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句与句衔接起来一定有必然的道理”(叶圣陶),几句话组织起来成为一段话,这里头有个秩序,“这个秩序上人类从生活经验中不断体会出来的”,因此,如果我们掌握了这个秩序,就能熟练地解答句序排列问题。我们先分析一下两道高考题: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恰当的一组是:①一方面,以娱乐为职能的大众文化得到蓬勃发展的机会。②与此同时,文化领域却有全然不同的景观。③问题是怎样产生的呢?④九十年代中国,商品大潮汹涌而起,给社会经济生活带来无限生气。⑤一方面,一部分“曲高和寡”的精英文化则陷入举步维艰的境地。A、⑥⑤①②③④B、④③⑤①②⑥…  相似文献   

2.
教师要成为一个研究者,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个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是艰苦的,需要一定时间,仅仅靠行政命令是不能完成这个转变的。我们的体会是:只有教师的“心动”,才会有教师的“行动”,有了行动,还要让教师“激动”,换句话说,让每一个教师成为研究者,必须让广大教师想  相似文献   

3.
王大 《中文自修》2001,(3):56-56
中国有句人人皆知的成语,叫“多愁善感”。这个成语历来带有贬义,多年来它几乎成了感情脆弱,心态不佳的代名词。但从写作的角度来看,我们很有心要为它“下名”。  相似文献   

4.
试论反腐败与政治稳定杜传贵政治学家有一句名言:“人类可无自由而有秩序而不能无秩序而有自由。”在一个国家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稳定是政治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是政治发展的重要目标。腐败这个现代化进程的伴随物,却困扰和阻碍社会发展,影响和破坏政治稳定。一(一...  相似文献   

5.
点评:这是一篇值得称道的中考满分作文,它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其一,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全文采取题记加领句的形式架构全篇。题记开篇扣题。三个领句“在我们这个年龄,我学会了理解”,“在我们这个年龄,我学会了分享”,“在我们这个年龄,我学会了担当”构成文章主体的文眼与红线。  相似文献   

6.
郑杰 《上海教育》2004,(10X):47-47
有一句俗话令我印象深刻,“金杯银杯不如口碑”。我由此想到了自己,也想到了教师。我们这个行业,也许金杯银杯真的不那么重要,口碑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努力突破“瓶颈”开创“普九”的新局面灵山县教育局局长吴之义作为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重难点是初中教育这个环节。也就是说,初中教育已经成为“普九”的“瓶颈”,不突破这个“瓶颈”,“普九”就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县努力突破“瓶颈”,...  相似文献   

8.
“驴驹子”与“小男人”──有感于《北京人在纽约》的幕后悲剧荆明太我的家乡山东有句俗话:“一岁不成驴,到老也是个驴驹子”,乡亲们用这回话评驴也论人。我看了《教育艺术》的《北京人在纽约》的幕后悲剧一文之后,首先涌入我脑海的就是这句家乡的俗话。而我们把这个...  相似文献   

9.
作文漫话     
一提起写作文,很多同学就会伤脑筋,认为是苦差事,愁眉苦脸无从下笔。“一怕读外文,二怕写作文”。就是写了,也是几句话、几段文字就完了,总觉得没什么可写;或是东摘一句,西抄一句,千篇一律,读起来让人觉得味同嚼蜡,没有什么新意。这不,又有很多同学抱怨:“到底怎样才能写好作文啊?”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讨这个话题。  相似文献   

10.
有个故事。 有一次,在一个欢乐的宴会上,突然有一男子翘起大拇指对在座的女士们说:“我们男人,是这个!”然后又翘起了小拇指说:“你们女人嘛,是这个!”席间众女士立刻面露不悦,不料他笑了笑,突然又加了一句:“大拇指粗壮结实,小拇指小巧玲珑,不知诸位中有哪位愿意换一下?”于是其言一出,女士皆笑,欣欣然接受了男士的比喻。  相似文献   

11.
鲁迅先生《文学和出汗》的末段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国,从道士听论道,①从批评家听谈文,②都令人毛孔痉挛,汗不敢出。”③(句中序号为笔者所加) 这个句子到底是单句还是复句,人们一直持有不同看法。 我们认为该句应是个单句。 首先,这个句子是否具有“主谓的性质”呢?具体说,就是句中的①和②能否回答“谁”或“什么”的问  相似文献   

