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音乐、能给人带来听觉的享受,心灵的抚慰,而一篇描写音乐的优美篇章,更能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让人浮想联翩,心驰神往.人教版第三册巾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都是捕写音乐的杰作,现将这两篇诗歌中的音乐描写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2.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同为唐诗中描写音乐的典范之作。《琵琶行》是现实主义流派的代表之作,《李凭箜篌引》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二者色彩不同,风格迥异,但却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式描写了唐代音乐之美,给读者带来了无比美好的艺术享受。  相似文献   

3.
《琵琶行》与《李凭箜篌引》同为乐府古题,又均有十分出色的音乐描写,但因作者的个人才情、生活遭遇不同,两首诗在音乐描写方面呈现出迥异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4.
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叙事艺术上,是唐诗发展中的一个高峰,尤其是它对音乐的描写是非常成功的,因而给读者的印象是很深刻的。以下是笔者对《琵琶行》音乐描写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5.
《琵琶行》是白居易乐府诗歌的代表作品,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社会制度对人才的压抑,主题深刻。我教《琵琶行》把重点放在音乐描写上,通过欣赏诗中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结合琵琶女和作者的身世,理解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及听众的感情融为一体的。一、抓住音乐描写,鉴赏诗歌艺术美1.设置教学情境。课前播放《琵琶行协奏曲》,引导学生进入琵琶声乐的美妙情境中去。课堂播放《琵琶  相似文献   

6.
白居易的《琵琶行》在叙事艺术上,是唐诗发展中的一个高峰,尤其是它对音乐的描写是非常成功的,因而给读者的印象是很深刻的。以下是笔者对《琵琶行》音乐描写的一管之见。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我们平时只是听,要描写它十分困难,然而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对琵琶音乐的描写却非常成功,历来被人们所称道。  相似文献   

8.
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两首诗中的音乐描写艺术向为人所称道,清人方扶南曾将其与白居易的《琵琶行》相提共论,并推为“摹写声音至文”(《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但是,笔者以为,韩愈的《听颖师弹琴》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就其音乐描写艺术而言,诚有超  相似文献   

9.
描写音乐的著名长诗《琵琶行》千古传唱,使韩愈的《听颖师弹琴》、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名篇也为之逊色。它的描写音乐的高超技艺,人们已有不少的评述。然而我每次教读此篇,却另有感受萦于胸怀。这里,冒昧地谈出我的一得,就教于专家和同行。  相似文献   

10.
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在音乐描写方面既有相同之处 ,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可谓异曲同工 ,尽得其妙。正是音乐和文学完美无缺的结合 ,使得这两首诗得以闪烁着璀璨的艺术光辉。  相似文献   

11.
白居易《琵琶行》(节选)与《李凭箜篌引》两首诗在音乐描写上堪称平分秋色,异曲同工,成为唐代诗歌史上表现音乐艺术的两朵瑰丽的奇葩。探究其中的音乐意境,同中有异,异中有同。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琵琶行》的音乐描写,是成功地运用了空白艺术。既注意了对音乐本身描写的留白处理,又对听众的反应做了虚空处理,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音乐表现手法是指作者为了传神地描写某种音乐或声音,使读者身临其境,在文本上所使用的一些写作手法和技巧。笔者以《琵琶行》、《李凭箜篌引》、《听颖师弹琴》为参照对比,分析《西厢记》第二本中"崔莺莺夜听琴"一折以声喻乐、以形喻乐、以典喻乐的音乐表现手法,并说明《西厢记》采用这样的手法是对音乐描写的突破。通过这些写作手法,在思想内容上更好地表现出了《西厢记》所传达的"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和崔莺莺、张生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纯洁爱情。  相似文献   

14.
《琵琶行》音乐描写非常成功,堪称我国古典诗歌描写音乐之绝唱,在《琵琶行》描写音乐的艺术手段中,尤以博喻、通感见长。什么叫博喻?博者,多也;喻者,比喻也。博喻,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所递进或有所变化的比喻连用在一起,表达一样事物的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或表达一种事物  相似文献   

15.
李俊 《现代语文》2005,(2):109-109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因其对琵琶声的出色描写而流传至今,成为文学史和音乐史上的千古绝唱。《琵琶行》被选入高中语文课本第三册,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处理好教材中音乐描写部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篇课文教学的成败。  相似文献   

16.
【设计提要】1.导入设计:以名曲《二泉映月》导入。2.感悟设计:选朗诵程度好的六位学生现场配乐(《高山流水》)朗诵,整体感知课文。3.品析设计(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教师点拨,学生品析。抓住文章描写音乐的优美词语,理解作者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4.积累设计(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学生积累描写音乐的优美语句,完成课堂作业。【设计实施】一、音乐导入欣赏《二泉映月》。乐起,稍后教师解说:夜深人静,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清澈的泉水,一个民间艺人正用音乐倾吐着他的悲伤和忧愁。用音乐抒发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爱,用音乐表达他对旧社会的愤慨。…  相似文献   

17.
李贺的《李凭箜篌引》(以下简称李诗)与白居易的《琵琶行》》(以下简称白诗)均有出色的音乐描写,清人方扶南把它们和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相提并论,推许为"摹写声音至文"。但因诗人的个人才情不同,生活遭遇不同,故两首诗在音乐描写方面呈现迥异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8.
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对“音乐、风、愁”等无形之物的描写感到无形可抓,难以把握;教师亦无从下手,不能给学生一些有效的方法,故而学生描写苍白无力。通过对《琵琶行》、《虞美人》终有所感,因而想借此机会与广大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19.
《锦瑟》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的这首《锦瑟》诗前人解释很不一致。宋人有音乐说(见《湘素杂记》),清人何焯、汪师韩等人持自伤说,而冯浩、朱彝尊等人则持悼亡说。笔者以为:《锦瑟》是一首自伤身世的音乐诗,或者说用描写瑟的音乐来自伤。诗的第一联描写瑟的不同寻常以及开始弹奏思华年的音乐曲调。中两联是瑟的音乐。最后一联是音乐结束后作者的感慨。这样,前人的自伤说和音乐说合而为一,这才是这首诗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作者应用了音乐美学的有关知识,对《红楼梦》中运用音乐塑造人物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指出《红楼梦》中音乐的描写不仅数量多,而且运用得巧妙,在塑造人物性格特征方面比较全面深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