍给我国读者是我们文化工作者的义务,  相似文献   

3.
3月27日和28日,《今夜无人入睡》的美妙旋律,回荡台中洲际棒球场的夜空,普契尼创作的歌剧、张艺谋“鸟巢版”的《杜兰朵公主》(此“台湾版”名称,以往称《图兰朵》)终于在台湾民众千呼万唤中,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近4万名观众被这部经典歌剧和美轮美奂的“杜兰朵”折服,称其不愧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演出团队制作的艺术精品。  相似文献   

4.
2012年10月,喜逢中央歌剧院成立60年。承蒙院长俞峰的盛邀,笔者有幸作为剧院“甲子兵团”的一员,与220名艺术家一起,携意大利著名作曲家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在意大利罗马协和剧场共同庆祝了剧院的这个不平凡生日,同时亦以精彩演出庆贺了祖国63周岁的生日。  相似文献   

5.
文化大视野     
《中外文化交流》2012,(9):86-96
《凤仪亭》让世界聆听川剧美 近日,中西合璧的歌剧《凤仪亭》在美国林肯中心上演。新版歌剧《凤仪亭》由中央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郭文景根据同名川剧创作,由曾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的加拿大著名电影导演Atom Egoyan执导,全剧舞美、配乐等均出自国际一线团队。剧中沈铁梅出演女主角貂婵,她用川剧高腔“搭档”京剧和现代音乐,向美国观众讲述了“吕布凤仪亭私会貂蝉”的三国故事。  相似文献   

6.
一场“世纪演出”在音乐舞台上,歌剧历来被看世是艺术成就最高的形式,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的文化艺术水准。所以在欧洲各发达国家,无不建立一流的极其豪华的歌剧院,而那些亨有盛名的歌剧表演艺术家的影响甚至超过国家政治要员。几百年来,各国歌剧的演出势头不减,而这个趋势也被发展中国家争相效仿。在众多的欧洲歌剧中,非欧题材的歌剧其实为数不多。威尔弟创作的埃及题材的《阿依达》、普契尼创作的日本题材的《蝴蝶夫人》和中国题材的《图兰朵》,在欧洲歌剧中虽然是凤毛麟角,但确实极有影响和艺术魅力。把埃及题材的《阿依达》放在…  相似文献   

7.
音乐奇谈     
意大利有一位名叫乔万依卡洛·特罗姆别第的人,利用长达30年的时间,借助最原始的录制设备,独自一人录制了著名作曲家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  相似文献   

8.
程鹿峰 《世界文化》2008,(10):18-19
1875年法国作曲家乔治·比才的歌剧《卡门》首演于巴黎歌剧院,演出后舆论界褒贬不一,而一向热衷于风流激情的上流社会的观众却接受不了《卡门》的风骚撩人,放荡不羁,大肆抨击《卡门》的内容是道德败坏的,音乐是乱七八糟的。从此,在巴黎剧院的剧目中《卡门》消失了长达8年之久,只有一些有识之士如著名哲学家尼采,作曲家柴科夫斯基等对《卡门》大加赞赏,  相似文献   

9.
‘潞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用屈老夫子的这诗句来形容我国上演西洋歌剧的情况是再恰当不过的了。西洋歌剧即OPera是发源于意大利的一种音乐戏剧。抛开早年萌芽于欧洲民间、教会或宫廷的各种带音乐、歌舞的戏剧体裁不说,就从1597年佛罗伦萨的作曲家贾可波·佩里等人刻意制作的歌剧《达芙妮》开始,至今也有将近400年的历史了。它从意大利传到奥、法、德、英以至遥远的北欧、俄罗斯,在各国生根开花,成为具有各民族特色的歌剧,统称“西洋歌剧”。近百年来,它又与美国民间的音乐、歌舞结合,构成了更具群众性的音乐剧(Musi-…  相似文献   

10.
在音乐史上,过早地停止创作的作曲家不乏其人,诸如罗西尼、西贝柳斯、艾甫斯和科普兰等,他们在艺术生涯的高潮期却停止了创作,这是什么原因? 罗西尼于1842年完成了他的《圣母哀悼曲》后便停止了创作,时年仅五十岁。他感到他的音乐不再风行,他知道作为一个严肃的歌剧  相似文献   

11.
"和谐前夜惊战乱,适度周边退贪婪"——这是中国著名作家刘大伟最新创作的音乐剧《香格里拉》的主题词。对音乐剧曾经陌生的中国观众,伴随《猫》《悲惨世界》《歌剧魅影》等具世界影响的外国音乐剧的引进及其热演,逐渐了解并热衷于音乐剧艺术了;同时带动中国原创音乐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上海歌剧院演出场次292场,其中歌剧演出78场(其中本地剧场15场、沙龙23场、外地25场、境外15场),下乡演出13场,学生场24场,公益性演出29场,指令性演出2场。2008年,歌剧院以迎奥运、迎世博为契机,原创歌剧《雷雨》、经典歌剧《奥赛罗》、《图兰朵》、中国歌剧《诗人李白》等轮番上演,并创排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交响合唱《太阳、大地、人》、舞蹈《城舞今典》汇集新创作的《夜舞精灵》、《剑吟》、《绽放》、《穿越》、《蝶恋》、《情人码头》等原创小节目。剧院积极策划历史题材歌剧《楚霸王》、现实题材歌剧《那时花开》、舞剧《嫦娥奔月》、《上海·上海》。  相似文献   