12.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位老太太做寿,她的子孙请来唐伯虎为她题诗。全家大小及亲朋好友争着来看。唐伯虎挥笔写了第一句“这个婆娘不是人”,举座皆惊;写了第二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众人由吃惊转为喝彩;写了第三句“儿孙个个都是贼”,在座的由喝彩转为惊怒;写完最后一句“偷得寿桃献至亲”,大家无不拍手叫好。这短短四句、二十八个字的祝寿诗,  相似文献   

13.
立意是章灵魂的舞蹈,而灵魂舞蹈到什么程度.全在于立意创新的力度。话题作在立意上,给了我们无比宽阔的展示舞台,但也许这个空间我们利用得太不够了。有句诗叫“短笛无腔信口吹”,  相似文献   

14.
张帆 《现代语文》2005,(7):41-41
古装剧里经常可以听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句台词,生活中我们也常听到“五福临门”这个吉祥的祝福,那么不孝究竟指的是哪三台?五福又具体包括哪五福呢?  相似文献   

15.
于雯雯  李冲 《现代语文》2004,(12):37-37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出示几句子让我们辨别正误。其中有这么一句:“这次领导班子会议,实际还有三名群众参加。”当老师问我们这个句子是“正”是“误”时,全班同学异口同声地喊道:“误!”老师愣住了,但不一会儿,老师好像突然来了兴致,接着问:“错在哪儿啦?”我抢先站起来回答:“‘群众’前面不能加上表示数量的词语。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在小学六年制语文课本第八册《看球记》一文中有这样两句话:“虽然战场在香港,可我们好似也参加了战斗,精神紧张,心潮随着球起落。”“……声音大得好像要叫全北京市、全国同胞都听到这个喜讯似的。”这两句中都有“似”这个字。根据字典上的注音,“似”有“shi”与“si”两种读音,那么,这两句中的“似”字该读何音?如何区别“似”字的读音?请指教。郁文  相似文献   

17.
研究《镜花缘》中的语言结构,有助于掌握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时期的一些语言特点。《镜花缘》文本中有大量的“一V”形式类型,这些类型有的可以构成动词性的“一V”结构。由这种“一V”结构构成的句子,有的语义是自足的,我们把这类“一V”结构构成的句子叫完全句;有的语义不是自足的,这类“一V”结构构成的句子只能作为一个小句存在,还需要后置句作为另一个小句在语义上进行补充说明,这样整个语义才完整,我们把这类“一V”小句叫不完全句。在“一V”结构构成的不完全句中,后置小句与“一V”小句至少存在五种语义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一位政治老师讲课时有一句口头禅“我想大家都知道”。有一次,有几个学生正在数他说了几句“我想大家都知道”时,他又说了一句:“最近,美国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情,我想大家都知道……”这时,一个同学在下面说了一句:“我们怎么知道?”顿时,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相似文献   

19.
读贵刊在1999年第8期上刊登的《这个例句不恰当》一文,看到文中把“东郭先生牵着毛驴在路上走。”这个例句析为“是一个连动句”,笔者认为,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它应该是一个连动兼语混合句。试析如下:“东郭先生牵着毛驴在路上走。”这个句子的谓语部分“牵着毛驴在路上走”中有两个动词——“牵”、“走”,它们都是主语“东郭先生”发出的不同行为动作(很明显,动词“走”同时也是毛驴发出的),都可以连着主语单说:东郭先生牵着毛驴,东郭先生在路上走。每个动词单独跟主语构成主谓关系,从这一方面来说,它是一个连动句。我们再  相似文献   

20.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苏教版)第八册《九色鹿》一文中第8自然段有这样一句话:“您与一个灵魂肮脏的小人来滥杀无辜,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笔者认为这一句中“灵魂肮脏”和“小人”在语意上有重复之嫌。查《现代汉语词典》,“小人”有二个意思,符合本句的解释是:指人格卑鄙的人。而“灵魂”有四个意思,符合本句的解释是:人格;良心。“肮脏”有两个意思,符合本句的解释为:比喻卑鄙、丑恶。灵魂肮脏连在一起的意思为“指人格或良心卑鄙、丑恶”。所以本句应该改成“灵魂肮脏的人”,或删去“灵魂肮脏的”这个定语较为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