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在我们眼里,司马南是一位狂人:一位反伪科学斗士,气功界的一位奇人,媒体争相报道的一位炙手可热的人物。不久前他与兰迪联手公开挑战伪科学的事件,一时间被炒得沸沸扬扬。这再次激发了我们采访他的愿望,然而作为一位“新闻人物”,司马南很忙,几次相约都未能如愿。终于,春节的前一天,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我们面对面地坐在了一起。 司马南是一个相貌平平却十分有魅力的人,和他谈话,你会不知不觉地被他打动。打动你的,不仅是他滔滔不绝、妙趣横生的口才,不仅是他热情坦率,不遮掩、不粉饰的性格,不仅是他犀利敏锐的思维,更是在他身上的那种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使命感。他说:一个民族如果放弃理性思维,将是这个民族的悲剧。  相似文献   

2.
一、研究背景 每年春节期间,中华古国城乡犹如发生了一场战争,空气质量急剧下降,人身伤害更是屡见不鲜,这期间消防、医疗都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技纵横》2011,(21):78-78
苗族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民族,长时间的与世隔绝虽然限制了整个民族的发展,但是却很好的保存了苗族的文化,苗族的服饰更是蜚声中外。  相似文献   

4.
郭宁 《百科知识》2024,(4):13-20
<正>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之一,春节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我国东北地区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与气候条件,其年俗文化更是独具特色、丰富多彩。寒冷漫长的冬季使东北地区从农历腊月初八就开始融入春节氛围中,直至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显现出深厚的历史底蕴与淳朴民风。  相似文献   

5.
民族民间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财富,是我们发展先进文化的民族根基和重要的精神资源,是国家和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作为欠发达、欠开发的民族地区高校,如何培育特色、打造亮点,培养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人才更是一个关系民族高校能否持续发展的重大任务。以凯里学院为例,提出了符合地方特色的建筑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措施。  相似文献   

6.
语言里充满了隐喻。隐喻不仅仅是一种比喻的修辞方式,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了这一民族的思维方式和解释世界的视角。如何在译文里正确处理好隐喻的翻译,本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文化教育的载体,因为语文教材和教学内容中常常会包含许多民族文化方面的东西。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始终是人文教育的重要渠道。高等教育的社会化发展给高校语文民族文化精神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强化大学语文教育、弘扬民族文化精神也成为大学教育教学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理念下,在三级课程管理体制下,民族传统体育成为拓展地方体育课程的重要资源。对学校体育来说,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资源,更是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要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引入校园。  相似文献   

9.
春节、十一这两个黄金周,是大多数国人一年中最为期待的一段时光,它们不仅仅给了一年到头在工作岗位上辛勤劳动的人们一个正大光明去休闲放松的机会,同时对于经济也有着重要的刺激和拉动作用。以2013年为例,春节期间,全国零售与餐饮销售额约为5390亿元,而国庆黄金周的同类销售额更是高达8700亿元。与之相对,2013年批发与零售业加上住宿和餐饮业的GDP总额约为67200亿元,这意味着,仅这两个黄金周,就完成了这两个部门全年超过20%的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高职院校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伴随着高职院校发展最大的问题是高职院校的招生难,民族地区高职院校由于地域的劣势,招生更是困难,本文就民族地区高职院校招生的困惑来探析民族高职院校的招生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关中西部乡村春节习俗嬗变的文化心理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节是中国民族节日的标志,春节习俗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追寻的文化心理。在关中西部,传统春节具有信仰性仪式化的特点,随着中国社会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型,关中西部的乡村民众悄然从信仰性日常生活渐变到生活世俗化模态。生活饮食由节俭寄托转向市场消费,游艺娱乐从个性体验转向社会表演,礼俗传承由仪式转向形式,心意信仰由祈望转向实用。面对年俗的转化,我们要正视市场消费心理与现代传播方式的影响,复兴传统民间文化精神,重构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持存人文心态,守护节日民俗。  相似文献   

12.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习俗,不同的文化。数字习语更是鲜明地体现了民族文化的心理,传统与特色,它是人类社会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因此,了解数字文化的内涵是正确应用英语数字习语的基础。本文将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入手,探讨其在英语习语中所体现的西方文化内涵和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唐媛 《科教文汇》2014,(17):118-119
中国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它在文化以及艺术方面的造诣令人惊叹,就民族元素而言,由于其特有的艺术特性以及艺术理念而受到人们的尊崇和喜爱,而随着时间的不断洗涤,民族元素更是经历着深刻意义的变化而融入到室内设计中,许多有关民族元素的案例层出不穷,艺术形式也是丰富多彩,可见民族元素的深入人心化,其为室内设计带来了与众不同的感觉,让人们在居室空间感受中国民族元素的各种魅力。本文主要就民族元素与室内设计为话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图书馆人的图书馆不仅仅是获取文化知识的场所,更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体现,是社会整体素质的重要提升手段。图书馆人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并敢于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武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民族文化和振奋民族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武术的传承与发展既是历史的传承,也是不断世界化的过程,更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现剖析了中国武术在全球化的今天面临的诸多新问题,通过系统分析提出了中国武术传承与发展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春晚诞生于1983年春节,在除夕的鞭炮声中,央视举办了第一届春节联欢晚会,从此全球华人的年夜饭都增加了一道“大餐”。从此,中国人始终保持着对春晚的“忠贞”,春晚的话题也长存在老百姓经久不衰的讨论中。本文试图对2007年春晚为案例,并以2007年春晚两大亮点做内容分析,阐述民族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7.
新春话吉祥     
宁锐 《百科知识》2007,(2X):62-64
春节,是中国汉族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持续的时间最长,从它的序幕“五豆节”(腊月初五祭后稷)和尾声“元宵节”来看,几乎占去了农历腊月和正月的一大半,余波甚至延续到二月二。它的影响之大,是任何节日都不能比拟的,在人类历史长河的世代传承中,它已经化为中华民族和全世界华人的共同节日。世世代代,勤劳智慧的中华儿女,给自己最隆重、最富有民族特色的节日——春节挂满了色彩缤纷的民族传统的花环。  相似文献   

18.
黄河的水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及其流域广大劳动人民在黄河水事及其相关治河实践活动中要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黄河是中华文化的发祥地,黄河水文化更是以她海纳百川的胸怀闻名于世,中华民族赋予了黄河丰富的文化内涵。笔者阐述了黄河水文化的内容和影响,提出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它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因此,是否了解各民族的社会文化及其之间的文化差异,是翻译工作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正"春节,中华民族天幕上的永恒明灯"。因为有了这个传统佳节,中国人多了一份情感的归属和年终的期盼。然而春节并非只是一天,而是由若干节点组成的时间范畴。在这个时间范畴中,小年、春节和元宵是3个重要的支撑点,也可以说它们是构成传统春节的三部曲。如今,春节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