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木是个人才”,毛主席说。对于胡乔木来说.一生中最重大的事件是成为东泽东的秘书。从此,毛泽东深刻地影响了他。胡乔木后来成为“中共中央一支笔”,也正因为他长期工作在毛泽东身边……笔者请胡乔木夫人谷羽回忆,胡乔木是怎样来到毛泽东身边的?谷羽指着坐在一侧的女儿木英说道:  相似文献   

2.
黄海 《天津档案》2006,24(7):59-60
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们,大概都不会对张玉凤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吧。这是因为张玉凤曾经担任过一代伟人毛泽东身边的秘书工作长达14年之久,一度成为万人瞩目的神秘人物。至今谈起毛泽东的往事,她如数家珍。毛泽东虽然已逝世30年了,但张玉凤却仍在为毛泽东——这位她最崇敬的伟人做着许多自己能够出力做的事……  相似文献   

3.
如今,对45岁以上的人来说,有一种现象是刻骨铭心的,那就是源于20世纪60年代初兴于“文化大革命”的《毛泽东语录》热。因为这本书的封面为红色塑料皮,所以人们又习惯地把它称为“红宝书”。据载,仅“文革”开始的几年之内,国内外就出版了用50 多种文字印成的 500 多种版本的《毛主席语录》,总印数 50余亿册。在当时,全世界30 多亿人口里,男女老幼人均 1.5册有余。一本书的印数如此之多,可以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套用毛泽东《念奴娇·昆仑》词中两句,并改动八个字,就是“发行宝书五十亿,搅行周天红彻。” 《毛主席语录》无人不有,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4.
时下被称作“官员”的领导干部公款出书日见风行,他们虽赶不上明星出书那般轰轰烈烈,但也“初具规模”风风火火。据悉某市部、委、办、局大大小小的官员,最近几年公款出书者居半有余。更有贤能拔高者,倾其所有,全员动笔,公款印制,推出集体协作巨著。也有“附雅”争先者,将汇报材料、工作报告、调查纪要等汇编出书。诸如××巨变、××风云录、××之路、××英雄等,内容“五花八门”,粗略翻阅,这类书虽装帧典雅,印刷不俗,但内容平平,人们阅读此类书,总的感觉行文混沌,语言干巴,“味同嚼蜡”。 既然如此,官员公款出书何以还能走俏渐成时尚?  相似文献   

5.
时下,娱乐新闻渐成报界一道抢眼的“风景”,关于艺苑“星腕”们的专访报道充斥着版面,以致泥沙俱下,生出种种令人忧虑的“人物专访病”。一是“隐私窥视癖”。此病疫情最严重。“××又爆姐弟恋”、“××真想生个儿子玩”、“宠物小猫‘病故’,××伤心欲绝”、“××领回私生子,舔犊深情赎前罪”、“多年情人走出幕后、××令影迷痛不欲生”、“××裸泳露春光,狗仔队大饱眼福”……凡此种种,无不成为某些“娱记”如数家珍、津津乐道的“精彩花絮”,在迎合少数恶俗读者低级趣味的同时,一个记者的良知在自我践踏中扭曲变形。仿佛…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1997,(4)
“痛”就在于思想的堕性文/辽宁·赵维曾在电视上收到一条消息,报道说,在×××杯围棋赛中,我国选手×××败在韩国选手李昌镐的手下,痛失挑战××杯的资格。报纸来了又看报纸,也是一片“痛”声。但据赛前专家分析,我国这位选手的“痛失”早就是预料之中的事又是情...  相似文献   

7.
在编采分开的报社里,重采轻编问题普遍存在。如何稳定编辑队伍,调动编辑的积极性?牡丹江日报鼓励编辑种好“责任田”,倒是挺灵的一招。1991年12月上旬,牡丹江日报实行编采分开,来信来访由各编辑室按分工编发、接待。各专版、专栏由编辑分头“把关”当“语文教师”,尽管也署“本版责任编辑×××”,但不像种“责任田”那样能发挥主动性。就在当月中旬,省内许多新闻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走过来的人们,大概都不会对张玉凤这个名字感到陌生吧。这是因为张玉凤曾经连续担任过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秘书工作长达14年之久,一度成为万人瞩目的神秘人物。至今谈起毛泽东的往事,她如数家珍。毛泽东虽然已逝世近30年了,但晚年的张玉凤却仍然在为毛泽东——这位她最崇敬的伟人做着许多自己能做的事情……  相似文献   

9.
我是1972年踏入出版界的,其时36岁。尽管当时我已有21年工龄,但“编龄”却是零,又没有大学本科学历。当年一位朋友曾说我改行走的是一步“险棋”。是的,这等于是一名小学生第一次走进了一座高等学府,确实存在着潜在的“危险”——一事无成,贻笑大方。也难怪1982年出版界恢复职称评审时,一位评委毫不客气地评价:“×××连评助理编辑的资格都没有!”  相似文献   