13.
这部歌剧以它的清新、欢乐、哀婉和激情赢得了全世界歌剧爱好者的钟爱。1896年2月1日晚,都灵皇家剧院首次公演歌剧《波希米亚人》。该歌剧作曲家,时年三十七岁的贾科莫·普契尼一直心神不定地站在侧面包厢里  相似文献   

14.
麒麟 《世界文化》2005,(6):21-23
从广义上说,凡以音乐与戏剧的结合为主要表现手段的艺术形式都属于“音乐戏剧”的范畴,如西方的歌剧、中国的戏曲等。但“音乐剧”并不是“音乐戏剧”的简称,这个名称所指的是一种特殊的音乐戏剧形式。  相似文献   

15.
在今天的维也纳,人们很少能听到格鲁克(Christoph Gluck,1714—1787)的作品,但在奥地利音乐史上,这位作曲家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在歌剧领域推行的深刻变革为维也纳古典乐派拓展了道路。他摒弃了以往歌剧僵硬呆滞的风格,尽管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亨德尔曾不遗余力地为这类歌剧写过大量脍炙人日的音乐。在格鲁克看来,歌剧不是用来炫耀“圆润的歌喉”,正如莫扎特十分贴切地形容那些华而不实的唱段那样,它首先是戏剧.著名的启蒙主义学者约瑟夫·封·宗南费尔德在评论《阿尔西斯特》的演出  相似文献   

16.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俄国乐坛出现了一个影响深远的乐派——“强力集团”。这个集团的活动和创作对俄罗斯民族音乐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举世闻名的交响组曲《舍海拉萨得》(旧译《天方夜谈》)、《西班牙随想曲》、歌剧《萨特阔》(剧中的《印度之歌》更是脍炙人口)的作者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就是这个集团的主要成员。俄国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一些名作曲家,如里亚朵夫、格拉祖诺夫,斯特拉文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等都出自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门下。作曲家生性诚恳,为人谦虚,待人真挚。平日  相似文献   

17.
收拾书柜,无意中发现了帕瓦罗蒂在北京时应邀到中南海作客,我请他们夫妇和胡耀邦总书记三人签名的菜谱卡片。帕瓦罗蒂的签名从卡片一端直到另一端,真叫笔走龙蛇。卡片很珍贵,我一直保存着。转眼已好几年了。早些时候听说帕瓦罗蒂将于1992年10月再次来华,后又得知计划取消,感到很遗憾。1986年他在北京造成的轰动声犹在耳边,普契尼著名歌剧《茶花女》的精采演出,尤其是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那场有万名听众独唱音乐会,堪称北京音乐生活中的空前盛况。这难忘的印象真正是有声有色的“绕梁三日”。那无与伦比的男高音漂亮音色,曾使他获得“高音C之王”的美称;歌剧《茶花女》中诗人鲁道夫的表演和在音乐会上独唱时总是拿着一块白色大手帕并不时挥动的魁伟身影,都不能不说是独一无二的。  相似文献   

18.
如果有人问《塞维尔的理发师》这出歌剧是谁作曲的,任何一个专业或业余的音乐家都会说,“当然是罗西尼,这是众所皆知的事实。”然而,在圣彼得堡工作的意大利作曲家乔瓦尼·帕伊西埃洛曾于1782年根据博马舍的一出通俗喜剧创作了自己的《塞维尔的理发师》,比著名的罗西尼的同名歌剧首场演出早  相似文献   

19.
今夏,来自意大利的世界级钢琴演奏大师米盖莱·康巴内拉在保利剧院举办一场独奏音乐会,这是这位“现代钢琴巨人”5年来第三次在华举办音乐会。音乐会的上半场,康巴内拉演奏了《蝴蝶》、《花的曲集》和《维也纳狂欢节趣事》等舒曼的3首代表曲;下半场演奏的是著名钢琴家李斯特的《梅菲斯托圆舞曲》和瓦格纳的歌剧《漂泊的荷兰人》中“纺织歌”的改编曲、《罗恩格林》中“到明斯特去”的改编曲以及古诺的歌剧《浮士德》中的圆舞曲。康巴内拉娴熟的技巧,富于感染的表达能力,将古典主义的均衡与浪漫主义的精髓融于一体,以典雅的音乐语言倾诉其对…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1989年为穆索尔斯基年。音乐界庆祝他诞辰150周年。当代著名作曲家格奥尔吉·斯维里多夫说:“穆索尔斯基同索福克勒斯、莎士比亚、陀思妥耶夫斯基、伦勃朗一样,正走进具有良心的文明世界。”莫斯科大剧院恢复上演《霍万希那》。在克里姆林宫庄严的广场上,穆索尔斯基的歌剧《鲍里斯·戈东诺夫》把俄罗斯作为祖国历史的一部分再现给大家。1989年3月,在普斯科夫地区卡列沃村竖起作曲家的纪念碑。穆索尔斯基出生在那里,他非常喜爱那为他展现了绵延原野美妙景色的高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