10.
读 今年5月9日人民日报华东新闻版 ,发现在标出“本版责任编辑×××”的同时 ,并列刊出了“本版责任校对×××”。我们的校对从“幕后”走上“台前” ,好!每家新闻单位 ,都设有校对 ,但往往附属于编辑部门 ,很难进入“正堂”之列 ,然人们又很难否认 ,校对在防止差错、净化版面上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新闻界内 ,人们又往往把发现差错 ,挡住失误的帐记在编辑的功劳簿上 ,而总把防止差错作为校对工作的义务 ,尽了职也是理所应当。把责任校对与责任编辑并列于报端 ,是对校对工作者的尊重 ,更是对校对责任心的一种鞭策 ,值得推而广之从…  相似文献   

11.
关于1966年毛泽东在“滴水洞”11天的情况,社会上曾一度众说纷纭,显得颇为神秘。的确,这11天,是毛主席思绪最复杂的11天,也是谜一般的11天。在这个“西方山洞”里,毛主席唯一的一次外出,不过走出洞口三百多米远。在《张耀祠回忆毛泽东》一书里,张耀祠对毛主席在“滴水洞”的前后情况作了叙述: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1956年在武汉畅游长江,西望三峡时,写下那首《水调歌头·游泳》:“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对未来三峡工程的设计,毛主席爆发出思想的火花。 但三峡要淹没大片农田,搬迁大批居民,毁掉众多房屋。1958年毛泽东视察三峡时,曾多次提醒陪同前来的专家们说:“移民问题要妥善解决,库区人民作出了牺牲,不要亏待他们。”  相似文献   

13.
牛军  郑广元 《湖北档案》2023,(11):38-41
<正>在延安,有一位敢于直呼毛主席“老毛”、让毛主席视为亲人的女干部,她就是15岁投身革命,参加了党领导的衡阳暴动,接着跟随毛泽东举红旗上井冈,成为我党革命斗争早期为数不多的女干部之一的曾志同志。17岁时,曾志已是红四军后方总医院党支部书记,一次毛泽东拍着曾志的肩膀对身边的人说:“这个妹子称得上是我们湖南的巾帼英雄。”抗战时期,曾志曾任荆当远中心县委书记,在这里书写了一段抗日传奇。  相似文献   

14.
童年的像章     
胡剑 《四川档案》2007,(3):28-29
凡是经历过那场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的人,几乎都佩戴过照片上这种当年最流行的胸饰——毛主席像章。毛主席像章图案千姿百态,品种浩瀚繁多。资料记载:最早的毛主席像章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那是1942年为纪念抗日根据地发动的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而制做的。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主席团成员除毛泽东本人外,每人都佩戴着一枚毛主席像章。  相似文献   

15.
何京 《海南档案》2005,(1):45-45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上,推举出了秘书。据陈潭秋1936年撰写的《中共第一次大会的回忆》中记载:“大会的组织是非常简单的。张国焘被选为主席,秘书为毛泽东和周佛海。”年仅28岁、作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代表参加大会的毛泽东,在大会期间承担了会议记录、参与件起草、负责件的保管等秘书工作。大会专门成立了“起草纲领和工作计划的委员会”,  相似文献   

16.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主席气势磅礴的《七律·长征》诗中,“三军”在诗词界曾有多种解释,后来毛主席一锤定音:指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中心的中央苏区主力红军,即红一方面军;红二、红六军团,1936年7月到达甘孜与红三十二军即原红九军团会师组成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前两军曾转战湖南,其中红六军团进驻湖南省七个长征重点县市之一的新化县“锑都”锡矿山(今冷水江市).  相似文献   

17.
在毛主席身边工作的日子里──写在纪念毛泽东主席逝世二十周年之际张玉凤光阴荏苒,寒暑更易。二十年过去了。每当我回忆起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时的岁月,使我仿佛又看到了老人家的音容笑貌和他那忘我的工作精神。我记起自己任秘书一职时的几段往事,好象就发生在昨天……。...  相似文献   

18.
江西首届“我喜爱的赣版书”读者评书揭晓江西省首届“我喜爱的赣版书”读者评书活动,1994年1月5日在南昌揭晓。根据选票统计结果,《中国有个毛泽东》、《交际与口才》、《可爱的中国》、《可爱的江西》、《革命英雄主义丛书》、《在毛主席身边的日子里》、《茶花...  相似文献   

19.
1976年9月9日,毛泽东主席逝世。9月16日,毛泽东追悼大会召开前两天,《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两报一刊”发表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其中一句话特别醒目:“毛主席嘱咐我们:‘按既定方针办’。”“按既定方针办”用了黑体字。这种方式,自然使读者认为“按既定方针办”是毛泽东的原话,是其“临终嘱咐”。  相似文献   

20.
1967年1月,刘少奇在“文革”中被“打倒”之前,曾与毛泽东见过最后一面。毛泽东在谈话中要刘少奇“好好学习”,并推荐他读几本书,其中有两本外国书是西方哲学的著作,一是“海格尔的《机械唯物主义》”,一是“狄德罗的《机械人》”。刘少奇当时曾要身边的工作人员查找这两本书,但未找到。“文革”结束后,人们从毛泽东的“菊香书屋”到北京各大图书馆到处搜寻,亦终无所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